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的詩,都是具有雙重意義的。一般人很喜歡那些,因為看似都是坎坎深情,特別契合欲界有情的追求。情不重不生娑婆,對吧。
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就是娑婆世界,娑婆的意思,梵文 saha,就是堪忍 --堪忍什麼?一切的苦難。只要有了生命,就能忍受丟掉一隻眼睛甚至2隻眼睛,丟掉手,足,身體的任意不危及生命的部分。我們是堪忍的眾生,忍受失去親友的痛苦,失去自由的痛苦,失去各種珍貴的東西的痛苦,忍受貧窮,低賤,嘲弄,暴力。。。。只要能活命。(自殺的那些人不堪忍。。。總是有異數)
活命,就是為了不死。只要不死,我們付出種種代價。可是,死,總是會來的。不管你是誰,教皇也好,總統也好,王子公主,漂亮的醜陋的,男人女人,終究逃不脫死亡一途。所以,你看,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閒事?
生死事大,因為不僅僅是死亡無法避免,而是,死亡是新的“生”的開始。生了又死,死了再生,生生死死,只是輪迴而已。無限的輪迴,無限的生和死。這樣一看,生死也不是生命大事了麼,反正死了之後還會生,就期待下一個新生唄!
沒有那麼簡單!凡夫生死背後的驅動力是業力。你無法掌控。一旦某個惡業善業作成,剩下的你就是被迫去接受快樂的或者痛苦的旅途。沒有選擇。業力的可怕就在這裡,你絲毫做不得主。生在畜生道就是茫然無智,生在餓鬼到就是根本找不到吃喝,恆時被飢火逼迫,生在地獄道,就不用我多說了。生在人道算是好的,起碼智力還行,基本上也能找到吃喝,也不一定總是受苦。生在天道更好一些,不用堪忍許多人道的苦難。但是天道並非出離輪迴。天道的福報享受完了之後,接下來惡業種子成熟,還會掉落下三道。
所以,生死事大!出離生死,事情更大!小乘佛教出離生死就是無餘涅槃,證悟人無我,出離三界,不再輪迴。那並非不再存在。阿羅漢的存在方式,我們凡夫人無法以心識了知,不是我們的境界。大乘佛教最初的成就是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登地成為菩薩。一地菩薩即可以以其願力而遊戲生死,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那叫做:生死自在。
菩薩生死自在,並非因為這個娑婆世界有多好所以他們不想離開。他們不離開,是因為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不想離開,他們的願力就是要度化我們。以大悲不住涅槃,以智慧不住輪迴。他們是一隻腳踏進了涅槃,一隻腳還留在這邊度眾。這就是菩薩的悲智雙運。菩薩從一地證到十地,尚需要不斷積累資糧,斷除微細執著,才可以最後證得十全十美的佛地。
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為什麼啊?生命只是一個客棧,一個生命到下一個,我們住過無數的客棧。不幸的是,這一段一段的生命旅途中,我們沒有前世的記憶,也沒有後世的覺知。我們只認目前這一世。我們高高興興地把客棧當成了自己永久的家。我們因此生出來很多很多的不舍和執著。我們執著愛,執著親情,執著恨,執著世間地一切。絲毫不明白,這一切終究都是不由分說地會離你而去。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你必須拋棄這一切,因為你生命的下一個階段,下一世,並不允許你帶着任何行李去旅行。赤條條來,赤條條去。
有一個你不需要攜帶的東西,它卻總也不會離開你--你的善惡業力。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所以,這一世積累一點功德,和善的語言,善意的行為,都將是你來世的資糧。你現在獲得了人身,獲得了受用資具,也是你前世善業力的兌現而已。你地位高,不必在意,是你前世的善業所致;你沒錢,也不必在意,你前世布施不足。如此而已。
善惡業是如何流轉的呢?它不是一個物質的東西。它存在於每個人的阿賴耶識。人死後前七識,眼耳鼻舌身意和末那識,全部會滅掉。只有阿賴耶識不滅,會流轉到下一世,並且被業力驅使得到一個新的身體。從此新的意識會產生(不是人道的話不一定有全部的8識)。
所以,毫不誇張地說,除了生死,都是閒事。也正因如此,了脫生死,免受種種業力導致的痛苦,才是每個人應該明了的目的。你或許會說,自己沒有痛苦,都是快樂。我老實告訴你,那是不可能的。你每天都在走向死亡,你也許因為無知而不會感到死亡的痛苦。但是你的下一世會飄向哪裡,你知道嗎?你根本不知道。這就是無知。對無知,你會不會感到痛苦?我會。如果你不痛苦,那麼,你一定是無知。如果你了解輪迴的無義,你一定會尋求智慧,尋求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