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建設銀行怎成了美國銀行的搖錢樹?
送交者: 風雲龍 2011年09月15日00:33:24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美國銀行95日宣布,已經與多家中國金融機構達成協議,以83億美元出售中國建設銀行5%股份。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買入股份的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全國社保基金和中信證券。儘管美國銀行缺錢,但它做的絕不是賠本生意。美國銀行表示,通過出售131億股票,將獲得稅後利潤33億美元。同時,它還將保持對中國建設銀行5%的持股,並計劃藉此保持與該行的戰略關係。

據有關數據顯示,入股建設銀行6年多以來,美國銀行累計通過建行股份套現194億美元,淨賺75億。 我們不禁要問,美國銀行遇到的這種從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怎麼沒落到中國人的頭上,為什麼這種摘桃子的事情總是落到美國人頭上呢?實際上,一直以來,關於美 國銀行和建設銀行股權交易的種種版本的故事在坊間和網絡上喧鬧一時,內幕交易論賤賣論等等諸多說法可以稱得上是無奇不有。

建設銀行2005年香港上市以來,股價上漲了156%。而從20056月入股該行的美國銀行,先後已進行了四次主要減持,套現達75億美元。而當初美國銀行增持的價格很低,最初僅以25億美元購得175億股,之後的兩次增持的行權價格分別為每股約2.42港元和每股約2.8港元。而如今,美國銀行拋售5%的建行股份,卻要由外匯管理局、中國社保基金和中信證券以每股4.94港元回購,這個價格與當初出售股份時相差3倍左右。

這一例證,可能再一次引發“賤賣貴買”的議論。不過,建設銀行方面可能則堂而皇之地聲稱,當初通過廉價出售其股份,是政府有關方面希望借美國銀行之船使建設銀行揚帆出海,進行海外業務布局。20068月,建設銀行公布收購美銀亞洲100%股權,作價97.1億美元,相當於美銀亞洲2005年年末淨資產的1.32倍。通過持股美銀亞洲,建設銀行完成在澳門、香港、澳大利亞的布局,同時擁有保險、證券、銀行等全業務,海外零售銀行業務獲得長足發展。

當 然,建設銀行可以以此為藉口,認為自己與美國銀行之間是公平交易。但建設銀行出售母公司股份與美國銀行出售戰略調整的非核心資產價格相當,很難說是筆公平 的買賣。事實是,美國銀行得到大利,建設銀行說自己同樣獲利多多,而代表財政持股的中國匯金公司也獲得了不菲的收益。那麼,誰受損了呢?成本由誰承擔了 呢?答案是:國內的建行儲戶以及全體納稅人。

回過頭看,建行銀行如今取得的這些豐厚利潤,不僅僅是其屬下幾十萬員工辛勤勞動所得,更是中國千千萬萬儲戶作出的貢獻。況且,政府為了扶持建設銀行做大做強,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上市,通過中國匯金公司之手一下子為其注入了數百億美元,並為其剝離了大量不良資產。

正 是政府和該行的儲戶、納稅人承擔了核銷建設銀行呆壞賬的成本,使該行減輕了負擔,有了起飛的平台。所有其他以高價買入建行股份的股東,一旦建行的財務數據 出現風吹草動,他們就得作好兜底的準備。另外,承擔隱性成本的是所有不能進入金融行業的國內資本,他們則沒有市場參與權。

令人遺憾的是,真正分享建設銀行利潤卻不是這些人,甚至也不是銀行本身,而是美國銀行。美國銀行此次股份變現的理由是,因缺錢500億到2000億美元,出現運作困難,不得不額外籌資才能達到美國新的銀行業要求,因而變現中國建設銀行股權是最佳的辦法之一。正如此,美國銀行通過入股以及行權協議,在獲取建行利潤超過300億美元以上的情況下,此次拋售建行股權又獲稅後利潤33億美元。

看到這樣的結果,有人不以為然,甚至為建設銀行打圓場,認為現在國內的媒體是典型的事後諸葛亮,只看到了美國銀行的巨大收益,但沒有看到長達6年的時間成本,當初美國銀行投資時面臨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然而,這種說法多少有些牽強附會。數字勝於雄辯。當初建設銀行低價拋售股份,讓美國銀行輕鬆成為第二大股東,最終成為它的搖錢樹卻是不爭的事實。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關於如何炒股,始終該遵循這麼個原則
2009: 60億資金進場 抄底5隻股
2009: 葉榮添:盛世狂朝,國慶之前股市將會過
2008: 百年58有餘花街老店,打烊關門。
2008: 如果能身為牽動世界股市動盪的公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