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地處六盤山西簏,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現有人口接近 50 萬。雖然說“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名句膾炙人口,外省的群眾也許對西吉縣並沒有太多的認識。其實說起來,西吉縣應該還是有點名氣的。譬如在 2004 年 2 月,西吉縣就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2011 年之後又先後榮獲首個“中國文學之鄉”、“中國西芹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國家級馬鈴薯標準化示範縣”、“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等榮譽稱號。面對這些榮譽稱號,我實在無法把它與“國家級貧困縣”聯繫起來。
根據西吉縣政府辦提供的資料顯示,西吉縣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土地遼闊,類型多樣,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其中黑壚土面積最大,占土壤面積 87.75%。黑壚土比較肥沃,生產潛力較大。境內有白樺、山楊、山柳、遼東櫟,多代萌櫱葉混交林,分布在陰坡、半陰坡;樹種榛子、酸刺、枸子、黃刺玫、山桃,分布於陽坡、半陽坡。農副產品有馬鈴薯、白豌豆、胡麻、芸芥、五穀雜糧及肉、蛋、毛、皮等。境內已探明的礦產有11處,即油頁岩、銅、石膏、泥灰岩、石英砂、砂礫石、石料、磚瓦粘土、磨石、芒硝硫,計有礦產地36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4處,小型礦床11處,礦點19處。
粗略一看,西吉縣的硬件不算差,陷入“貧困”境地的原因估計要從氣候、交通運輸、資源分配等方面來思考。由於西吉縣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生態環境脆弱,“十年九旱”,災害頻繁。年平均氣溫 12.7℃,最高氣溫 42.00℃,最低氣溫21.80℃,每年均降水量 570.2 毫米,年最大降水量 1088.1 毫米,每年最小降水量220.3 毫米。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 95 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 1/20。這是一項影響發展的不利因素。至於運輸條件看來還不錯,截至2018年,載貨汽車占全縣機動車 80% 以上,全縣19個鄉鎮全部通客車,鄉鎮和行政村通車率都達到100%。
儘管氣候條件不佳,水資源匱乏,西吉縣的農產品卻有着驕人的成就。2004 年 2 月,西吉縣就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產品銷往國內外。西吉縣農牧局在 2016 年的一篇報導把西吉縣的馬鈴薯稱之為“不愁銷路的俏姑娘”。2010 年由於當地所生產的西芹皮薄、纖維少、柔嫩、味鮮、色亮、口感好的優良品質,榮獲“中國西芹產業之鄉”的稱號, 2012 年更被國家工商總局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除此之外,如本文第一段所羅列出來的,西吉縣還獲得過一長串的榮譽稱號。在我看來,參與“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西芹產業之鄉”、“國家級馬鈴薯標準化示範縣”這類活動對於提高產品知名度,促進商品推廣很有必要。至於參加諸如“中國文學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這類評選活動,對民生福祉究竟有多大的助益,恐怕只有當地民眾能夠感受得到。如果屬於“賠錢賺吆喝”的買賣,那就要算是資源錯配了。
西吉縣終於脫下“貧困縣”的帽子,這是令人振奮的喜事。雖然說“脫貧”離達到“小康”的指標還有一定的距離,畢竟是向前走了一大步。然而我還關心那些個“國家級貧困縣”的成因。公開資料能夠查到西吉縣個別領導多次在扶貧領域違規違法,多次發生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浪費、閒置以及違規採購、規避招投標等情事,因此導致相關責任人被懲處。我們所能接觸到的資料一面倒,宣傳口對各級領導在“脫貧”方面所採取的措施及成效做了詳盡的報道,唯獨不見對於“貧困”的成因有認真的探討,更不要說有任何防範“反彈”的意識和舉措。而我覺得,如何“斷窮根”應該是一項同樣有深遠意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