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夢參法師:金剛經 12(大小乘之別,即有相無相之別)
送交者: pifu01 2022年01月19日06:17:21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這是一段。比喻佛每一天三個時分早、中、晚,把他的身命布施給一切眾生,不是一個身兩個身,百千億恆河沙。一個恆河沙你也數不盡了,以恆河沙那麼多的身體舍,捨身命,這是早晨;中午又以恆河沙身布施,晚上又以恆河沙身布施。這是形容詞,那這個人一天用好多身命布施?這是行菩薩道的。金剛經上是這樣說,為什麼?有相的,這個功德你以多少身布施,一萬個恆河沙身布施、一萬個恆河沙身布施,還是有相。金剛經是無相的,既然是無相的來定它功德,怎麼定?無相,遍。拿這個無量百千萬億的劫,每一天日初、日中、日末,日三時來供養,比較,比較什麼呢?誦經功德。若你聞到金剛經了,聞此經典,真正的信,相信經的意思,不逆就不違背經,順着經的含義。就是你聽到金剛經讚嘆持誦,不違背金剛經的義,比那個一天三時供養恆河沙的身命功德還要大。

  假使一個人行菩薩道,他一天的早晨日出恆河沙布施一切眾生,中日分恆河沙布施,後日分(就是晚上)又以恆河沙布施,這些布施的身是無量的,而不是一天,經過百千萬億劫常時如是布施,這個功德能計算嗎?但是要比起來聞到金剛經信持,不逆者,不對金剛經對抗,真正的真誠信,信金剛經的功德比一天三時布施供養無量身的功德要大。如果你書寫金剛經,受持不是一天,天天如是,不止信心不逆,而且要讀誦領受了,領受金剛經的義理,就持之不舍;就像拿手轉個東西,一直轉着不放下,這叫受持;讀誦;完了再加為人解說,給人家講。捨身命不如讀經的功德大,舍那麼多身命,不如一念的信心。信心不逆,光說的信,再加上能讀誦,受持不舍,勝過以身命的布施。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如是跟我們解說,假使我們看見一個人捨身命救護別人,另外一個人誦金剛經,我們以世間的眼光看,讚嘆那捨身命的,不會讚嘆在那邊讀金剛經的人,佛教授我們不是這個樣子。就是持經的功德大,因為它是無相的,無相的功德不可計,怎麼計算它的功德?有相的總有個量,有量就可以計,無量的不可計。佛用這個比喻是顯金剛經的功德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你能把虛空計算出來嗎?你不能計算虛空,空了不能計算,只是世間相的虛空。金剛經是勝義空,勝義空你更不可思量了。一天三時以身命供養,還是可思量的,它有數字,有相,金剛經是無相的。金剛經講的佛心,佛心的功德不可限量,無我。持經的人他心裡頭持的是金剛經,一定斷我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經文如是,他隨時念,他心裡就想沒有我、也沒有我所。讀經就是佛心,金剛經就是佛心,佛心的功德有邊際嗎?沒有邊際,不可以稱量。因此說讀金剛經的功德比前文所說的一天三時供養,比供養那些身的功德還大的原因在此,就這個道理。

  同時佛又說凡是讀金剛經的人,佛的心跟他的心,因為他讀金剛經就是佛的心,因此佛見着他,而且知道他,所以悉知是人,悉見是人。見到他什麼了呢?知道他什麼了呢?他的功德無量,因為他成就了不可量、不可得、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這是在理上知道的。他能讀金剛經就是荷擔了(承擔)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翻無上正等正覺,所以這叫般若的大乘。因此我們每位道友當你誦金剛經的時候,你一天誦一遍,每天誦一遍,最多是二十分鐘,你誦得快一點一刻鐘。你每天能夠堅持受持誦一遍金剛經,你求福德、求功德,這個福德、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為什麼?你在誦金剛經的時候,就是受持如來的法,持着如來的法,傳播如來的法,就是荷擔如來的事業,承受了如來的事業。因為一般學阿含、學方等那個功德沒有受持金剛經的功德大,是比較而言的。因為受持金剛經就是荷持如來的家業,如來是這樣說的。因為你讀小乘經典,他的目的急於自救,他立足點是趕快把自己度脫了,超出三界。讀金剛經的不是了,讀金剛經的他是要把佛所說的甚深的般若波羅蜜法傳播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這個知見就不同。小乘急急解決苦難,脫離八苦災難,成就道業,了生死。大乘菩薩很少說了生死這句話,我們學法的人要脫離三界、要了生死,學金剛的人絕不這樣子,一般的這樣分別。

  學般若,般若是智慧,智慧能夠廣大。觀一法空,正是立一切法,不是離開,而是立一切法。所以大乘就是能夠立一法立於空中,不被一切法所壞,不被時間所轉移,無始終,無內外,也沒有塵垢可厭,也沒個清淨法可得。金剛經的含義一切不執着,這樣的建立一切善法。假使發菩提心還見到有眾生可度,這不是金剛義。有清淨法可求,什麼是清淨法?什麼是無染法?在這上不起分別、不起執着。見眾生性而不見眾生相,不起度眾生想,也不起不度眾生想,終日度眾生不見眾生相,念念度眾生而念念沒有眾生相,遣執着的意思,這叫無相甚深之法。

  這種的功德如來只是給發大乘心的眾生說的,為發最上乘的心給他們說的,因為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不可思議,持經的人心裡頭沒有我、沒有所,因為無我所是佛心,佛心的功德沒有邊際的,也不可稱量。此法就是佛心法,就是專門為發大乘說的,為發最上乘說的,因為這一種因緣難故。所以說受持金剛經、讀誦金剛經,或者廣給人家解說金剛經,才為如來悉知悉見,悉知是人,悉見是人,這個人就在佛的心中,因為他宣揚佛心。這樣來計較他的功德可以限量嗎?所以此人為佛所知、為佛所見,他成就了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因為他能夠承擔佛的家業,能夠荷擔如來的事業。

  咱們前頭說了金剛經不容易遇到,必須得上根人。什麼叫上根呢?過去多生累劫積累很多的佛法的因緣,這叫做上根,才能聞到此經。聞到經了又能深悟,順佛的義,持自己的境。金剛經跟心經是一個,持自己的心境。般若經就是心,說般若也好,說心經也好,就是一個,能夠見着法的根本、見到法的究竟,就是見性成佛。要把自己所見到的向一切眾生啟示,給他們解說,令一切學佛法的人讓他自己明白,明白無相的道理。凡是學般若的、學金剛經的叫義學佛子,專門說甚深義理的,真正的佛的兒子,真正佛子

  因此知道凡是解說金剛經的所得的功德不可思量,沒有邊際的。因為經無邊際,經的功德的無量,為什麼?盡虛空遍法界,經的意思就是遍法界。能夠心裡常時思念金剛經的、思念般若義的,凡是能行這個法門、能修這個法門的就叫大智慧光明,不離塵垢而離塵垢,不離三界而離三界。為什麼?大菩薩不離開塵勞,離開這三界到哪度眾生去,眾生都在三界當中。例如說我們求生極樂世界,我們去求法,到那聽阿彌陀佛說法還要回來的了。一個學法,一個求法,一個修法,到極樂世界還要修。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着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

  為什麼這樣說呢?何以故,須菩提;佛又稱呼須菩提,我跟你這樣說是什麼原因?須菩提你要知道,凡是樂求小法者都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因為他思想上有問題,所以他求的不同,聽到你這個般若經的經義,則於此經他沒有意願,所以他不能聽受、不能讀誦、不能為人解說。

  我不知道道友們聽到過沒有,我是聽到很多的。一般的學小教的執着有、執着相的,對大乘謗毀,他看不起大乘法師,他說大乘法師瞎說胡說。但是學大乘法的人,對於學阿含、方等的他是讚嘆的,為什麼?那是佛說的基礎法門,離開生死,斷五欲境界,兩個不同。學大乘法的,凡是佛說一句一字都尊重,不分什麼叫大、什麼叫小,大小也是執着。你說執着小乘、執着大乘,是不是執着?大乘人還有執着心嗎?哪位菩薩批評阿含經?沒聽說過,凡是佛所說的那是根本。

  在維摩詰經天女散花,維摩詰的室裡頭有一個天女就散花供養來的大眾,像文殊師利那些大菩薩,花落到菩薩的身上,那花自然就落了。落到舍利弗這幫聲聞弟子當中,花不落,舍利弗就拿手往下拂這花。天女就笑,說:你有執着心,你拍不掉的,愈拍花愈落不下去。你看那些菩薩他沒有,他不管你降就降、落就落,他心裡就沒有花,花也就不沾染他。

  但是在方等經當中,像維摩詰經的時候,都是彈偏、斥小、嘆大、褒圓,就是讚嘆大乘,貶低小乘,不是瞧不起他們,也不是說他們學的不對,是讓他轉小向大。你不是都要成佛嗎?不是要得少為足嗎?都是轉小向大。你見哪一位法師批評特別多,這個說得不對,那個說得不對,不可以。佛可以說,咱們不可以。因為你沒到那個境界,你沒到那個境界你說的是空話,那有謗法之嫌。如果你證得般若義了,那你怎麼說都沒過患。如果你自己沒有,你想懈怠、想方便,貶低小乘,小乘方便不行。因此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自己所得的,佛這樣批評是佛說的。

  須菩提,若樂小法者,喜歡小法。小法就是阿含之類的法,怎麼樣斷煩惱,怎麼樣堅持戒律,怎麼樣遵守佛制。這個是執着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佛說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對於那些有執着的人,他們不喜歡。換句話說,什麼人不能讀誦金剛經?他執着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人,他不能夠讀誦金剛經。為什麼?他不喜歡,因此他不能讀誦。他自己都不讀誦、不學,怎麼還能給人解說?哪些個是樂小法者呢?若樂小法者,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的這就是樂小法者。想除滅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者,除見,大家特別注意這個“見”字,見是什麼?知見。什麼是知見?智慧。有智慧的人沒有知見,有知見的人沒智慧,以此來判斷。執着人很多的,但是這類人有個特點,他的見是向外的,不向內的怎麼叫見向外呢?盡看見別人過錯。我給他起個外號叫現在照相機,照相機就照人家相,照相機本身並沒把本身照相機相照進去,它照不到,光照外頭了,不照自己。般若智慧不是的,那有智慧的。凡是批評得多,從來不批評自己,只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因為他固執,他一聽跟他所學的不一樣,就是破我執,破我、人、眾生、壽者,所以他不能接受,他不能發大心。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須菩提,在在處處;佛跟須菩提說不論在什麼地方、在什麼處所,也不論哪一類眾生,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這是有金剛經的地方。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金剛經在,就是塔。一切世間、天、人,就是一切眾生都應供養,供養金剛經。金剛經所在的地處就是塔,都應該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金剛經在,沒有人受持,但是把金剛經當成佛塔。不止金剛經,心經、放光經,凡是般若部的,因為經就是佛的法身,經所在處,就是法身所在。

  我們念金剛經、念心經,你都可以作如是觀想,當你念就是行,行什麼?行般若,行般若的智慧。因為有般若經的教導,你所做的、所行的都叫無相法門,行即無行,作即無作,見相無相,常時作如是觀。常時作如是觀,就是常時這樣想、常時這樣思惟。要有一念不在了,一念失念落到有相當中,小鬼就把你抓到了。我們以前講過那個五台山大師就是這樣子,一念失了念了就不行,念念都在無念當中。這是佛教授我們的,把金剛說得這麼重要,金剛經所在處就是佛所在處,供經如供佛。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哈哈哈。聽說穿補將在佛羅里達的“穿補
2021: 將承諾或聲明視為具有約束力的合同?
2020: 明騙子不學無術,但套路還是挺會玩的,
2020: 2013年 19家古籍類圖書出版單位的前10
2019: 老闆
2019: 關於吃喝的閒言碎語
2018: 如果方荔枝不是特務,一個學物理的不可
2018: 不是老子說這些東西,你們連聽到的機會
2017: 我長期看還是positive的,但唐老鴨上架
2017: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