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全部證悟了空性的,登第菩薩,第一地菩薩,定義就是必須證悟了空性的。那麼空性,空什麼?空的是我,我所(人無我),和法(法無我)。當然人無我的範疇可以更廣一點,不單單是“沒有我”,而是,"沒有subjects".相對應的法無我,就是世間法則,冬去春來,因果報應,等等,這一切法本性皆空。這是法無我。這些境界俺們凡夫人先別去琢磨,因為琢磨不出來的。
先從菩薩怎麼發心開始。今上腦袋一拍,說要不忘初心。初心這個詞就是佛經裡面來的,意思是初發心的菩薩。發的什麼心?肯定不是發財的心, 嘿嘿。菩薩發心,發的就是菩提心。修大乘佛教的第一步就是發菩提心。什麼是菩提心?因為眾生太苦了,別人隨便一句話自己抱着苦惱半天甚至NN年,這都是吃飽了飯以後受的苦。那些吃不飽飯的人受的苦就更不用提了。那些生病了沒錢沒藥治的,等死又怕死怕得要命的,那種苦,可以約略想象一下。菩薩就是因為眾生的各種苦而生憐憫心,所以要幫助他們離苦得樂。暫時的錢財藥物布施都是不錯的,但終究不究竟,過了一段時間苦又回來拉。這輩子不回來下輩子還會,下輩子不來以後肯定會。三界如火坑。苦性是三界的特點。正如火性總是熱的(有人看到過冷冰冰的火沒有?世上沒有那樣的事吧?除非是假的火)。這是無可避免的。所以究竟的方法是令眾生自悟菩提。本具的佛性從未離開過每一個人,只是俺們白白受苦而不自知。菩薩們的發心就是令眾生覺知乃至得到終究的快樂與解脫。這就是菩提心。
所以,讀金剛經,知道這一部經是給菩薩們的開示,很重要。這也是第二轉法輪裡面的重要經典,就是講般若空性。除了金剛經以外,還有心經,也是般若裡面的重要經典,當然還有大般若經。什麼是般若?般若就是prajna,梵文,智慧的意思。所以空性是智慧,超出世間的智慧。不是世間智慧。
般若常常與中觀連在一起講。般若中觀,中觀般若。像金剛經和心經都是提綱挈領的經典,把般若的總義給講出來了。但是,俺們凡夫人,佛陀要俺們空,俺們怎麼空啊?眼睛看着自己的房子車子,一天不吃飯就餓得不行,怎麼把這個“我”和“我所”去空掉?那麼後來的龍樹菩薩就特別有智慧,把世間物理現象一點一點以因明邏輯推理,告訴你為何世間萬物,包括“我”,都是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常不斷的。都是夢幻泡影。夢幻泡影本身本來不會對我們有任何妨礙(比如論壇裡面的幾句惡語,是為幻中之幻),但我們的執著會妨礙我們。別人罵別人的,你一執著你就受傷了。實際上這個傷害是你自己加在自己頭上的。這就是迷亂心識必然產生迷亂顯現的原因。迷亂心識不是明心見性的那個“明心”。假如能夠常常以“明心”攝持自己,其實世界很簡單的。
我小人家借花獻佛,把大德們說過的拿過來自己說一遍,說錯了懺悔。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