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股民甲远古的风
万维读者网 > 股市财经 > 帖子
理财要量体裁衣(二)
送交者: 日月楼主 2013年09月06日20:44:16 于 [股市财经] 发送悄悄话
  货比三家不要只比价钱:买东西当然要货比三家,比品质、比价格、比商誉,比售后服务等等。保险、年金都是无形产品,看不见摸不着,你一年花几千、几万买一个保险,或投入几万、十几万买一个年金,客户拿到的只是一张纸或一本契约,这本保单或合同写明了你和保险公司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美国的保险财务公司成千上万,产品更是五花八门,消费者货比三家、寻找最合适的deal这很正常,也非常有必要,这种比较使客人对保险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产品也更熟悉,在shop around过程中也可以了解、评估agent或财务规划人员的专业知识、服务和口碑,最后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产品、自己信任的agent. 有些客人shop around时完全停留在比价钱、谁的最便宜、就买谁的产品的阶段,实际上这种纯粹比便宜的做法最后吃亏的是消费者自己,因为他们忽略了价格背后所隐藏的东西,如红利和其它benefits。总的来讲,就保险产品而言,就价钱(保费)可以比较的有定期保险、没有现金值但死亡理赔是保证的universal life 以及第一个人过世不赔钱、第二个人过世才赔钱 2nd to die 保险。这三种产品比较简单,没有其它变量,所以可以进行直接的比较,谁贵谁便宜一目了然,如果公司差不多,agent你也信任,自然应该挑便宜的买。

  但更多的保险产品有很多变量、有很多别的附加值在里头所以不容易比较,这里提出几点比较的方法,供参考。 第一,要与同类产品比较,apple 对apple, 桔子比桔子,不能拿term life (定期保险)和whole life (终身保险)比价钱,因为后者保一辈子而且有现金值。同是20年或30年 定期保险可以比较价钱 (premium), 但背后的保险公司还有大小和rating 的不同,这点你也需要考虑。有些人就愿意多花一点钱买一家历史更悠久、声誉更好的公司. 第二,同类产品除了比较价钱(premium)外,还有其它因素要考虑。比如whole life,各家的保费有差别,但差距一般不大,但各家保证的最低现金值和不保证的、理想的现金值这中间有很大的差别,你可以比较两家、三家公司最低的现金值,也要比较他们预期的理想的现金值,如果一家whole life最低现金值和最高现金值都高于对手,如果这家公司过去10年、20年一直都比同行发放更高的dividend (红利),那么这家公司的产品可能就是一个更好的 deal。如果某家公司的whole life便宜一点点,但保证的现金值和预期现金值都比别人差很多,那么就不一定是个好deal. 第三,除了比较价格,还要比较riders和其它benefits. 现在有些永久性保险,除了有死亡理赔和现金值外,还有长期护理以及重大疾病时能提前把死亡理赔取出来的benefits, 有这些benefits的产品一般会比没有这些benefit的产品贵,你事先要想清楚是否需要这些附加的benefits、是否愿意为这些额外的福利多付一些钱。此外,很多附加的benefits有很多条件和要求,有些benefits 是guaranteed, 有些则是可变的;有些要求你提供发票去报销(reimbursement),有些不需要报销,保险公司直接付你cash,即所谓的indemnity plan. 一般来说,这种不需要报销的indemnity理赔比报销的reimbursement方式更简便,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当然保费也可能更贵一点。古人讲的一分钱一分货是很有道理的,这不是说要你去买最贵的产品,而是说你多花的钱要值得。

  该出手时就出手 华人客户有些人比较冲动,不太考虑买就买了,多数人是深思熟虑才会做决定,也有一些人优柔寡断,明明有需要也作了不少功课而且确实想买,但就是下不了决心,一拖在拖,最后却想做也做不成。五年前一个客人打电话说要买100万人寿保险留给孩子,我去见了他,介绍了不同公司的不同产品,他也很感兴趣,说要考虑考虑。考虑了半个月、一个月、半年都没有动静,还说要再考虑考虑。2年前终于考虑清楚了,请我过去填申请表,安排体检,但一查有严重的健康问题,申请被保险公司给拒了。随后我又替他申请了其它几家保险公司,但都被拒。他很sad,当时他岁数还不到50. 五年前他身体还挺健康的,可就是因为拖延了3年,健康出了问题,最后想买也买不上。这样的case我碰到了好几个,都是因为拖延而被拒保。与其它产品不同,不论是买车子、房子还是买衣服都有减价的时候,可以捡便宜,但保险产品从来没有on sale的时候,保费只会一年比一年贵,而且一旦你身体健康出了问题,保费就会大幅度上升,甚至被拒保。因为保险是个business, 保险公司要评估风险,如果你的风险太大,保险公司就不会做你的生意。年金产品也同样,3年前有好几家保险公司有每年涨8%、保证终身收入的产品,我当时就意识到这种产品不可能持久,在我的建议下很多客人都买了。不久每年涨8%降为7%,后又再降为6.5%,那些当时犹豫不决的人再想进去只能买到年涨6.5%的产品。

  8/14/2013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1: 古风每日政经文摘(2011·09·06)
2011: 9.11十年回首:华尔街巨变
2010: 传中国投资“两房”巨亏 学者称谣言太
2010: 全世界最伟大的投资者(一)ZT
2009: 草根炒股方法很实用 女人巧用“直觉”
2009: 股市震荡期投资者进行基金转换有技巧
2008: 6degree大哥,请教你
2008: 股市机密 - 大象的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