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問題是長江下游那麼多城市,居住幾億人口。
萬一出問題承受不起。這也是為什麼老毛不同意建三峽的原因。
三峽工程也考慮過這個風險。在湖北蒲圻做潰壩實驗很多次。
關於核試驗研究。參考下文:
全長約2308m的三峽大壩最大壩高181m,樞紐工程混凝土澆築 總量達2800萬m3。壩型設計能夠抵禦住常規核武器攻擊。
除了常規武器,三峽大壩還做了抗核研究,而承擔三峽大壩抗核武器攻擊的研究的,乃是郭永懷先生。
在中國,沒有哪個科學家可以和郭永懷先生一樣,在短短10年(1956-1966)的時間裡作出如此卓越的貢獻,包括他的師兄錢學森。
郭永懷是唯一一個在兩彈一星中都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和錢學森提出了影響中國至今的“上天、入地、下海“的口號,這三個方向均指向保密性的國防尖端研究,中國如今研發的高超音速武器就離不開郭永懷的奠基。
在經過三峽大壩抗核武器攻擊的研究之後,1964年到1972年,我國科學家曾對4座模擬大壩進行了7次核武器轟炸實驗,取得了極其珍貴的數據。
實驗顯示的最嚴重情況是,當大壩被100萬噸的核武器命中時,會產生1000米潰口,並不會完全潰堤。也就是說小當量的核武器對三峽大壩無效。
對於三峽大壩來說,真正能夠造成傷害的是大當量的核武器攻勢。
然而戰爭不可能是一觸即發的,事先就會有預警,大壩有11萬立方米/每秒的巨大的泄洪能力,即便假設一秒鐘泄洪5萬立方米,一天就可泄掉43億立方米的庫容,正常運用狀態下,在145米的水位以上,三峽大壩庫容大約是220億立方米,在戰爭打響前,三峽水庫可以在4至5天內將水位降到安全位置,四五天時間就可以全部泄完,如果加大泄洪量,這個時間還會縮短,這樣將大大減小潰壩所造成的災害。
從1978年到1988年,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專家們精心做了長達10年的三峽潰壩水工模型試驗,研究三峽大壩在遭受核武器襲擊後,潰壩洪水的影響範圍及減少損失的對策。
試驗中,專家們得出兩個規律性認識:一是三斗坪大壩至南津關長38公里,其間蓮沱至南津關長20公里的峽谷段,一般谷寬僅200至300米,兩岸岩石陡峭,大壩上下游的峽谷對潰壩水流有相當的約束作用,限制了潰泄流量,延緩了下泄時間;二是潰壩水流總量是水庫蓄存的水量,與天然洪峰水量相比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什麼只會出現荊州以上局部性災害。
========================
一般洪水是不可能潰壩的。現在每年汛期都擔心三峽潰壩, 有些過於擔憂,引起恐慌。
不過,多發出質疑聲音讓三峽公司和長江委員會更加謹慎對待, 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