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舉行首部機台進場典禮,出席典禮的除了美國總統拜登及一眾美國官員,還有不少國際科技界重要人物。台積電並在現場正式宣布,將把美國新廠投資加碼到 400 億美元,還要興建第二座工廠,導入最先進的 3 奈米製程,預計 2026 年量產;屆時新廠原先設定的 5 奈米製程則推進為 4 奈米製程,並維持 2024 年量產計畫。
台積電在美國的新一波行動,受到台灣業界以及政經評論員的熱議,觀點各異,其中“掏空台灣”的言論最為引人注目,也是大陸官媒和部分自媒體熱炒的話題。
台積電被島內民眾稱之為“護國神山”,讚譽有加,自豪自信。就以最近所公布的 11 月營收數據為例,可見民眾的眼光不差。台灣財經媒體“財訊快報”的記者李純君,本月 9 日發了一篇報道,題目是《新產能到位,台積電11月營收月增近 6%,Q4 業績續衝新高無虞》。文中提到,台積電受惠於 5 奈米新增產能的到位,2022 年 11 月合併營收約為 2,227 億 600 萬元新台幣,較上月增加了 5.9%,較去年同期增加了50.2%。累計 2022 年 1 至 11 月營收約為 2 兆 713 億 3,100 萬元新台幣,較去年同期增加了44.6%。
今年第四季,全球半導體行業瀰漫在庫存調整等悲觀氛圍下,台積電仍然有這樣的表現,實在令人艷羨。因此,“掏空台積電”的論調更有必要認真探討一番。
“掏空台積電”的兩大憂慮是“技術”和“人材”。台積電深耕晶圓代工領域多年,它的核心技術被別有用心的人所覬覦在所難免,不過他們有一套完整的保密制度與專利技術壁壘,因此這樣的企圖不太可能得逞。至於隨着個別研發人員離開所帶走的工作經驗,沒有包括原料、設備、設計到製造的“一條龍”配套,實在無足為慮。否則當年曾任台積電營運長的蔣尚義、台積電資深研髮長的梁孟松加入中芯國際,早就得手了!
何況台積電在美所設立的新廠,並不是最先進製程。台積電目前在台灣已經實現 3 奈米製程,並預計在 2023 年下半年推進至第二代 3 納米級工藝節點 N3E,至於 2 奈米製程則預計在 2024 年下半年進入風險性試產,預計 2025 年進入量產。2 奈米製程廠區預計設在新竹寶山、中科園區,甚至 1 奈米製程也規劃在桃園龍潭落腳。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當美國新廠 2024 年實現量產 4 奈米製程的時候,台灣廠區已經進入 2 奈米製程的風險性試產,而更為先進的製程仍舊在台灣本土研發中。
有些論者把台積電派 500 位工程師攜家帶眷赴美描述成一幅“離鄉別井”,淒悽慘慘戚戚的情狀,更是令人發笑。看看疫情前,美國駐華大使館排隊申辦赴美簽證的人龍,就知道這些論者確實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賈仙人”。
所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在 17 日由玉山科技協會舉辦的半導體產業的新挑戰論壇上對“掏空台積電”、“去台化”的論點這樣回應“沒那麼容易,門都沒有!”
在我看來,熱衷於“掏空台積電”、“去台化”論述的人之中,確實有憂國憂民的人士,不排除帶有一些“肥水不留別人田”的想法,想着不能便宜了美國佬。另有部分則是一心要把水攪渾的人。當台商紛紛赴大陸設廠,為大陸外貿業績作出貢獻的時候,他們沒有說“掏空台灣產業界”,甚至認為是大陸“養活”了這些台灣人。大陸打壓台灣農產品的時候,他們也不會為台灣農戶發聲,一味指責台灣政府“自找的”。按照這些人的思路,假使台積電的新廠是建在大陸,他們大概會彈冠相慶。問題是誰都不敢擔保不會再有肖亞慶之流來主持芯片大業,台積電估計也不敢冒這個險。
既然台積電的生產重心仍然放在台灣,主次分明。而從上萬人的研發團隊中挑選 500 位工程師赴美,對於整體布局並無大影響,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有人仍然要藉此引發“掏空台積電”這個議題,其用心所在就不難被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