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力:一個造作的行為就是「業」。(比如拜了一個佛,身體的造作積了一個善「業」,嘴裡念了一句阿彌陀佛,就是造了一個口業的善「業」。)包括身、口、意三業的造作行為都是「業」。這種「業力」它的本質是無常的,我們所謂的「諸行無常」,意思是這種「有為法」它是剎那剎那變化,雖然它是剎那剎那變化,但是「業力」有一種功能,也就是「業力」在活動時有一種功能——它會熏習阿賴耶識。
阿賴耶:是梵語,譯成「藏」。藏的意思是「攝持不失」。能夠保存一切色、心之行為。(阿賴耶識本身不造業)把「八識」分成兩類,前七識是造業的,第八識本身不造業,(第八識是一個很微細的心識流動)。它不造業,但是它有一個「攝持不失」的功能,把前七轉識所造的業力保存下來,所以阿賴耶識等於是「有情生命的本體」。(一般心理學所說的「潛意識」,我們不容易發現,但是它存在。)阿賴耶它是有明了性的,是一個「心識」,這個「心識」把我們無量劫來所造的善業、惡業功能全部保存下來,就是「種子」,「種子」就是一種功能,能夠引生果報的功能。
比如:你今天念了十五分鐘的佛,每一句佛號剎那剎那生滅,念完以後,第六意識這個粗顯的意識好像也沒感覺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是內心的潛意識卻有變化了,也就是潛意識裡面佛號的功能加強了,往生的力量又增加一分,有漏的業力再破壞一分了。這就是阿賴耶識受熏,只要一造業,第八阿賴耶識就會有變化,它就是有情生命的本體。
阿賴耶識本身也不是可以獨立自主的,它受業力熏習。只要業力一啟動,它就跟著變化,它把業力以「種子」的方式保存下來。當種子發展到一定的勢力,就變現為「果報」。果報分成兩類呈現,「心法」和「色法」。「心法」指前六識,能夠明了分別。「色法」指五根六塵,它不能明了分別。(了別,就是一種「心法」。)前六識能取相,一般我們所認為的「我」,多是指第六意識。它是「人我」,容易產生「人我執」,每一個人的第六意識是一種比較粗顯的心識狀態,比如:思惟法義、思惟過去、現在、思惟未來,這完全都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第六意識是我們可以感覺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