韓國經濟下行,但沒有影響其核心競爭力。次貸危機之後的日韓經濟競爭,韓國勝。這是東亞經濟競爭中的第三個回合,第一回合是二戰之後到60年代,日本勝;第二個回合四小龍崛起,中國改革開放;第三個回合是次貸危機後。
韓國不僅掌握了製造業的核心技術,還在智能技術的競爭時代,拔得頭籌。三星引領全球安卓系統與蘋果抗衡,未來很有可能以其開放的平台戰勝蘋果相對封閉的平台。三星成為引人注目的領頭羊,丟下了正在哭泣的摩托羅拉、諾基亞、夏普等上一波經濟的龍頭公司。
與中日一樣,韓國也是出口主導的經濟體,但其抗國際貿易下降的擊打能力比中國與日本強。9月10日,韓國貿易協會國際貿易研究院發布報告稱,韓去年出口的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2.8%,同比增長10.6個百分點,遠遠高於內需。這意味着去年韓國3.6%的經濟增長率中有2.6個百分點是依靠出口獲得的。國際貿易研究院表示,去年的出口業績再次證明出口是韓國經濟的基礎。
日本的貿易逆差在上升。7月25號日本財務省公布2012年上半年(1至6月)的貿易統計速報值(以通關為基準),最終貿易收支為赤字2萬9,158億日元(約人民幣2,353億元),創下了自1979年以來歷史上半年的最大貿易赤字。8月份的數據仍未好轉,除了因為核幅射導致能源進口上升等因素外,汽車與船舶等出口下降。
轉引一組證明韓國企業競爭力的數據。今年8月23日公布的一項全球企業品牌價值排名中,韓國三星高居第6位,品牌價值達381.97億美元,日本豐田排名15位。韓聯社今年8月聲稱,韓國半導體、顯示器、煉油、建設、鋼鐵、造船等6個主要出口行業的韓國大企業的市價總值超越了日本同行企業。在半導體行業中,韓國三星電子的市價總值為198.5590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12萬億元),大幅超出日本半導體龍頭企業東芝(16.5910萬億韓元)。早在2010年,英國《金融時報》就稱讚三星“2010年的銷售額比日本前15個電子公司的總和還多”。
韓國品牌與日本並駕齊驅,其核心技術致勝使其在歐美出口下降時,依然保持了貿易順差,如造船領域的綠色、自動化技術,如在家電面板領域的技術,中國、東盟等製造業中下游企業對韓國技術依賴度極大。8月份韓國IT行業出口8個月來首次增長,順差達到68.5億美元,系統半導體、顯示器出口量大增,這還是韓國企業全球布局、剔除海外企業之後的數據。
日本競爭力下降,泡沫經濟崩潰是老藉口,在二十年的時間裡未能成功轉型,歸因於日本的體制出現了極大的創新障礙。日本企業可以進行局部創新,卻未能趕上智能運用、新能源等的全局性技術創新的步伐。
以夏普公司為例,這家龍頭企業背負約相當於1000億元人民幣的有息負債,2011財年公司首次爆出3760億日元(約304億元人民幣)巨虧,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再度出現1384億日元的虧損,並預計在2012財年還將出現2500億日元(約202億元人民幣)巨虧。一度成為殺手鐧的液晶顯示領域的技術優勢,隨着技術轉移、液晶面板銷量下降,這家公司已向銀行抵押在日本的幾乎所有辦公機構和工廠以及在電視面板工廠的股份。甚至包括其持有的Pioneer(先鋒)3000萬股股票等有價證券。在售樓抵押融資的同時,夏普還發布涉及5000多人的大規模裁員重組方案。
英國《金融時報》總編在採訪原索尼CEO斯金格時,斯金格提及了獨立調查委員會關於福島核事故的報告,報告專門指出了日本文化四大致命缺點:相互服從、不願質疑權威、死板遵守規程以及等級森嚴。而這些軟肋正在制約日本大型企業。索尼曾經引領全球電子消費產品幾十年,如今卻被智能手機與社交媒體引發的數字革命遠遠甩在後面。索尼這樣概括日本科技中 “硬件文化”與“軟件文化”的衝突:“硬件文化”從一開始就專注於生產“完美無缺”的產品,而“軟件文化”則強調產品快速市場化。
對於中國而言,面臨製造業升級,從低端製造向中端製造轉型的關鍵時期,在核心技術上遠遠無法與韓國、德國等國抗衡,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告訴記者,中國製造業由大變強,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來自於產業技術空心化問題,舉我們汽車企業來看,這些年雖然我們中國汽車製造業發展很快,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全球每5人中有一輛車由中國製造,但在傳統的核心技術與新型的智能技術、新能源上,中國是一片空白。
德、日、韓等國是外向型經濟體,誰掌握新一輪技術誰能取勝,而美國在頁岩氣、智能技術上占據主導地位,中國需要的是大規模的智能應用技術,與某些行業的技術突破。沒有市場企業,沒有創新文化,不管是內需經濟還是出口經濟,都將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