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股民甲遠古的風
萬維讀者網 > 股市財經 > 帖子
中國建行當了美國銀行的冤大頭
送交者: 言非心 2013年09月04日20:06:58 於 [股市財經] 發送悄悄話

邱 林

94,相關媒體看到的出售條款文件顯示,美國銀行通過出售中國建設銀行股份套現14.7億美元。合約細則顯示,美國銀行以每股5.70港元的價格出售了20億股建設銀行H股,較後者93日收盤價5.93港元折讓3.9%

至此,美國銀行已不再持有建設銀行股份,成為最後一家退出中國大型銀行的美國大銀行。美國銀行將悉數出售其持有的最後一部分建設銀行股份,標誌着過去10年來西方大銀行為獲得中國市場長期立足點而爭相投資中國銀行業的時代已經結束。  

中國建行負責人對美國銀行拋售建行全部股權進行辯解時稱,美國銀行拋售建行股權,絕非因為建行業績不好,而是因為美國銀行自身經營管理在次貸危機中深受打擊,此前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目前該行的狀況已趨好轉。如果美國銀行有餘力,相信一定不會輕易拋售日賺6.5億的銀行。

業界一位專家也附和着說,美國銀行出售建行H股全部股權很可能是出於自身原因,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美國家至今都沒有走出低谷,對包括美國銀行在內的歐美銀行造成了較大的打擊,加上巴塞爾協議III的新資本金要求令其持有銀行少數股權的成本上升,出售中資銀行股股權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但不管是建行負責人的辯解也好,還是業界的專家的說法也好,這都是自欺欺人,其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美國銀行得到大利,建行也說自己同樣獲利,而代表中央財政持股的匯金公司也獲得了不菲的收益。那麼,誰受損了呢?成本由誰承擔了呢?要麼是建行自己,要麼是納稅人。

當然,建行可以以此為藉口,認為自己與美國銀行之間是公平交易。但建行出售母公司股份與美國銀行出售戰略調整的非核心資產價格相當,很難說是筆公平的買賣。

回過頭看,美國銀行是在2005年首次對中國建行進行投資的,當時該行斥資30億美元購買了建設銀行10%的股份。該行2008年又斥資70億美元增持了建行股份,將該行在建行的持股比例提高至近20%20091月至201111月期間,該行接連拋售建行股份,拋售了價值至少226億美元的建行股票,持股比例降至不足1%

事實上,8年來建行幾乎淪為美國銀行的“提款機”,每逢美國銀行需要資金,總是優先選擇套現獲利頗豐的建行股權。

據有關數據顯示,從2005年至2011年入股建設銀行6年多以來,美國銀行累計通過建行股份套現194億美元,淨賺75億美元。加上這次套現的14.7億美元,幾輪增資和減持,美國銀行獲得了巨大的收益,遠遠超過市場的平均水平。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美國銀行是在桌面上公開獲利,而且是完全符合契約。建行明知是個圈套,還不得不鑽,世界上最痛苦的買賣,莫過於此。現在,美國銀行從中國建行的股權交易中賺取巨額利潤讓國人痛心。在美國銀行赤裸裸的贏利數據面前,有可能再一次引發“賤賣貴買”的議論。

其實,建行當初賤價出售是多種因素疊加的結果。當時就有人發表評論稱,三四年前建設銀行的基本面非常糟糕,當時有美國銀行這樣的外資願意入股已屬萬幸。建行的發展潛力和前景被嚴重地低估,在人云亦云的唱空聲中,美國銀行買了個好價錢。

儘管我們對建行當了美國銀行的冤大頭而痛心,但建行方面也許不以為然。建行有關人士稱,坊間談論的建行當了冤大頭的形容似乎不妥。外國資本參股中資銀行就是為了賺錢,即使中資銀行被對方耍弄了,甚至造成巨額損失,也只不是一種市場行為。中國加入了WTO,其銀行業在參與市場競爭中必然要付出代價。

但是,這樣的代價實在太大了。

人們 不禁要問,美國銀行遇到的這種從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怎麼沒落到中國人的頭上,為什麼這種摘桃子的事情總是落到外國人頭上呢?才不過幾年,美國銀行這個“長 期的”戰略投資者,現賺得盆滿缽滿翻身走人了事,而作為被拋售方的建行,則是一再表示其理解知情之意,寧願當對方的冤大頭也在所不惜。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一個故事映射中國經濟現狀 中國人眼裡
2012: 中國的股市是全球危機的避風港
2010: 冬蟲夏草-重慶太極集團(600129)的補藥?
2009: 飛寒: 上證近期走勢之判斷
2009: 為什麼說現在經濟是經濟刺激催的?
2008: bond guy也挺不住了. Pimco’s Gross
2008: sunt同學,星期二算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