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跟帖
儒家立足人道、圍繞人格、維護人倫、尊重人性人權等等特徵???
送交者: gooddday 2022月09月28日11:49:1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行道要行聖賢道,信神要信中華神----性天微言集余東海 於 2022-09-24 17:54:07

中國活人殉葬的制度是怎麼興起的?何時禁止?

2017-9-3 轉自嘻嘻網  

《孟子·梁惠王上》有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在儒家看來,人殉作為一種冷酷、野蠻的殯葬習俗,是任何遵循禮制的國家都不應容忍的行為。但事實上,自周禮創製以來,人殉並未隨之消失。甚至在儒學大行其道的時代,人殉也時常死灰復燃。

那麼,中國的人殉習俗到底經歷了怎樣的歷史演化,又消亡於何時呢?

中國古代,曾經有一種很醜陋的現象:后妃殉葬。那些生前享盡榮華富貴的帝王們,幻想死後還能在陰間過上這樣的日子,就讓他們寵幸的女人陪葬。因此,當帝王們駕崩時,後宮裡總是傳出一片悽慘的哭聲。這哭聲,並非為死去的帝王,而是恐懼自己即將到來的命運。

人殉的興起和盛行

已發現的中國最早的人殉遺蹟,出現在公元前6000年,位處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其後的陝西龍山文化以及甘青地區齊家文化也同樣有人殉遺蹟出土。在對這些原始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後,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些男女合葬墓。這些合葬墓皆是男女同穴、一次埋葬,其中男性都已成年,女性則不僅有成年女子,還有小孩甚至嬰兒。在齊家文化的合葬墓中,女性遺體全都呈屈膝屈肢狀,表現了當時父系氏族社會女性的從屬地位。按常理來說,這些合葬墓中的男女不可能同時死亡,所以只可能是男性死亡後,由女性進行殉葬。這些考古證據,再佐之以《禮記.檀弓篇》所記載的“舜葬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足以說明中國最早的人殉始於男性的妻妾。

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人殉風俗在殷商時期達到最高峰。當時中國的王公、貴族通常都是大奴隸主,為彰顯自己的權勢,他們在下葬時常常使用大量的奴隸殉葬。位處洹北侯家莊西北岡的殷代王陵,共有九座殷王大墓以及附屬於大墓的一千二百四十二座小墓。這些墓地遺址是殷商奴隸主貪婪、殘暴的最好體現。在1001號大墓中,考古學家發現了許多人殉坑,將這些骸骨統計計算之後,發現足有225人被殉葬。大墓遭受過多次盜墓破壞,據學者推測,如果按照大墓的結構復原起來,那麼殉葬奴隸的總數足有三四百人。這還只是其中一個大墓的殉葬人數,如果算上那1242座小墓的話,殷商王陵為殉葬而死去的奴隸高達兩千人之多。

根據學者對發掘現場的推測:當陵墓工程臨近尾聲時,奴隸們就被綁起雙手,一隊隊牽進墓道,面向墓坑,並肩成排跪下,由劊子手從一頭按順序殺到另一頭。在奴隸死後,繼續填坑埋土,直到覆蓋全部屍體,再拉奴隸過來按同樣的方式獻祭。這些奴隸多數都未成年,有些甚至連天靈蓋都還沒有發育完全。他們在如此年紀就成為了殉葬的犧牲品,足以說明殷商統治階級的野蠻冷血。

殷商之後的西周時期,考古發掘出的殉葬人數大幅減少。雖說考古證據中的殉葬人數大為減少,史籍卻留下了大規模殉葬的記載,如《史記.秦本紀》載道:“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又道:“繆公卒,葬雍,從死者百七十七人。”再比如《墨子.節葬》有載:“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這些都足以說明西周時期人殉制度的盛行。

人殉的衰落

人殉的衰落始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中原各國雖仍有許多人殉現象,但反對人殉者越來越多。《禮記·檀弓篇》就記載了兩條當時人反對人殉的例子,一個是陳尊,另一個是陳子亢。陳乾昔臨終前讓他的兄弟和兒子在他死後準備一口大棺材,由兩名婢女夾着他殉葬。但在他死後,他的兒子陳尊卻沒有遵照父親的遺願行事。因為陳尊認為用活人殉葬“不符合禮制”。齊大夫陳子車死在衛國,他的妻子和總管覺得他是病死的,到陰間沒人侍奉,就計劃用婢妾為他殉葬。陳子車的弟弟陳子亢知道後堅決反對,理由也是“違背禮制”。


(註:古代的女性常成為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其中最慘的莫過於為夫殉葬。)

秦國相對於中原各國來講是一個例外,因為秦地偏遠,文化落後,所以仍然大規模施行人殉。甚至直到統一天下之後依舊如故,秦二世就曾讓上萬人為秦始皇陪葬。

到漢朝,人殉才遭到徹底禁止。《漢書.景十三王傳》中記載,漢宣帝劉詢在位時,趙繆王劉元病重,要求善於吹拉彈唱的奴婢為他殉葬,因此事被逼自殺的就有十六人。漢宣帝知道後,撤銷了劉元一族的封國,可見漢朝對人殉的禁止力度之大。儘管如此,在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人殉制度也仍未能禁絕,西漢南越王墓中就有十數具殉葬的屍骨。

自西漢起,大規模的人殉再未出現過。人殉現象只星星散散地見於各處史料當中,殉葬者也主要是死者的妻妾。即便如此,人殉習俗一直沒有徹底消失。

從考古工作者已經挖掘的古墓中發現,殷墟侯家莊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骸骨,曾侯乙墓有21具殉葬者的屍骨,而且她們全都是年輕的女子。

活人殉葬,殷周君王死後就很盛行,他們死後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艷妾都送到墳墓中去。周朝那個烽火戲諸侯丟了江山的周幽王,他的墓中有百餘屍體,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其餘全為女性,都是他的姬妾美人,應該說都是從死殉葬的后妃宮女。

秦武公死時,“初以人殉死,從者66人”(《史記秦本紀),秦穆公死後“從死者77人”(《史記秦本紀》),秦始皇死的時候,二世說:“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史記秦始皇本紀》)。按照《史記》的記載,秦始皇“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沖於天 ”,沒有生育的大概也在萬人。

到了秦漢唐宋,這種殘忍的制度有所收斂,比較人性的皇帝往往不再要求后妃殉葬,改以自願。

漢宣帝時期,趙繆王劉元強求16名奴婢殉葬,還遭到了撤銷封國的處罰。

漢朝照樣以後宮妻妾殉死。“武帝時,多取好女至數千人以充後宮,及棄天下,又皆以後宮女置於園陵”(《漢書》卷72)。《漢書》是漢代當朝人寫的歷史,對於武帝的殘忍行為的記錄,當為真實。

秦漢以後這種制度有所收斂,基本上不用活人殉葬了,而採用陶俑或着木俑替代。但是到了遼代這種制度又興盛起來了,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以後,述律平逼迫一百多名大臣殉葬。

張廓《多妻制度——中國古代的社會和家庭結構》還說,兩漢、六朝、隋唐、宋遼金等朝,相繼以後宮活人為專制帝王殉葬,至元代達到高潮。成吉思汗死時,靈柩經過之處,所遇之人也“盡殺之”,“諸將負成吉思汗柩歸蒙古,秘其喪,在道,遇人盡殺之”(馮承鈞《成吉思汗傳》)。成吉思汗戰死後靈柩歸葬,途經萬里之遙,所遇人都殺死,那數字之大,難以估量。成吉思汗還用美女駿馬殉葬:“殺40名貴族美女及大汗之駿馬以為殉”(何建民《中國殉葬史》).。“蒙古大汗時,殺最良之馬以供大汗來世之用,蒙兀沒時,送葬之途次,遇人盡殺之,其數在2萬人以上”(《馬可波羅記》)蒙兀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他的做法,就是秉承了天之驕子的祖宗爺爺的家傳。

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了一座古墓,墓主人是一個一米八四的男子。和以往差別的是墓室的東、西、北各有一個龕室,內部都有一具小孩的骸骨,專家以為這三個小孩就是殉葬的,考古學家在他們身上還發現更加殘忍的,這些孩子都是在世的時候口服水銀,身上多處被挖洞,滿滿的灌進水銀,身體外表又塗了一層銀粉,就和現在的標本差不多,即使過了數千年皮肉也不會腐朽。但這種方式從來不用在任何墓主人身上,在中國古代人看來童男童女有靈根,對靈氣的感應也比普通人靈敏。古代的墓主若能帶着這樣的靈童陪葬,會讓他們死後羽化的希望完成。但是以現在的人看來這根本就是一個笑話,只是這個笑話的代價實在是太大了,讓人於心不忍!

明朝延續后妃陪葬制

朱明皇朝建立後,從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後60年,均以後宮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後,新皇帝就會給這些死去的宮女追贈一些頭銜,表彰她們的行為,並下發一道通知:“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明史》113卷 )

《明史.后妃傳》記載,明太祖去世時,“宮人多從死者”。《今言》卷二記載:“太祖陵不知祔葬幾妃,今陵祭旁列四十六案,或坐或否,大抵皆妃嬪也。”《萬曆野獲編》記載:“太祖孝陵,凡妃嬪四十人,俱身殉從葬,僅二人葬陵之東西,蓋洪武中先歿者。”不過,這種殉葬現象未必出自朱元璋的殘暴。因為明承元制,人殉是蒙古貴族的古老傳統,甚至直到明代達延汗時期仍未消失。明初在政府的各個領域又普遍存在重用先朝舊官僚的現象。故而不排除蒙古禮官影響了明朝皇帝殯葬儀式的可能。

在明朝,不但最高統治者的皇帝死了要用活人殉葬,而且皇帝的兒孫們,即諸侯王死了,也要用活人殉葬。像晉恭王朱桐、蜀和王朱悅樊、唐靖王朱瓊烴、越靖王朱瞻墉,都在死後讓侍女殉葬。史料上記載的人殉,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樉英年早逝,朱元璋傷心之餘,下令將朱樉的兩個王妃王氏、鄧氏殉葬。兩條活生生的人命,就此香消玉殞,只在《明史》上留下5個字:“樉薨,王妃殉。”


明孝陵是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座落在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明孝陵是南京地區建築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陵垣周長達22.5公里。

1398年,朱元璋駕崩,雖然遺詔“葬祭之儀,一如漢文勿異”,然而臨終之前,朱元璋發布了一生最後一道命令“責殉諸妃”,也就是命令妃嬪們為他殉葬,到地下去服侍他。就是這道命令,復活了在中國已經消失了1000多年的人殉制。《明史·后妃傳》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載,朱元璋死後,“伺寢宮人盡數殉葬”。

皇太孫朱允炆承繼大位,史稱“建文帝”。朱允炆遵遺詔,依古制,將朱元璋生前沒有生育過的後宮嬪妃,全部下令處死殉葬,另有若干宮女處死。共有46名妃嬪、宮女殉葬,隨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為治喪期間勒令從死。給朱元璋殉葬的人具體有多少人,史上並無確切的記載。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後宮妃嬪只有張美人,因為所生寶慶公主年幼,因為朱元璋生前十分疼愛寶慶公主,張美人才免予殉葬,撿回了一條性命。“寶慶大長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小的一個女兒,叫寶慶公主,而“大長”,則是公主的孫輩做了皇帝后給公主的封號,朱允炆在位4年,這個皇帝論輩分得叫寶慶公主姑姑。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和16個女兒。16位公主為:臨安公主、寧國公主、崇寧公主、安慶公主、汝寧公主、懷慶公主、大名公主、福清公主、壽春公主、十公主(早薨)、南康公主、永嘉公主、十三公主(早薨)、含山公主、汝陽公主、寶慶公主。其中最小的公主就是這位寶慶公主。寶慶公主的生母為朱元璋晚年寵幸的宮女張某,人稱張美人,也有說她名叫張玄妙。明史記載:“成祖即位,主甫八歲”,明成祖朱棣靖難登基時(公元1402年),寶慶公主才虛8歲,由此可以推算出寶慶公主生於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當時,朱元璋已經年近70歲,孫子已經是一大堆。皇帝也是人,老來得女的朱元璋,和一般人一樣,他十分疼愛這位小女兒,如掌上明珠百般呵護。寶慶公主不到4歲,朱元璋駕崩。

傳說,朱元璋下葬時搞了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這個說法已傳講了六百年,是南京民間最經典的段子之一。

  可能有人覺得是無稽之談,其實並非空穴來風,史料上有記載,如明人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上便有這樣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

  各門下葬,是一種障眼法,實行秘葬的步驟之一,屬反盜墓的典型特徵。但後來進行了思考,發現這裡面很蹊蹺,因為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如此反盜墓給誰看的?結合當年朱元璋死後嬪妃殉葬的事實,那些棺材裡很可能裝的都是這些殉死的後宮美女!

那麼,這麼多的殉葬者都要用棺材裝殮吧,然後陪葬於孝陵。而且,這殉葬的人數正好與“13”之數頗為接近。所以,在下葬那天,十三城門同時朝外抬棺材就很好理解了。當時的南京市民在朱元璋出殯那天肯定都出來看了,但因為朝廷“清街”,只能遠遠地看,因為棺材很多,坊間便你傳我傳,便傳成了“十三城門抬棺材”,進而變成了南京一大怪。

此後,明朝歷代皇帝都有強迫后妃殉葬的記錄。

到了明朝成祖朱棣時,殉葬制度更是發展到極致,明成祖一共有嬪妃20人,除了皇后可以不殉葬,另外有三位嬪妃早亡,剩下的16人均被迫殉葬。

明仁宗朱高熾只當了10個月皇帝,他在死前發布遺詔,稱:“朕既臨御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制度務從儉約。”他要厲行節約,諡號仁宗,很是寬厚,可惜在殉葬制度上沒有見地,但就是這樣的仁君,他11位后妃里,除了皇后、早亡,還有一位英國公張輔的女兒,因為勛貴之女而免殉,其他五位妃子也均難逃一死。

到了宣宗朱瞻基朝,依然按照爺爺和父親的老路子,把自己14位后妃內的10人都殉葬了事。不過朱瞻基的妃子裡,有一個極其特殊的人物,那就是明代宗朱祁鈺的母親:吳氏。吳氏,又稱為"孝翼太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妃妾,家事清寒。《罪惟錄》記載吳氏乃漢王朱高煦府邸的一名侍女,在朱瞻基俘虜朱高煦後,在罪囚中看中了貌美的吳氏,但由於其身份低微,所以朱瞻基沒有納她為妃,而是在皇宮外給她找了一個大宅子,自己閒暇即去與吳氏相會。宣德三年(1428年),吳氏生下一子,取名朱祁鈺,就是後來的明代宗(景泰帝)。但母子仍然長期隱藏宮外,至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認。朱瞻基駕崩,吳氏之所以沒有殉葬,是因為她長期居住宮外,根本沒有得到承認連殉葬的資格都沒有,再有就是因為她生了朱瞻基唯二的兒子朱祁鈺。就這樣,一直到土木之變前,吳氏幾乎不曾踏足過皇宮內苑。從朱瞻基與吳氏的感情來看,真正的殉葬者,並非皇帝真正的喜愛者,越是可憐的人,結局越是可悲。

《明史》(113卷)說,初,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若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家,皆自錦衣衛所試百戶、散騎帶刀舍人,進為千百戶,帶俸世襲,人謂之“朝天女戶”。這段的意思是,朱元璋死時以活人宮女殉葬,他們的父兄因此受到優恤和恩眷。《明史》(113卷)還說,“歷成祖,仁、宣,亦皆用殉”。 

《明史》(113卷)還記載說:“景帝以郕王薨,猶用其制,蓋當時王府皆然 ”。雖然皇帝的表彰決定說后妃的從死是“委身蹈義”,事實上絕不是這樣。明成祖朱棣生前有妃子朝鮮美女韓氏,朱棣死時後宮美女數十人殉葬,韓氏在被要求殉葬的名單上。那麼,我們看看朝鮮的史料是如何記載韓氏的殉葬過程的:“帝崩,後宮殉葬者30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撤,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圈於上,以頭納圈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褚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決。韓氏泣,謂仁宗曰:‘吾母年老,願規本國。’仁宗許之。”(《李朝實錄》)

跟漢朝以來許多自願殉葬的女性不同,為明朝皇帝殉葬的嬪妃大多並非出於自願。她們被賜予紅帛,用以自縊。 

以上歷史記載中的金黑,是韓氏的乳母,當初隨年幼的韓氏從朝鮮而來。據明人王世楨記載,韓氏來華至多十二三歲,殉葬的時候也就二十二三歲。韓氏死後金黑又在中國生活了二三十年,後來回國,上面的記載,就是她回國後的回憶。

明英宗下令廢除活人殉葬

明英宗朱祁鎮

結束明朝活人殉葬歷史的是明英宗(明朝土木堡之變皇帝被俘虜 有了2個年號的皇帝)。明英宗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死的時候,強迫從死的妃子“哭聲震殿閣”的場面強烈刺激了這位當初才是9歲的孩子朱祁鎮,這段經歷成為他一生的夢魘。他即位後的13歲那年(正統四年,1439年),他的哥哥周王朱有燉死了,因周生前曾上奏摺暗示死後務必儉省,以省民力,故明英宗特命“妃夫人以下不用陪本人去死,年歲小的有母親的能夠回家”。沒想到的是詔書傳到,王妃鞏氏和施氏等六夫人已同日自絕殉身。明英宗寫信給另一個哥哥朱有爝,要求不要讓活人殉葬。但是,朱有燉的妃子鞏氏、夫人施氏、歐氏、陳氏、張氏、韓氏、李氏,皆殉死(《明史》120卷)。

明英宗貴為皇帝,甚至也沒有能夠阻止自己的哥哥將大量活人殉葬的做法。他雖然不能禁止他的哥哥,但他自己還是親自立遺囑禁絕了自己身後活人殉葬的事。直到天順八年(1464年)正月,英宗病危時下遺詔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另一方面,朱祁鎮也是想通過廢除后妃殉葬制度,保護自己的愛妻錢皇后。

錢皇后是朱祁鎮的結髮妻子,一生患難與共。特別是朱祁鎮在“土木之變”後被蒙古人俘虜,軟禁了一年多。一年多里,錢皇后陪伴丈夫身邊,不離不棄,悉心照顧,支撐着他度過了人生中最狼狽、最危險、最困窘的日子。因此,朱祁鎮很感激她。

可是,不知什麼原因,錢皇后沒有生育兒子,這使得她在激烈的後宮爭鬥中處於不利位置。為朱祁鎮生育了長子朱見深的周貴妃,想方設法要廢掉錢皇后,被朱祁鎮阻止了。但朱祁鎮深知,自己死去後,就沒辦法保護錢皇后了,便乾脆立下遺詔,廢除了后妃殉葬制度。

果然,當朱祁鎮死後,周貴妃立即向錢皇后發難,幸好有了朱祁鎮遺詔的保護,錢皇后和其餘后妃才得以倖免。

值得肯定的是,在朱祁鎮以後,繼任皇帝明憲宗朱見深也在遺詔中明確表示不要殉葬。除了皇帝,諸王入葬也基本禁絕了活人殉葬。

明英宗“從我做起”,果斷出廢止了活人殉葬的祖制。但是在中國斷斷續續實行了數千年的活人殉葬制度,到此劃上休止符了嗎?

但是,活人殉葬仍然是禁而難絕。王世楨在他的筆記中還舉了幾個此後仍然殉葬的例子。成化四年,遼王上書皇帝,說他的兒子死了,希望讓兒子的妻妾殉葬,明憲宗大加教訓,並且讓人把遼王兒子的妻妾送到皇宮保護起來,此事沒有批准。但是成化22年,寧河王死後,他的幾個夫人還是被要求殉葬,明憲宗以為烈婦自願從死,還給予旌表,授予榮譽稱號。

愚昧滿清又重啟活人殉葬

到了清朝,起初仍然是用活人殉葬的,太祖努爾哈赤死後,多爾袞的母親那拉氏(阿巴亥)和二位庶妃阿濟根、代因扎殉葬。阿巴亥的地位很高,自從大福晉富察氏被休離後,努爾哈赤就把後宮之權交給了阿巴亥,她就成了主宰大汗後宮的六宮之主。按例,為主殉葬的女子,都是一些身份地位很低的女人,而阿巴亥身為六宮之主,身份高貴,殉葬不符合禮制和以往慣例。再有,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育了3個兒子,這對於努爾哈赤來說是最大的功勞,因為帝王最怕的就是後繼無人,所以阿巴亥對於努爾哈赤的貢獻是不會被努爾哈赤殉葬的。阿巴亥這三個兒子都有戰功,而且多爾袞極受努爾哈赤喜歡的,是努爾哈赤最心儀的繼承人,因這一點,努爾哈赤也不會要求阿巴亥殉葬。最後,一般來說,皇子年幼,其母親也不會被要求殉葬的。當時阿濟格21歲,多爾袞15歲,而多鐸才13歲,尚未成年,所以阿巴亥不會被要求殉葬,因為還要養育幼子。但是,雖然有這麼多不會被殉葬的理由,可是阿巴亥就是這樣被皇太極等人逼着殉葬了。他們是假借太祖努爾哈赤的遺詔逼着大妃殉葬的,在《武皇帝實錄》中說:“(妃)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殉之。’”

多爾袞為何擁立6歲的順治登基:多爾袞不稱帝之謎

清朝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順治死後,殉死的妃嬪有30多人。她們的棺柩跟隨在順治帝棺柩的後面一同出殯,場面蔚為壯觀。 

到了康熙時期,擬議中準備讓40名宮女殉葬。但由於康熙帝對於活人殉葬深惡痛絕,下令禁止。康熙是1662年死的,就是說,中國帝王用活人殉葬的殘酷野蠻的習慣,到了公元17世紀才真正結束。人殉制度在中國斷斷續續存在了近八千年,比中國有明確文字記載的歷史還要長上幾千年。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為什麼郭文貴可以反中共,你不一定不能
2021: 未接種疫苗的人住院的可能性是完全接種
2020: 任大炮只被判了18年,包子與時俱進了。
2020: “半條被子”與“整間祖屋”
2019: 吹一下阿毛
2019: 游擊隊員開導菲兄的話說出了一個中國道
2018: 轉一段曾家被扔地點的描述。
2018: !中秋快樂!送曲應景的《花好月圓夜》
2017: 對眼呢。文棍兒今天沒爆料?
2017: 人們不禁要問,既然沙鼠號稱會素描會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