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美元何時升值?
送交者: 製毒盲流 2008年04月17日06:49:05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只有中國外匯儲備降低到4000億時,也就是美元升值之時!
美有中國的參與,G7拯救美元是否很滑稽?


G7會否再度聯手拯救美元?
美元一路持續走低,美元指數由2002年最高的120點跌落至如今的70點左右,跌幅達到了60%。這使得無奈“陪綁”的各大工業國本幣大幅升值,全球經濟正承受着巨大的通脹壓力。投資機構紛紛預測,美元這一輪“垂直跳水”,最終可能觸發七大工業國(G7)時隔十三年再度聯手干預美元匯價。然而基於各國經濟目前所面臨的不同冷暖,以本國利益為最終戰略目標的各國央行似乎很難再達到空前“團結”。

但無論如何,在本周五召開的G7峰會上,關於美元的問題必定會被提及或討論。實際上,有關國家政策制定者已經開始在口頭上進行干預,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說,他很“關注”歐元對美元的價格攀升;在3月14日布魯塞爾的峰會上,歐盟的領導者均表示,無序的貨幣價格變動是“不受歡迎的”;日本的財務大臣額賀福志郎稱美元的貶值“過度”。這些言論幫助美元從3月17日從十二年最低點的1美元對96日圓和1.59美元對1歐元開始反彈。但是政策制定者真的能把匯率拉到他們聲稱的合適水平嗎?

一般認為,當央行買入或者售出貨幣時,他們能夠對匯率產生影響,但許多經濟學家對這一點表示懷疑。比起外匯市場每天高達億萬美元的交易額,央行投入的資金數目充其量只是滄海一粟。歷史上充滿着失敗的干預例子──1992年,英鎊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實行完全自由浮動就是一例。但是,只要幾大央行能真正聯手進行干預,成功機率應該會大很多。

聯手干預可能上升

歷史上,G7國家的聯合干預曾經有影響匯率的“幾近完美的紀錄”。1985年以來,就有五個成功合作的例子:1985年的廣場協定讓美元價格下降,盧浮宮協定讓美元價格停止下滑;美國和日本的聯合行動在1995年的時候也讓美元對日圓的價格停止了下滑,它們並在1998年時對日圓進行了支持;以及2000年時G7的行動也支持了歐元。除了盧浮宮協議外,干預行動一般不會馬上獲得成功,但後來證明當時的干預行動是一個轉捩點。如廣場協定之後,儘管美元對日圓等非美元貨幣大幅度貶值,但由於美國政府未能採取有效措施改善自身財政狀況,同時由於貨幣貶值存在“J曲線效應”,在廣場協定之後兩年多的時間裡,美國對外貿易逆差不僅沒有縮少,反而繼續惡化。但美元大幅度貶值最終促使美國由淨債權國逐漸轉變為淨債務國。到1986年末,美國對外淨債務總額達2,636億美元,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淨債務國。當然,這並不是說明聯合性的干預是全能的;但是在合適的情況下,聯合干預會成為影響私人資本流動的一種強有力的信號。

經驗也並不完全支持成功干預的觀點。例如,常理上,如果央行靠買賣國內證券進行“沖銷”操作,這樣的干預行動就算失敗了。換言之,央行如果要支持它的匯率,必須容許出售外匯以降低國內的貨幣供應。但是,通過研究過去的聯合干預行動後發現,這種沖消的干預比一般想像的要有效─例如,美國幾乎竭盡全力做了所能做的,而且他們幾乎成功了。另一個的質疑是,如果外匯干預沒有貨幣政策作支持,那麽它就會失敗。因此,如果幹預的目標是提高美元的價值,那麽美聯儲就必須加息。但是,有學者發現了央行成功的一些例子,在成功讓美元走強的時候,也把貨幣政策放鬆。例如,歐洲央行在2000年干預貨幣之後,馬上開始減息。真正的關鍵是,所有之前對貨幣市場聯合性的干預行為,都是伴隨着相對其他國家的貨幣政策的改變,並與改變匯率的目標保持一致。在2000年支持歐元的行動中,例如,歐元區的利率降低得比其他地方更慢,使得匯率差異向有利於歐元的方向變化。因此,美聯儲降息並不意味着它不能干預並支持美元。但是,這意味着,除非歐洲央行也開始減息,否則它的工作不會奏效。如果兩個央行對於利率的政策背道而馳,那麽救市行動會註定失敗。

的確,美元最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歐洲央行拒絕降低利率(出於通脹的考慮),但是美聯儲卻要減息支持經濟增長。或者從另一個角度看,弱美元與如今的經濟基本面是一致的,也就是如今美國經濟衰退,但歐元區經濟仍在增長。歐洲央行希望改善通脹,而且在減息之前已經有不少經濟增長放緩的跡象了。現在並沒有機會讓美國政府採取行動推高美元價格,因為便宜的貨幣對於出口有推動作用。

另一方面,歐元的價值現在看起來高估得非常厲害─因此干預的時機成熟了。它的實際貿易加權匯率(競爭力最好的衡量標準)達到了35年來的最高。相反,日圓仍然看起來很便宜。今年日圓對美元升值比對歐元還要多,因為,不斷上升的全球危機規避,降低了套息交易的吸引力。但是日圓實際貿易加權匯率仍然是歷史性走軟。它比1995年最近一次央行干預支持美元對日圓時的匯率水平還低40%。

隨着美元貶值的速度加快,央行聯合干預的可能性會增加。傳統對匯率的調整方法的危險性在於,它可能惡化成為一種更加劇烈的調整,因為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動搖,會造成讓資本從美元流出的一種惡性循環。但是,只到美國和歐洲的貨幣政策開始趨同,才可以進行干預。這意味着美元可能會進一步貶值。

另一個混亂的情況是,從2000年9月央行最近一次聯合干預貨幣開始,世界已經發生了改變。今天,全球幾乎五分之四的美元儲備不是被G7國家的央行掌控,而是被新興的經濟體所控制,主要是中國和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為了使干預獲得成功,G7需要上面這些國家的祝福。在它們告誡中國要停止干預外匯市場的幾年之後,G7國家很尷尬地開始要向它的成員國承認,它們需要干預匯市。

欲破難題反求諸己

“美元是我們的,但問題是你們的。”這句出自美國前財政部部長約翰.康納利之口的名言如今成為了各國央行政策進退維谷的“咒語”。

在4月中旬的G7央行行長會議上,七國央行行長的討論重點或會集中在提高央行資產透明率和如何聯手拯救銀行業上。每個央行都將有可能最終公布自己在次按危機中的損失,以商量對策。而在聯手拯救銀行業的問題上,各國央行極有可能聯手來買入一部份的次貸債券,在買入的時間、方式、幅度、頻率上各國央行都會協調行動,藉此來挽救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信心。而這兩個措施如果取得成效,對美元的反彈將是最大的利好消息。

不過,美元最終能否反彈,關鍵還是在於美國自己。雖然美聯儲、美國財政部、美國政府都在不同的公開場合反覆強調着他們強勢美元的立場,然而他們的實際行動讓投資者感到的卻是更多的失望。近期的外匯市場走勢表明,由於美國的利率再降和美元匯率的貶值,美元很有可能代替日圓,成為全球最大的套利貨幣,美元在全球的威信正在喪失。

雖然任何國家都希望自己的本國貨幣被低估,但貨幣被低估同時也會陪綁着另一個孿生兄弟,即貨幣公信力的下降,貨幣崩潰。美元作為世界貨幣流通領域的“硬通貨,紙黃金”的地位來之不易,美聯儲現在實際上已經成為了“世界的央行”。因此美聯儲在其所制定的一系列貨幣戰略中更應該慎重。如果放任美元被低估,那美聯儲就是在美元低估與美元崩潰之間玩火,美元一旦崩盤,雖然有全球的經濟體陪葬,但最終最大的受害者仍將是美國自己。

【】一個勞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地方:http://www.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