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求法的過程中,不能離開四想,如《華嚴
經》云:“善男子,汝應於自己作病人想,於法作妙
藥想,於善知識作明醫想,於精進修持作醫病想。”
首先要把自己當作病人,無始以來被業和煩惱束縛着
相續,所以是病入膏肓的患者;把佛法當作妙藥,依
此可治癒自己的疾病;把求法對境——善知識當作醫
術高明的醫生;自己精進修持當作治病。
《如意寶藏論》引用《十法經》的教證也講了求
學過程中該怎麼樣想,闡述了不少這種思維方法。還
有《竅訣寶藏論》講了依止善知識的六種想75,即作
商主想、船夫想、長官想、護送者想等。記得在《菩
提道次第廣論》中,宗喀巴大師也講了六種想76,前
四想與《華嚴經》的說法相同,後兩種想是“於如來
所住善士想”、“於正法理起久住想”,也就是說:現
在末法時代,雖然無緣親見佛陀,但佛法依靠善知識
來傳講,遇到善知識跟遇到佛陀無有差別;正法教理
要想久住世間,必須要如理講聞,不但自己毫無錯謬
地受持佛法,還能帶動他人也如理受持,如此正法逐
漸會住世興盛。 (摘自索達吉堪布《前行廣釋》)
--pifu01註:俺已經知道有人會說:“你才有病,我活得好好的,為啥要把自己看作病人?”
然後俺就會想到“寡人無疾”這個故事: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