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香港會變成“金融遺蹟”嗎?
送交者: 雲鄉客 2023年10月07日23:09:1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遺蹟這個詞有多種解釋,可以指涉事物、地方或人物。遺蹟很容易與遺址混肴,細分下來卻可以有一些更為抽象的理解,譬如《三國志·吳志·陸胤傳》:“ 胤 天資聰朗,才通行絜,昔歷選曹,遺蹟可紀。”。又如柳宗元 《禪堂》詩:“心境本同如,鳥飛無遺蹟。”看到香港金融市場最近一段時間的表現,不禁生出香港是否會變成“金融遺蹟”的疑慮。

大概在上個世界七十年代開始,香港就被譽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雖然位列第三,排在紐約、倫敦之後,好歹也是一個“探花郎”。2022 年起,根據倫敦金融城智庫 Z/Yen 與中國發展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更新版本,香港已經從這個排行榜中跌出三甲之外,被新加坡所取代。

所謂“國際金融中心”有兩個參考指標: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以及股票總值及成交量。

2022 年 10 月 27 日,國際結算銀行公布了 2022 年每三年一度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結果。香港金管局同一天的新聞稿這樣寫道:調查結果是根據 2022 年 4 月的成交數據編制,當時香港正處於第五波新冠疫情。儘管疫情對經濟活動造成打擊,與三年前相比,香港的外匯及衍生工具市場活動仍錄得顯著增長。

Fortune Insight 對於該調查結果卻有不同的表述。標題為《新加坡外匯市場疫間擴大 續居全球第三 香港不升反跌被星拋離更遠》的文章除引用了香港金管局的上述新聞稿內容之外,加上了他們的評述如下: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數據顯示,英國倫敦仍為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市場,但其領先地位正被削弱,第二名美國、第三位新加坡及其他歐洲金融中心緊追其後。香港雖然繼續是位居全球第四,惟市占率亦同樣下降,並被新加坡大幅拉開差距。

國際結算銀行今日 (10月27日) 公布 2022 年每三年一度的外匯與衍生工具市場成交額調查結果。倫敦在全球外匯市場占比,自新冠疫情前 2019 年的 43.2%,降至今年的38.1%;美國以 19.4% 排名第二,較三年前高 2.9 個百分點;新加坡排名第三,市占率增 1.7 個百分點至 9.4%。香港雖然仍為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但不升反跌,市占率由 7.6% 降至 7.1%,與新加坡的距離明顯拉闊。

同樣一份調查結果,可以有不同的解讀,這就是資訊透明的結果,對於投資者的決策有積極性的作用。外匯市場是這種狀況,香港的股市現狀又是怎樣呢?我想起了一首有多種版本的“竹篙詞”裡頭的幾句:自歸郎手後,青少黃漸多......休提起,提起珠淚灑江河。

先說香港股市的總市值,在 2021 年 5 月底,即使仍然被疫情籠罩,港股總市值依然達到峰值 53 萬億港元,若以聯繫匯率 7.8 來換算,約為 67948 億美元。2022 年年底,疫情管控結束,人們期待着經濟的復甦。 將近一年過去了,香港股票市場的總市值並沒有出現投資者所預期的回升。StockQ.org 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上周五為止,香港股市總值為 61304 億美元,與 2021 年 5 月底股市總值相比較,蒸發了約 6644 億美元。

也許有人認為,股票市場有升有降,今天下跌,明天也許就升回來了。恒生指數的最高位出現在 2018 年 1 月 26 日,當日收市價為 33,154.12 點。我們不要把目標定得那麼高那麼遠,只消看看自今年 1 月 26 日收市價 22,386.37 點以後,香港股市到今天的走勢,大概就能夠明白,香港股市想要回歸上升軌跡,至少不可能在短期內發生。以下一些具體的數據也許能夠幫助大家理解香港股市的走向。

9 月 13 日,港股主板成交額是 799 億港元,2961 只港股中,零成交的占了 915 只;成交額在 1 萬港元之下的有 1192 只; 成交額在 10 萬港元以下的有 1659 只。此後港股每日成交量除了 15 日成交額 1180 億港元,突破了今年頭 7 個月的平均成交額 1136 億港元之外,其餘交易日都在 676 億和 861 億成交額區間行走。中秋國慶節假期過後的四個交易日, 10 月 3 日當天成交額有 861 億,其後連續三天的成交額分別是 576 億,470 億和 479 億。根據港交所數據,今年前 7 個月,港股平均日成交金額僅為 1136 億港元,與 2021 年的 1667 億港元的日均成交相比,下跌了 31.8%。與 A 股 3000億 - 5000 億元人民幣、納斯達克約 5000 億美元的日成交量相比,港股實況毫無疑問顯得更為低迷。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短期內香港股市想要回歸上升軌跡為什麼那麼難。首先是地緣政治的因素,其中包括了中美之間的政治角力,港版國安法以及“反間諜法”的不明確定義增加了外資雇員對人身自由的顧慮,因而導致外資機構降低了對港股的參與度。據摩根史坦利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自 2021 年起,海外機構對港股的參與度由  2016 年的 39.5% 下降到至今的 24.6%.

保持樂觀態度的人可以自豪地說“在港交所上市公司股票的總市值中,中國公司占比超過四分之三”外國機構參與度下降沒有什麼可怕的。但是他們忽略了,香港曾經在全球新股集資中所發揮的的重要功能,過去十四年中,有 70% 的新股集資通過香港金融市場來完成,而新股 IPO 沒有外國機構的參與,單靠“內循環”並不可能實現發展的願景。事實上,隨着港股交易量下滑,市場信心不足,新股估值打折,港股上半年 IPO 集資額跌出了全球前三,排名第六,IPO 表現為有史以來最差。IPO 排名下滑又反過來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

懷有樂觀態度的人或許還會寄望於大後方的“南向資金”。歷史經驗證明,南向資金對於香港金融市場的確能夠起到“錨定”的作用。因此僅僅在 8 月份,南向資金流入香港的數額就有 755.30 億港元,達到自 2021 年 1 月以來最高月度水平,而九月份的淨流入數額也超過 500 億,但是香港股市仍然疲弱不振。在這樣的市況下,香港財金官員卻無所作為,身為財政司司長的陳茂波把港股市況低迷的原因歸咎於“被西方國家唱衰”。這種論調我們在 2015 年就聽過不少,肖建華落網之後所披露的訊息,揭示了當年股市下跌有更深層的內幕。

面對香港股市的跌跌不休,特區政府財金官員不仔細查找原因,而是採用諉過於人的方式來自我解脫,可見他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癥結的所在。因此,想要寄望於這幫庸官能夠研究出提振市況的有效措施,真是一項“不可完成的任務”。至於香港是否會變成“金融遺蹟”,就要看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怎樣解這個劫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悼念李怡前輩
2022: 藏頭五絕二首:晴雲秋月; 滿園秋色
2021: 秋。菊
2021: 美國消費自己省一點
2020: 記住這些賣國賊們的名字
2020: 皇帝末日,愛國賊盛。
2019: 這篇我覺得挺有道理“如何理解香港事件
2019: 美國要保障自己國家公民在自己國土上的
2018: 論壇管理: 應該對那些侮辱民族, 國家
2018: 這就是你要愛的魚肉人民的黑社會國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