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千万别拿中国不当回事
白 明
近些年来,我时常听到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与“别拿村长不当干部”那样的话。应当看到,自从希腊爆发债务危机以来,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相继陷入了债务危机,不仅财政入不敷出,而且主权信用评级也相继被下调,进而形成了多米诺骨牌式的传导,影响到整个欧洲的经济,形成了困扰整个世界经济的欧债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面对着处于欧债危机中的欧盟国家,我在这里最想说话的是“千万别拿中国不当回事”。
在一般人看来,如果某人习惯于对其他人表现得高傲,这个人则很容易被人们形容为“拿着劲儿”。长期以来,欧洲人对中国人就总端着一种“劲儿”,不仅在中国人穷的时候对中国“拿劲儿”,而且在中国人奔小康后还对中国“拿劲儿”,令广大中国人很不爽。说实话,在对中国“拿劲儿”方面,切实崇尚实用主义的美国人都赶不上假装崇尚贵族血统的欧洲人。不过,从经济层面来看,欧洲人对于中国的这种 “劲儿”恰恰可以说是其对中国态度的具体言表,以至于在相当长时间内欧盟国家经常不拿中国“当回事”。
实事求是地讲,随着欧债危机的形成,面对着近期欧洲经济及其欧元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中国可没有那么小气,而是非常大度地出手相助。正如温家宝今年6月25日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布达佩斯举行会谈所说的那样,中国是欧洲主权债券市场的长期投资者,近年来增持了不少欧元债券,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欧洲和欧元。并且,中国也愿意购买一定数量的匈牙利国债。除了希腊、西班牙等国家早已多次表示希望中国出手相救之外,近来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也开始向中国求助。我看到《华尔街日报》的一则报道称,意大利财政部长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中国官员举行了会谈,力劝中国政府购买大量意大利国债,以帮助意大利早日走出金融危机。目前看来,由于陷入美债危机,美国自顾不暇,现阶段很难大笔出手救助欧洲国家。日本在遭遇了地震、海啸与核辐射三重打击后,短期内也指望不上。目前看来,全世界能够用得上的力量有两个,一个是在近些年来赚足石油美元的中东国家,据说法国巴黎银行将与法国财政部高官一起赴中东进行谈判,以争取筹措27亿美元。另一个就该是中国了。迄今为止,中国拥有高达3.2万亿美元的全球最大规模外汇储备,自然会被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陷入债务危机的欧盟国家所青睐。
在慷慨地表示要对欧洲国家救助的同时,中国人心里最为担心的是好心未必换来好报。应当指出的是,以往欧洲人在经济层面对中国的态度看起来总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尽管与欧洲人所崇尚的绅士风度十分不合拍,但欧洲人这种态度在短时间内也是很难改变的现实。迄今为止,欧洲人的这种态度对于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构成一种不和谐的音符。之所以说是不和谐的音符,倒不是说欧洲人的这种态度阻碍了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而是说欧洲人的这种态度在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过分强调欧洲方面的利益诉求,而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掉中国方面的利益诉求。面对着中国这个在规模上首屈一指的贸易大国,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商品采取了贸易壁垒,但就欧盟而言,其对华采取贸易救济手段过程中颇具“创新能力”。例如,欧盟的对华贸易救济“创新能力”最突出表现在“抢先”上。事实上,在中国尚处于贸易小国阶段之时,欧盟就在上世纪80年代末对中国向欧洲出口为数不多的小屏幕黑白电视机进行反倾销调查。又如,欧盟的对华贸易救济“创新能力”最突出表现在“搭配”能力上。2010年6月30日,欧委会对中国的无线宽域网络调制解调器发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9月16日,欧委会又对该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该案是中国遭遇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救济调查,涉及中国企业出口额约41亿美元,而欧盟对中国同一产品同时进行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的做法在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贸易救济实践中极为罕见。不难看出,对于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来说,欧洲人对中国的这种“不当事”既缺乏公平性,也缺乏合理性,更缺乏可持续性。说白了,欧洲人经贸关系层面对中国的这种态度就是自高自大与自私自利的“完美”结合。
既然欧洲国家在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总拿中国“不当事”,那么,我们以后就不应该惯欧洲人的这种毛病。
一方面,在欧债危机现实下要使欧盟国家将中国“当回事”,必须将对外贸易领域作为端正欧盟国家态度关键领域。据海关统计,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额为4797.1亿美元,接近于10年前 7倍。其中,中国对欧盟国家出口3112.4亿美元,从欧盟国家进口1684.8亿美元。实际上,在2000年至2010年间,中欧双边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始终处在14%至16%左右。由此可见,发展中欧双边贸易额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相比之下,欧洲国家虽然也重视中国这个贸易伙伴,但却又总是惦记着要居高临下来不断“敲打”中国这个贸易伙伴。我们待人接物都知道,如果向人家借钱,虽不说要做到点头哈腰,但至少应该有个好态度。否则,如果对人家颐指气使,就很难从人家的口袋里借到钱。恰恰,处于欧债危机的欧盟国家现在却忘记这一点。从最近一年多时间来看,欧盟先后对中国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贸易救济措施,如对华铜版纸、糠醛、短切玻璃纤维、网格布、高强力纱、铝合金轮毂、葡萄糖酸钠、钼丝、货物扫描系统、三聚氰胺、钢丝绳和钢缆等多项输欧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正在撰写本文的时候,我又听说欧盟对中国向欧洲出口的自行车征收反倾销税。看来,如果欧盟国家的态度不端正,我们在救助欧洲方面咱也最好先慎重点,千万不要学东郭先生。照我看来,现在为了寻求外部救助,欧盟很可能会在某些贸易救济措施的个案上对中国有所表示,而一旦获得了中国的救助,很可能会再犯忽视中国的“老毛病”。如果欧盟诚心诚意要向中国表示一个好态度,也不难,眼下就能够做到,这就是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马上,刻不容缓。
另一方面,在欧债危机现实下要使欧盟国家将中国“当回事”,还有一个领域会对促使欧洲国家转变其对中国固有态度,这就是为了防止出现“肉包子打狗”的现象,中国出手救助处于欧债危机的欧洲国家必须有抵押品。在这方面,芬兰的做法就十分值得中国人借鉴。芬兰总理卡泰宁在今年8月23日表示,芬兰方面可能会对与希腊达成的救助抵押品协议进行些许调整,但如果没有抵押品担保,芬兰将可能退出希腊救援计划。对于中国人来说,难倒对于欧洲的救助真的没有上当的抵押品吗?我看不一定。众所周知,希腊是欧债危机的发源地,但最近看到报道,中远集团在2008年就与希腊签订34亿欧元的码头专营权协议,取得35年经营权,并将协助希腊港口设施升级,目标为协助希腊国营比雷埃夫斯港成为区域吞吐枢纽,而仅仅在接管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口一年半之后,港口就已在2010年第4季度实现盈利。这说明什么?至少说明即使像希腊这样的欧盟中“穷国”,也拥有令中国人心仪的“标的物”。当然,除了港口之外,中国也可以在欧洲“瞄”上其他的抵押品。例如,可考虑以欧盟国家的某一块位置适宜的土地作为长期质押物向欧盟国家提供融资,而利用所抵押的土地,则可以建立面向中国企业与当地企业的制造园区,形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桥头堡。应当看到,中国的国企近年来在欧洲进行了大规模收购兼并。有报道说,从2008年到2010年,中国的国企共在欧洲进行了38个收购兼并项目,总额约为324亿美元,其中集中在石油、机械、钢铁和化工等领域。实际上,购买股权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办法,而如果对方企业舍不得出卖,也不一定要逼迫人家“割爱”,在一段时间内抵押给中国人经营也不失为一个两全之策。实在拿不出抵押品,就拿出这些国家的高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来换取中国的救援吧。或许,平时这些欧盟国家是舍不得将这些高技术出售,更不要说出让核心技术了,但现在要从中国人手中拿到救命的真金白银,尽管有可能不甘心,但没办法,如果这些国家财政混到揭不开锅的份儿上,就算押上祖传秘方也不是说不可以。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中国也不可能是欧洲国家摆脱欧债危机的救世主。的确,为了早日从欧债危机的泥潭中摆脱出来,欧盟也在进行着各种努力。可以预计,随着EFSF运转以及欧洲版量化宽松计划的施行,欧债危机也会出现缓解迹象。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欧洲经济中长期存在的高福利与低效率之间矛盾必须借此机会加以解决。不难看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其他国家的帮衬才能够在摆脱欧债危机困扰方面助欧洲国家一臂之力。不过,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从来都是如此。回过头来看,想当初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西方世界也对援助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提出了一系列苛刻条件。岂有此理,同样是救助,当年西方国家可以开条件,现在我们为什么开不得条件?
其实,即使没有遇到欧债危机,欧洲人也不应当拿中国“不当事”。现在,当欧债危机来临时,欧洲国家希望中国出手相助了,空手上门求助总归是诚意不够,最起码也应该表示一下诚意吧,而欧洲人如果对中国的态度上总端着那种“劲儿”不放,到头来只能够是自己吃亏。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并且逐渐蔓延,欧洲国家在期盼着来自中国方面救助的同时,更应当扪心自问,过去是否过分拿中国“不当事”了。果真这样,今后一定要下决心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