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以色列: 聖地之聖地耶路撒冷
送交者: 馬黑 2023年04月15日18:30:4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以色列: 聖地之聖地耶路撒冷


結束了加利利海和戈蘭高地遊覽後,我們接着向耶路撒冷進發。


以色列到處都是猶太教基督教聖地,而耶路撒冷則是聖地中的聖地,不但是猶太教基督教聖地,也是世界另一大宗教伊斯蘭教的聖地。以色列行的重頭戲,就在耶路撒冷,這從我們旅遊團的行程也可以看出來,特拉維夫只住1晚。加利利海住2晚,在耶路撒冷住了3晚,。我從這次以色列行中才知道,加利利海周圍的猶太教基督教聖地,但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聖地,我早就知道,一直有強烈的嚮往。


前往耶路撒冷途中看到延綿不斷的鐵絲網。鐵絲網那邊就是約旦。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占領約旦河西岸地區後,就以鐵絲網分割了西岸占領區與約旦國土。


吃中飯的餐館周圍環境比較簡陋,但口味不錯,特別是椰棗個大軟糯甜香。


餐館外面的路標:

我們的大巴進入耶路撒冷時,遇到安全檢查關卡。大巴停住後,導遊高喊要大家準備好護照以備檢查。上來了一個關卡安全檢查官員,問了導遊幾個問題,查看了前排幾個團友的護照後,就放行了。


導遊要求我們在以色列旅遊期間,必須時刻把護照帶在在身上,因為可能時不時會遇到身份檢查,這是以前在其它國家旅遊沒發生過的事。護照里的兩片紙,也必須與護照放在一起,不可分開。兩片紙,一張是在洛杉磯登機前,由以色列安全官員詢問後發的,另一張是入境以色列時得到的,一直夾在護照中隨時準備盤查。還好,我們在以色列7天旅遊行程中,除了登記酒店住宿用過護照和這兩張紙片,並沒有真的被要求檢查過。


乘大巴進入耶路撒冷的第一印象。



伯利恆bethlehem


我們中午到達耶路撒冷住進酒店,當天下午就去了離耶路撒冷不遠,位於西岸巴勒斯坦控制區的伯利恆bethlehem。


伯利恆位於耶路撒冷Jerusalem南面不遠的西岸地區, 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理區域。進入伯利恆就是到了巴勒斯坦領土,以色列導遊不可以進入,導遊換成了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雖然絕大多數信奉伊斯蘭教,但是居住在伯利恆這裡的巴勒斯坦人卻信奉基督教。原來也很擔憂到了巴勒斯坦的安全問題,但其實這個地方比較安全,因為這裡是阿拉伯人基督徒地區,是一個旅遊熱點,而旅遊收入是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重要收入來源,他們會盡力維護當地治安,保證遊客安全。



分開以色列控制的東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西岸伯利恆的隔離高牆:

伯利恆市區:

入口處不是大門,而是照片右下角只有一米多寬的長方石門洞,只能一人彎腰通過,有人稱之為“謙卑之門”,讓人們在耶酥誕生之地俯首謙卑


我們在此參觀排隊等待超過一個半小時。


瑪麗亞與耶穌。據說這是東正教的畫像。

通往耶穌出生地,伯利恆之星洞(聖誕星洞)入口,也是沿着窄窄的通道下行,台階比較陡峭。年紀大腿腳不好的人要小心。

沒走多遠就是當初耶穌出生的馬槽。相傳耶穌當年出生在這個長13米、寬3米的地下岩洞中的馬槽里。後來被人用銀馬槽所替代,再往後,又被換成大理石聖壇. 


所有參觀的人下到這裡,都會跪下手伸手進去撫摸地面。


快輪到我時,巴勒斯坦警察帶領一群人從出口方向進入,攔住了我們排隊進入的遊客隊伍,要我們等等,他們帶進不排隊的人優先參觀。導遊說這些人是官方代表團delegation,所以有優先權。我看那群人是與我們一模一樣的遊客,哪是什麼代表團。我高度懷疑是某些人收了賄賂,號稱有優先權插隊,這是發展中國家司空見慣的現象。 



大理石聖壇上面鑲嵌着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恆銀星以表示耶穌出生的具體位置,並鐫刻着拉丁文銘文:“聖母瑪利亞在此生下基督耶穌”。 

當天晚上回到耶路撒冷,在這個可以觀賞夜景的餐館就餐。


夜幕下附近的圓頂清真寺

吃完晚餐,我們來到大衛城考古發掘出來的廢墟觀看燈光秀。


大衛王是古代著名以色列國王和民族英雄,他攻占耶路撒冷,並定都耶路撒冷為以色列國都。



耶路撒冷大衛城燈光秀 1

耶路撒冷大衛城燈光秀 2


耶路撒冷老城


耶路撒冷成為聖地之中的聖地,基本上就在古老城牆圍起來1平方公里之內的地區。所謂三教聖地,就集中在這一平方公里範圍內,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稱奇的事。


耶路撒冷舊城布滿狹窄小巷和歷史建築的核心地帶,分成基督徒區(灰色)、穆斯林區(粉紅色)、猶太人區(黃色)和阿美尼亞人區(紫色)四個區域(參看下圖)。整個舊城區都被堡壘一樣的石牆包圍,裡面有一些被認為世上最神聖的地點。


四個區當中,兩個屬於基督徒區,因為阿美尼亞人都是基督徒,雖然他們的地區是四個地區當中最小,但是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阿美尼亞人中心之一。


下面圖片顯示三教聖地在老城裡的分布。


基督教聖地


馬可樓(下圖下方錫安門附近紅點)


最後晚餐所在地


苦路 (下圖中上方中間紅點)


苦路是指耶穌被判死刑後背着十字架走到刑場的那段路,也稱為十字架之路。


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朝聖者來到這裡探訪耶穌的空墳墓,並且在這裡祈禱,尋求慰寂和救贖。


聖墓堂(下圖中上方靠左紅點)

在基督徒區的聖墓教堂是全世界基督徒心目中的重要焦點。它的所在地是耶穌故事的中心:耶穌的死亡、釘十字架與復活。


伊斯蘭教聖地


聖殿山(下圖靠右方框中紅點處)


聖殿山昔日稱為摩利亞山, 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方。猶太人的耶路撒冷聖殿就位於此處:第一聖殿建於公元前967年,公元前586年被摧毀;第二聖殿建於前515年,公元70年被摧毀,遺下西牆(哭牆)作為痕跡。


聖殿山是猶太教的稱呼,而伊斯蘭則稱之為“謝里夫聖地”或者“神聖避難所“,那是一片巨大平台,平台上建有圓頂清真寺和阿薩克清真寺。


阿克薩清真寺是伊斯蘭世界位居第三的最神聖清真寺。穆斯林相信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曾經從麥加夜遊到這裡,跟所有先知的靈魂一起祈禱。不遠處,圓頂清真寺藏有聖石,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從這裡夜行登霄升天。


全年都有大批穆斯林來到這裡,在拉馬丹齋月的每個星期五,都會有數以十萬計的穆斯林來到這個清真寺祈禱。


猶太教聖地


大衛王墓 (與最後的晚餐地馬可樓為同一建築,下圖下方馬可樓紅點)


大衛王墓,坐落在耶路撒冷錫安山,自12世紀起就被視為以色列國王大衛王埋葬的地點。緊鄰聖母升天修道院。它位於昔日拜占庭的“聖錫安”教堂遺址的樓下一角,同一建築物的二樓,根據可追溯到4世紀的拜占庭傳統,認定為馬可樓,原來的基督教聚會場所。


大衛王塔 (下圖中左邊紅點)


大衛塔建於公元前2世紀,為了加強耶路撒冷老城的戰略薄弱點,後來曾多次被毀和重建,包括基督徒、穆斯林、馬穆魯克和奧斯曼帝國,所有不同時期耶路撒冷征服者都在上面添磚加瓦。它包含了重要的考古發現,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前。


哭牆(西牆)(下圖中聖殿山西南方框線上)


猶太人區有一面又稱為“哭牆”的西牆,是猶太人聖殿曾經位於聖殿山牆體的遺蹟。該牆已有2000多年歷史,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是猶太教第一聖地。千百年來,流落在世界各個角落的猶太人回到聖城耶路撒冷時,都會來到這面石牆前低聲禱告,哭訴流亡之苦,因此被稱為“哭牆”。


聖殿內有至聖所,是猶太教最神聖的地點。猶太人相信這裡是創造世界的基石所在,又是亞伯拉罕獻祭獨生子以撒的地點。很多猶太人相信圓頂清真寺就是至聖所的所在地點。


今天,西牆是猶太人可以在距離至聖所最近處祈禱的地方。


西牆每年接待數以百萬計的旅客。世界各地的猶太人都會來到這裡祈禱和憑弔古蹟,特別是在猶太人重大節期的日子。


我們的旅遊團耶路撒冷旅遊期間,去了馬可樓,聖墓堂,苦路,哭牆,但恰恰沒有去距離哭牆如此近的聖殿山上看看阿克薩清真寺,當時想這可能與旅遊團來自美國,導遊為以色列猶太人,旅遊項目有針對性有關。寫此遊記搜索信息時才知道,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網絡信息:


聖殿山是世界上最具政治爭議性的宗教聖地之一,亦具有領土及主權爭議。


在1948年到1967年約旦統治東耶路撒冷期間,不允許以色列人進入耶路撒冷舊城。此處與整個約旦河西岸在1950年被合併為約旦王國。


1967年六日戰爭後,以色列占領了東耶路撒冷,約旦被驅逐回約旦河東岸。但以色列與約旦後來達成協議,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仍由約旦管理,四周有以色列軍警嚴密把守。


圓頂清真寺是耶路撒冷最美的建築之一,她的美不在於簡單的外表和奢華的金頂,由內而外散發出的神聖感才是她的至美之處。


曾經矗立於世界基石上的猶太聖殿,變成一座清真寺,被穆斯林占領千年。雖然 以色列在六日戰爭後重新占領了聖殿山,但根據協定聖殿山依舊被耶路撒冷的穆斯林所管理。


非穆斯林進入聖殿山只有一條路,從面對西牆右側木棧道排隊進入,途中會經歷一次非常嚴格的安檢,因為聖殿山的開放時間較短。導遊給我們說過,他不能帶領我們上聖殿山遊覽清真寺,我們自己可以去,但從網絡信息看,進入聖殿參觀兩個清真寺並非易事。第一是安檢非常嚴格,有其它網絡信息說安檢不是一次而是二次。另外時間有限,早上8點左右進入,上午10點半就趕人走,那也就是只開放不到半天。按照我們旅遊團的行程,絕無可能上山一游。



下面這個圖片更清楚的說明了哭牆與伊斯蘭聖地如何緊密地相連:


進入老城,我們的第一個遊覽點是馬可樓Cenacle 最後晚餐所在地。


猶太居住區

大衛王墓與最後晚餐所在地同處於一棟建築中。


大衛墓中念經的猶太教士


男女分開進入:

大衛王墓

大衛塔


苦路沿着一條狹窄的石板路一級一級往上走



苦路第五站



苦路第六站

苦路第七站

苦路通向的山頂商販密集

街頭荷槍實彈執勤的以色列特警人員

穿過穆斯林社區


耶穌被處死後復活的聖墓教堂


耶穌被處死後躺在這個石板上:



哭牆。


哭牆上方黃色圓頂是圓頂清真寺。遠處高塔是阿克薩清真寺。

哭牆


在如此面積如此狹窄各自聖地如此接近的地方產生三大宗教,可三大宗教之間從歷史到現在, 相互之間充滿了血與火的仇恨和戰爭,長久不衰。歐洲基督世界對猶太人的排斥,也就是所謂的anti semitic,根深蒂固有上千年歷史。希特勒法西斯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屠殺是比較近時間發生的事,我們去年3月去兩牙以後才知道,生活在兩牙地區的猶太人,則是在更早的上千年歷史中,為了逃避在西歐受到迫害而去避難的。中世紀的基督教十字軍東征,其目標是從穆斯林手中奪回耶路撒冷聖地。奧斯曼帝國,直接摧毀了拜占庭東羅馬帝國,並統治南歐東歐部分500年。從上世紀中葉延續至今的以巴衝突阿以衝突,沒完沒了,看不到永久和平希望。


可據基因資料,猶太與阿拉伯人是cousin關係,血緣非常近。導遊導遊過程中,反覆說過耶穌就是我們猶太人。


從歷史看,三大宗教猶太教最早,後面是基督教,最後是伊斯蘭教,它們都被稱為亞伯拉罕諸教,因為這三個宗教都給予聖經舊約中的亞伯拉罕(阿拉伯語譯作易卜拉欣)崇高的地位。它們都有一神教共同特徵,都相信後世,相互之間影響借鑑,有很多相近的地方。 猶太和穆斯林都有割禮習俗,不吃豬肉。


網上看到一個關於三個宗教異同的分析,其中談到這點很有意思:較後面產生的宗教比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繼承並接受了較前面產生的宗教猶太教的部分教義,但猶太教卻不承認不接受後來產生的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繼承它的部分教義後發展出來的任何新教義。也就是說猶太教的聖經舊約內容,被後來的基督教伊斯蘭教認可引用,而猶太教則不承認後面的基督教的新約和伊斯蘭教可蘭經後來發展出來任何新內容。我想起我奶奶曾經對我這樣講過:基督教的耶穌,也是穆斯林的聖人先知,是真主的使者之一,必須尊重敬仰。差別只是,穆斯林的穆哈默德是最後一個聖人先知,最高地位的聖人先知,被稱為封印的聖人,自他之後再無聖人等等。中國的回民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基督教的西餐食物更接近清真,可以放心吃。


遊覽老城過程中,導遊問了我們一個問題:成為基督徒的要求是什麼?大家回答信奉基督。他接着再問:成為猶太教徒的要求是什麼?有團友回答:信奉者必須是猶太母親生的。他說回答正確。導遊母親是伊朗猶太人,以後移民到以色列。他的太太則是來自東歐的猶太移民。


我在想,這麼說來,猶太教徒不是由心中信奉與否來定,而是由母親的卵子來決定,這可能是它與其它兩個宗教的巨大差別。基督徒穆斯林,不管你什麼人種來自地球何處,只要你信奉它們的教義,遵守它們的教規,實踐它們教義的要求,你就是它們的信徒。可猶太教徒的資格與你心中信奉與否毫無關係,它與你的基因有決定性關係。導遊說他母親移民到以色列時都不會說希伯來語,非常好奇,以色列以什麼方法來鑑定成千上萬從世界各地移民來的猶太人母系血統?難道鑑定基因?


我還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如果猶太教徒的資格,決定性地來源於母親基因傳承,那猶太教的上帝就只是猶太人的上帝,而與其它非猶太人種無關。猶太教士的傳教,是向已經不信奉猶太教的猶太人的傳教,而非向非猶太人傳教。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點。這樣的結果必然是,猶太教只能在比較狹窄的猶太人中傳播,猶太上帝不屬於全人類,只屬於猶太民族。這樣一來,它的影響應該很有限,可實際中是猶太民族在全世界的影響卻是是如此之大,這也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結束完老城遊覽後,有一個深深的感概:基督伊斯蘭的聖地建築,都非常高大上,宏大保存完整,建築雄偉。可我們看到的猶太教遺址與它們相比就差很遠,那個大衛城是一個剛剛發掘的廢墟,那個哭牆就是一面牆,那個大衛墓位於一個拜占庭時期的基督教的建築中,裡面有一層樓還是基督徒的最後晚餐所在地,建築也不咋的。所謂的大衛塔也是拜占庭時期基督徒的建築。猶太教有4千年歷史,猶太復國以色列已經有70多年歷史。可自猶太民族受羅馬帝國迫害離開以色列流落全世界後,那塊土地上基督教存在了2千年,伊斯蘭教存在了1千多年,猶太民族宗教文化在那塊土地上的痕跡已經成為遙遠過去痕跡變淡。雖然以色列自1967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已經完全控制了那片土地,可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上千年時間中在那塊土地上留下的宗教文化痕跡非常沉重,它無法將其抹去,很難恢復到古代以色列國時期原狀。


耶路撒冷新城


3月13號參觀耶路撒冷的博物館,印象深刻的是歷史模型,據網絡資料介紹:


耶路撒冷第二聖殿時期模型是該館近年新增的展品,該模型重建耶路撒冷在66年爆發對抗羅馬人的大起義之前的地形與建築特色,這場起義最後使得耶路撒冷與聖殿遭到毀滅。這個包括了大希律王聖殿的複製品模型所在地最初是建在耶路撒冷的聖地酒店大堂,2006年移到博物館後成為該館佔地20英畝(81,000平方)園區裏的一個永久性特色景點。


興建模型之初考古資料有限,隨着在耶路撒冷的考古發掘,考古學家日益加深了對古城的理解,從而使模型有進一步發展。此模型不是為了展示考古的準確性,而是希望重現一世紀耶路撒冷的樣式,透過其建築規模及地形的分布,將以色列歷史中最重要的時期呈現出來。


3月13日下午參觀以色列猶太人屠殺紀念館。


根據網絡資料介紹,這是以色列官方設立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位於耶路撒冷城西的赫茨爾山,1953年根據以色列國會通過的《猶太大屠殺紀念法》成立,為紀念600餘萬被納粹屠殺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自奠基起逐步擴建,目前包含紀念禮堂、歷史博物館、藝術館、“名字堂”、兒童紀念堂、檔案館、外邦義人花園、“被毀滅社區山谷”、猶太會堂、及教育中心等。大屠殺紀念館目前是以色列僅次於西牆,遊客數量第二多的景點,外國領導人訪問以色列一般都會到此參觀。紀念館完全免費,依靠自願捐款維持,每年有將近100萬遊客。


紀念館內部不允許拍照。所以基本沒有留下照片。


穿過紀念館入口玻璃大廳,紀念館主幹道即為“外邦義人大道”,在大屠殺期間承擔巨大個人風險,援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 被稱為“外邦義人”,經過多年尋找認證有兩萬多人。1962年,外邦義人大道開通。大道兩側有許多樹,每棵樹下都有小銘牌紀念各國義人。其中最有名的外邦義人是奧斯卡·辛德勒的樹(圖2)位於大道起始處右側,由辛德勒本人親手植下,他是一位德國資本家、間諜和納粹黨黨員,二戰期間在現今位于波蘭和捷克共和國境內的地區開設琺瑯和彈藥工廠,僱傭了許多猶太人。1982年的小說《辛德勒的方舟》和1993年的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都是以他為主題,表現他起初為追求利潤而在戰爭期間僱傭廉價工人開辦工廠,但後來卻展現出過人膽識、主動性和堅韌的奉獻精神,千方百計挽救猶太人生命的壯舉。他通過自己的人脈幫助保護自己工廠的猶太人免於被送進集中營。最初行為受利益驅使,之後他開始不計代價保護1100多名工人的生命,向納粹軍官送去更大數額賄賂,以避免工人被送入毒氣室處死。1945年5月戰爭結束,他的所有積蓄都已耗盡。戰後辛德勒回到德國,在那裡依靠猶太人救援組織的援助金渡日。潘均順和何鳳山是中國僅有的兩位外邦義人,何鳳山曾抗命為猶太人發簽證,因此被中華民國外交部記過。潘均順冒險收留逃難的猶太少女。我們找了半天,非常遺憾沒有發現標識他們名字的樹。

紀念館是年輕人特別是軍人的教育基地。

大屠殺紀念碑

相關鏈接:


以色列:戈蘭高地/“人民公社”

以色列:Holy Land

以色列:距離特拉維夫恐怖攻擊1400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搞情報:好消息,上海出現大批“辟穀市
2022: 又見故鄉早春二月
2021: 今天,胡耀邦去世32年
2021: 民營宿命,毛習初心。
2020: 昨天和今天美國很多家庭已經拿到千元多
2020: 警惕德國。
2019: 請為巴黎聖母院祈禱吧
2019: 留在美國 = “一眼看到十年後的我”
2018: 沙發馬兒好🈶出息,整頁和
2018: 老明呢,姚貝娜是個天才,你看她這個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