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禮儀出自小人之手.二 |
送交者: 老尚童 2020年11月19日18:11:5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在下說的是中華禮儀之邦,不是中國禮儀之邦。 在中華歷史上,秦朝建立了地域上的中國,而正統的中華文化,始於大漢朝。 不過,秦始皇的“帝國”是建立在武力基礎之上的。所以不能長久,僅僅到了秦二世就分崩離析、滅亡了。所謂地域上的統一,疆土也不是太廣闊,原先戰國七雄的疆土,向北只到遼寧一帶,向西超不過甘肅,向南不過湖南、江浙一帶………所謂的逐鹿中原,狹義上說,僅河北河南兩省而已。河南河北山東一帶正是華北平原,一馬平川、沃野千里………時過境遷,現在,河南省是全國最著名的騙子大省,盛產乞丐,是中國丐幫大本營。 至於新疆、西藏、蒙古……和中國沒什麼關係,南邊的湖南、廣州、福建、廣西一帶,被稱為南蠻子,還是蠻荒之地,野人出沒的場所,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七擒孟獲,孟獲是“洞主”聯盟的首領。那人還在山洞裡面穴居呢。 古稱有南蠻子、北韃子之說,北韃子泛指北方各少數民族,神馬蒙古、匈奴、女真、契丹………之類的。所謂的“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那更是放屁,和中華文化沒一點兒關係。 “秦帝國”統一的標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其中的行同倫,意思是“按國家法度辦事兒”,實際表示的是國家的殘暴統治。是商鞅變法的結果。也是秦王朝短命的原因之一。 說中華文化起源於大漢朝,原因在於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而“六經”指孔老夫子的“六藝之科”,董仲舒原話是這樣說的:“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 那麼,那位問了,孔夫子,儒家的老祖宗不是早就有了嗎?怎麼到漢朝才成為中華文化呢?列位,一種“文化”必須要有國家機器的支撐才能成為國家文化。否則只能算作是打油飛、蝦扯蛋。 就像孔夫子在世時,不過是個窮教書的、到處混飯碗兒、找糧票兒的,一輩子沒當過神馬正經官兒,只在魯國做過受氣的大夫。那儒家算是個屁,跟臭要飯的差不了多少。 說句題外話,京劇,號稱中國的“國粹”,據說唐朝唐明皇時期就有了,叫什麼“梨園”,唱京劇的自稱“梨園弟子”,其實特麼瞎掰。京劇的祖宗、祖師奶奶是慈禧太后她老人家,如果不是慈禧太后愛聽京劇,京劇怎能成為“國粹”? 回過頭來說中華文化,中華禮儀之邦, 中華禮儀之邦的“禮儀”也是從漢朝開始的。說到禮儀,不能不提一個人,此人名叫叔孫通。是中華文明禮儀的創立者,是中華“禮儀”的祖宗。不過,這孫子不是什麼好鳥兒。且聽在下慢慢道來: 劉邦打敗項羽以後,被擁立為皇帝,就是漢高祖。剛當皇帝,丫也不懂什麼禮儀。當時大臣們在朝堂上經常做出失禮的行為,比如飲酒爭論、醉後喧譁,打架鬥毆、甚至拔劍擊打宮殿的支柱…………相互之間稱兄道弟,也沒什麼規矩。漢高祖剛開始還力求精簡,覺得越簡單越好,後來就有點兒不耐煩了,對這種情況漸漸感到不滿,覺得有點兒不像話。 這時候,有位名叫叔孫通的,向漢高祖建議制訂宮廷禮儀,得到漢高祖的同意。叔孫通回到魯國故地老家,徵召了大約三十名儒生到長安,協助制訂及演習宮廷禮儀。一個多月以後,叔孫通邀請漢高祖觀禮。漢高祖認為有關禮儀可行,於是命令大臣進行彩排。 漢朝的皇宮叫長樂宮,長樂宮落成的時候,漢高祖首次使用叔孫通制訂的宮廷禮儀進行新年朝會。《史記》記載這次朝會如下: 天亮時,由謁者掌禮,來訪者依次進入殿門。宮中設有車騎、步卒守衛,以及兵器、旗幟等。殿上傳言:“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入殿。 功臣、列侯、將軍及其他軍官在西列隊,向東而立;文官自丞相以下在東列隊,向西而立。文東武西就是從那時候傳下來的。 主持人司儀,叫“大行”,依爵位高低宣示來賓上殿。於是皇帝乘輦出房,百官手執幟而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領六百石薪金的吏員依次奉賀。這時,自諸侯王以下,各人無不肅然起敬。 禮成後開始酒會,宮內侍從坐在殿上,全部伏下,以來賓尊卑依次敬酒。九觴酒後,司儀宣布“罷酒”。御史在場內執法,見到不依禮儀的人便立刻把他帶走。整個酒會過程中都沒有人敢喧譁失禮……… 漢高祖對這次朝會非常滿意,這時候才終於知道做皇帝的尊貴之處。 他委任叔孫通為太常,並賞賜黃金五百斤。隨叔孫通入京的儒生皆獲漢高祖封為郎。 不過,這位叔孫通不是什麼好鳥兒,您千萬別以為知書達理、懂禮儀有學問的就是什麼好人,諸位,懂禮儀和“好人”是兩碼子事兒。 叔孫通是薛縣人,因有文才而被秦朝朝廷徵召。當初陳勝起義的消息傳到咸陽後,秦二世徵集所有儒生,商討對策。除了叔孫通外,其他人均據實回報。秦二世對其他儒生嚴加處罰,而正式委任叔孫通為博士。為什麼呢?原來叔孫通在回答秦二世的詢問時阿意逢迎,報喜不報憂,贏得了秦二世的歡心。 這種兩面三刀的行為,引起了同僚的不滿。叔孫通爭辯表示,這樣做只是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隨後他逃亡回家鄉薛縣,那時候,薛縣已被起義軍占領。叔孫通先後跟隨起義軍領袖項梁、熊心及項羽。前205年,劉邦率軍攻入彭城,叔孫通又向漢軍投降。後來項羽回來打敗劉邦,叔孫通跟隨劉邦回到關中。 漢高祖委任叔孫通為博士,並賜封號“稷嗣君” 叔孫通降漢後,最初經常向劉邦引薦一些盜賊、力士,被同行的儒生埋怨。後來叔孫通向漢高祖建議制禮作樂時,引薦了同行的儒生。 叔孫通表示,君主在進取、爭奪天下時,最需要能打仗的人才。到了守護成果的時候,文人、儒生便比較可靠。 另外,叔孫通認為禮儀是可以因應時勢、人情等因素而作出改變,不必艱難地全盤草創。他為漢高祖制訂的禮儀即由混合夏、商、周、秦四代的禮樂而成。 下面是《史記》原文以及後來史家對叔孫通是”小人”的評論。 •叔孫通者,薛人也。秦時以文學征,待詔博士。 二世召博士諸儒生問曰:“楚戍卒攻靳入陳,於公如何?”……叔孫通前曰:“諸生言皆非也。……郡守尉今捕論,何足憂。”二世喜曰:“善。”盡問諸生,諸生或言反、或言盜。於是二世令御史案諸生言反者下吏,……迺賜叔孫通帛二十匹、衣一襲,拜為博士。 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幾不免於虎口!” 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 遂與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者與其弟子百餘人為緜蕞野外。習之月余,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迺令群臣習肆,會十月。 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宮,設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俠陛,陛數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大行設九賓,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言“罷酒”。御史執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讙嘩失禮者。 高帝曰:“吾迺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孝惠帝為東朝長樂宮,及間往,數蹕煩人,乃作復道,方築武庫南。 願陛下為原廟渭北,衣冠月出遊之。益廣多宗廟,大孝之本也。 漢王方蒙矢石爭天下,諸生寧能鬬乎?故先言斬將舉旗之士。諸生且待我,我不忘矣。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 高帝曰:“得無難乎?”叔孫通曰:“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臣願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 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後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高帝悉以為郎。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賜諸生。諸生迺皆喜曰:“叔孫生誠聖人也,知當世之要務。” •太史公曰:……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大直若詘,道固委蛇”,蓋謂是乎? •臣光曰:……惜夫,叔孫生之為器小也!徒竊禮之糠枇,以依世、諧俗、取寵而已,遂使先王之禮淪沒而不振,以迄於今,豈不痛甚矣哉!……夫大儒者,惡肯毀其規矩、準繩以趨一時之功哉! •《資治通鑑》卷十二,太祖高皇帝下 (孝惠) 四年:臣光曰:過者,人之所必不免也,惟聖賢為能知而改之。古之聖王,患其有過而不自知也,故設誹謗之木,置敢諫之鼓,豈畏百姓之聞其過哉!是以仲虺美成湯曰:“改過不吝。”傅說戒高宗曰:“無恥過作非。”由是觀之,則為人君者,固不以無過為賢,而以改過為美也。今叔孫通諫孝惠,乃雲“人主無過舉”,是教人君以文過遂非也,豈不繆哉。 |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19: | 支那之稱謂的由來(1-2) | |
2019: | 要十分警惕金二傻子把自己一個刑事犯裝 | |
2018: | 川鹽古道畫展 | |
2018: | 猜猜猜,萬維十四釵 | |
2017: | 高三物理上這個圖是錯的。我當年已經感 | |
2017: | 沒吃過糠。最多是吃過沒油沒鹽的馬屎莧 | |
2016: | 看看科恩那首ChelseaHotel2的女主角 | |
2016: | 髒奶奶尊容印象記 | |
2015: | 大家為何對狼牙棒評價那麼高?俺覺着搜 | |
2015: | 胡耀邦和80年代為什麼值得懷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