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下行,但没有影响其核心竞争力。次贷危机之后的日韩经济竞争,韩国胜。这是东亚经济竞争中的第三个回合,第一回合是二战之后到60年代,日本胜;第二个回合四小龙崛起,中国改革开放;第三个回合是次贷危机后。
韩国不仅掌握了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还在智能技术的竞争时代,拔得头筹。三星引领全球安卓系统与苹果抗衡,未来很有可能以其开放的平台战胜苹果相对封闭的平台。三星成为引人注目的领头羊,丢下了正在哭泣的摩托罗拉、诺基亚、夏普等上一波经济的龙头公司。
与中日一样,韩国也是出口主导的经济体,但其抗国际贸易下降的击打能力比中国与日本强。9月10日,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发布报告称,韩去年出口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2.8%,同比增长10.6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内需。这意味着去年韩国3.6%的经济增长率中有2.6个百分点是依靠出口获得的。国际贸易研究院表示,去年的出口业绩再次证明出口是韩国经济的基础。
日本的贸易逆差在上升。7月25号日本财务省公布2012年上半年(1至6月)的贸易统计速报值(以通关为基准),最终贸易收支为赤字2万9,158亿日元(约人民币2,353亿元),创下了自1979年以来历史上半年的最大贸易赤字。8月份的数据仍未好转,除了因为核幅射导致能源进口上升等因素外,汽车与船舶等出口下降。
转引一组证明韩国企业竞争力的数据。今年8月23日公布的一项全球企业品牌价值排名中,韩国三星高居第6位,品牌价值达381.97亿美元,日本丰田排名15位。韩联社今年8月声称,韩国半导体、显示器、炼油、建设、钢铁、造船等6个主要出口行业的韩国大企业的市价总值超越了日本同行企业。在半导体行业中,韩国三星电子的市价总值为198.559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12万亿元),大幅超出日本半导体龙头企业东芝(16.5910万亿韩元)。早在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就称赞三星“2010年的销售额比日本前15个电子公司的总和还多”。
韩国品牌与日本并驾齐驱,其核心技术致胜使其在欧美出口下降时,依然保持了贸易顺差,如造船领域的绿色、自动化技术,如在家电面板领域的技术,中国、东盟等制造业中下游企业对韩国技术依赖度极大。8月份韩国IT行业出口8个月来首次增长,顺差达到68.5亿美元,系统半导体、显示器出口量大增,这还是韩国企业全球布局、剔除海外企业之后的数据。
日本竞争力下降,泡沫经济崩溃是老借口,在二十年的时间里未能成功转型,归因于日本的体制出现了极大的创新障碍。日本企业可以进行局部创新,却未能赶上智能运用、新能源等的全局性技术创新的步伐。
以夏普公司为例,这家龙头企业背负约相当于1000亿元人民币的有息负债,2011财年公司首次爆出3760亿日元(约304亿元人民币)巨亏,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再度出现1384亿日元的亏损,并预计在2012财年还将出现2500亿日元(约202亿元人民币)巨亏。一度成为杀手锏的液晶显示领域的技术优势,随着技术转移、液晶面板销量下降,这家公司已向银行抵押在日本的几乎所有办公机构和工厂以及在电视面板工厂的股份。甚至包括其持有的Pioneer(先锋)3000万股股票等有价证券。在售楼抵押融资的同时,夏普还发布涉及5000多人的大规模裁员重组方案。
英国《金融时报》总编在采访原索尼CEO斯金格时,斯金格提及了独立调查委员会关于福岛核事故的报告,报告专门指出了日本文化四大致命缺点:相互服从、不愿质疑权威、死板遵守规程以及等级森严。而这些软肋正在制约日本大型企业。索尼曾经引领全球电子消费产品几十年,如今却被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引发的数字革命远远甩在后面。索尼这样概括日本科技中 “硬件文化”与“软件文化”的冲突:“硬件文化”从一开始就专注于生产“完美无缺”的产品,而“软件文化”则强调产品快速市场化。
对于中国而言,面临制造业升级,从低端制造向中端制造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核心技术上远远无法与韩国、德国等国抗衡,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告诉记者,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来自于产业技术空心化问题,举我们汽车企业来看,这些年虽然我们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很快,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全球每5人中有一辆车由中国制造,但在传统的核心技术与新型的智能技术、新能源上,中国是一片空白。
德、日、韩等国是外向型经济体,谁掌握新一轮技术谁能取胜,而美国在页岩气、智能技术上占据主导地位,中国需要的是大规模的智能应用技术,与某些行业的技术突破。没有市场企业,没有创新文化,不管是内需经济还是出口经济,都将难以为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