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網友@韋禾- 9月13日發布微博稱把房賣了300萬,一半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半存活期通,靠一個月一萬多的利息生活。如下圖:
這是最優的選擇嗎?對於這個資產規模,月利息一萬多是不是有點低?是否還有更好的選擇?
關於這個事情,其實應該分成兩個問題來看待:
第一、賣房後如何理財?
現在保本並且收益較固定的理財產品無非就是:銀行存款、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和最近比較熱的P2P網貸。股票基金、債券基金、信託、貴金屬、逆回購和投資股市之類的要麼收益不好預測要麼專業性較強,先按下不表。原文作者選擇一半買銀行理財產品,一半貨幣基金。在我看來這個選擇過於保守,實在難以對抗通脹。況且原作者選的銀行理財產品,其實收益率不高,流動性也很差。
不如把錢分為兩部分:流動性要求高的和流動性要求低的。貨幣基金流動性很好,拿來代替活期存款沒有問題。流動性要求低的部分可以選擇P2P網貸。這裡面可選擇的很多,年化收益低的有陸金所8.6%,稍高點12%的有利網,再高的就很多了20%以上,甚至30%以上的都有(只要你敢)。至於怎麼選擇,我會考察平台模式、團隊、運營水平,風險控制等方面,這個不是本文重點,下文直接以我自已使用的有利網的12%為例好了。這300萬本金的兩成60萬應該足以應付日常甚至是突發性的開銷,剩餘的八成,可以考慮投入P2P網貸。貨幣基金收益按4%算,銀行理財按5%算,P2P網貸按12%算。
原作者方案(50%貨幣基金+50%銀行理財產品)月收入:
150W×4%/12+150W×5%/12=11250元
本人方案(20%貨幣基金+80%P2P網貸)月收入:
60W×4%/12+240W×12%/12=26000元
第二、不賣房如何理財?
原微博下方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主要觀點是:個人住宅具有強烈的升值預期,套現之後,本金就暴露在了通貨膨脹的風險之下,利息對抗作用微乎其微,本金及其利息的購買力會下降得很快。簡單的說就是房子很有可能增值,而利息跑不贏通脹。這個確實是關鍵問題,現在每個月收1萬利息看着很安逸,但是按照目前的通脹速度,可能7~10年之後,這1萬塊錢可能只相當於今天的5000元錢,而300萬的本金只相當於今天的150萬,而你已經沒有房子了,到時的房價誰知道會到什麼樣的位置呢?到時候還買得起房嗎?如果不買房的話,你的收入日漸縮水,能應付開銷嗎?
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呢?原作者賣房之後可以直接拿300萬理財,說明房子不需要還貸,另外看他是追求自在安然的生活態度,那房子出租出去收租金應該不影響他雲遊四海。可以設計一個大膽的理財方案:房屋出租收取租金,住宅抵押申請貸款,資金進行P2P網貸投資。
有人可能會問,貸款投資P2P網貸,會有盈利嗎?這個問題知乎上類似的討論有過結論,可以引申到買房時的按揭貸款:如果你有投資或理財渠道收益率比貸款利率高,那麼首付越少越好,房貸越久越好;如果你沒有這個投資渠道,可以考慮提高首付比例和縮短還款期。
計算前,先進行一下條件的設定:
1.租金收入:北京海淀區價值300萬,80平米的房產,月租金6000元應該可以實現,不考慮租金漲跌。
2.抵押貸款本金:上限為房價7成,210萬。這裡取200萬,不考慮月收入對放貸額度的影響。
3.貸款利率: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10%,為7.205%。這裡取7.3%。
4.貸款期限:大部分為10年,少部分支持15年,這裡取15年。
以上3項確定,可算出貸款等額本息月還款額為:18314元
5.有利網等P2P網貸能長期持續經營。
(以上設定均在我了解到的合理範圍內,但最近銀行缺錢,這些條件不一定能全部實現)
這個方案的月收入是:
可以看出,月入7686元雖然和原作者的11250比較有一定差距,但關鍵是房子保住了。而且以上3項,變動可能性最大的應該是房租收入,還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最後再作個純理論對比:假設此人不吃不喝一分錢不花,所有收益均按原投資渠道繼續投資,考慮按月複利。看看15年還完貸款後總資產對比。
兩者現金只相差4.5萬元,而最為重要的是後者保留了房產。憑藉房租、理財盈餘和12%的神奇複利,秒殺了原方案。當然了後者月入7K7是要比1W1過得拮据點,風險較大,並且不吃不喝也是不現實的,這裡只是數值計算,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