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日报 2014-08-14
沒有簽名反佔中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形格勢禁,亦不能不在網誌上表態,用所謂「完美金融風暴」的恫嚇,苦口婆心勸說港人避免政治衝突,以免國際大鱷有機可乘,再度興風作浪,教香港陷入經濟危機,後果不堪設想。
財爺動之以利,企圖打動民心,委曲求全,反對佔中,雖用心良苦,卻不符事實。即使財金官員鐵三角另一成員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接力在網誌上提出警告,一旦美息回升,目前逗留在本港逾萬億的資金可能流走,香港勢將面對流動性收縮、利率上升和資產價格下跌三重打擊,後果堪虞,仍然不足以為據反對佔中行動,因為真正引發經濟危機的根源不在香港,而在中國大陸。
曾俊華和陳德霖的論述只有一點是真確的,就是逾萬億資金一旦流走,本港的股市和樓市必受重創,流動性收縮和資產價格暴跌造成的負財富效應,可令依靠內需推動增長的本港經濟大幅萎縮,因而百業蕭條,失業率飆升。原因很簡單,因為成亦蕭何、敗亦蕭何。2008年爆發金融海嘯以來,本港經濟得以倖免於難,全賴全球量化寬鬆政策驅動資金流入,五年內本港銀行資產總值和廣義貨幣M2分別暴增五萬億和三萬億元,令樓價普遍飆升一倍,以及支持股市興旺,由此而造成的財富效應,一直支撐着經濟結構轉型並不成功的香港經濟。今年大陸反貪腐和經濟放緩,自由行旅客有量無質,便立竿見影,零售業銷售即時大不如前,旺區的吉舖顯著增加。如果資金大量流走,樓市大跌,即使過去幾年經已大幅調高按揭限額,不虞大量負資產湧現,但物業的變現能力肯定會縮減,甚至停頓,帶來的衝擊自是非同小可。
不過,造成資金大量流走的主因,不在所謂政治危機,何況佔中行動怎搞,亦不及泰國曼谷的規模,更遑論烏克蘭的亂局了。證諸過去歷史,香港出現社會動盪,例如六七年暴動和八九六四慘劇,反而是入市投資的時機,而回歸後兩次金融風暴,都是外圍因素牽動,只是通過本港的內因而激化矛盾而已。
歷史不會簡單重複。九七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的確是國際大鱷處心積慮部署的金融襲擊。一來聯繫匯率機制有內在死穴,只單邊保弱,令人家有機可乘,只要大量沽空港元,金管局便只得加息一招防禦,結果令股市樓市泡沫爆破,造成長達五年通縮的不堪局面。二來當時國際對沖基金財雄勢大,只要摩(摩根史丹利)笛一吹,便可呼風喚雨,予取予攜。香港回歸第二天,以歐美為主的金融大鱷便由沽空泰銖開始,連環襲擊亞洲新興國家和地區,造成亞洲金融風暴,最終目標就是要在香港大刮一筆。如果不是爆發俄債危機,美國的長期資本對沖基金破產,聯儲局被迫減息救市,恐怕入市的特區政府基金早已全軍覆沒。
2008年的金融海嘯源於美國的次按危機,已是眾所周知。香港不單沒有步歐美國家的後塵,經濟全面倒退,反而因全球量化尤其是大陸以四萬億元人民幣刺激經濟而受惠,其中經已改善機制的聯繫匯率應記一功,其次就是曾蔭權政府實行百分百資金保證政策,吸引游資湧入香港,令仍以金融地產為結構核心的本港經濟得以苟活,維持長期充份就業。
倘若今天香港再爆發金融危機,根源一定來自大陸,因為目前本港銀行系統對中國大陸「非金融機構」的貸款已高達二萬五千餘億元,「中國風險」佔本港銀行總貸款達二成。此外,中資紅籌、國企和大陸資金在本港控制的上市公司市值,最保守估計亦達十五萬億元,而大陸的債務危機,包括地方政府、國企、民企和個人債項,最保守估計亦達三、四十萬億元人民幣,一旦風吹草動,香港不受拖累,難矣哉!
以金融實力而言,今天的國際金融大鱷已非外匯基金資產高達二萬五千億元的特區政府和外匯盈餘近四萬億美元的中國敵手,所以所謂伺機來犯,根本並非事實,反而大陸的政治動盪可驅使貪腐資金大量流失和逃亡。如果香港的自由和法治不保,政治制度與國內城市無異,留港的大陸資金勢必大量外流。
誰令香港出現金融危機和經濟動盪,不是清楚明白得很嗎?
黎則奮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