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敏:探訪世界最大的校園 Berry College |
送交者: 若敏思文 2024年04月16日05:44:3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探訪世界最大的校園Berry College》 若敏 春暖花開,春風送來輕柔的花香,裝點着春天的畫卷。陽春三月,在Lisa的帶領下,高原虹、我、Eve和媽媽Jie,五位女友相伴的踏青之旅拉開了序幕,SUV行駛在高速公路75號上,我們10點出發,由於是周末,路上的車並不太多。這次喬州的羅馬假日是提前計劃好的。組織者和司機Lisa為了保證任務順利完成,還把車子上的四個輪胎都換成新的。雨後天晴的,藍天白雲下的高速公路兩旁,剛剛冒出嫩葉的枝椏,一樹一樹地花開,洋溢着春天特有的浪漫。 來亞城已經26年,一直聽聞有一個小城被稱為羅馬Rome,卻一直無緣相見。直到好友Lisa相約,才決定駕車結伴去看看。 很少有城市能與喬州羅馬Rome的自然美景和魅力相媲美。它坐落在古老的阿巴拉契亞山脈腳下。 【羅馬Rome小城的來歷】 這個城市Rome為什麼與意大利名城有相同的名字?我查了一下資料。 原來1834 年,國會通過了《印第安人遷移法案》,聯邦政府承諾將切諾基人和其他美洲原住民從東南部遷出,羅馬城由此建立。 該城位於埃托瓦河和奧斯塔努拉河交匯處的前土著領地上,這兩條河共同形成了庫薩河。由於其戰略優勢,該地區長期被歷史悠久的克里克河人占據。後來,切諾基人從他們的傳統家園向東北部擴張到該地區。 (攝影:Lisa Liu) 這座城市在七座山丘上發展起來,河流在山丘之間流淌,這一特點讓早期的意大利裔美國定居者想到了羅馬,並以此命名,因為羅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建在七座山丘上。 美國的羅馬在內戰前發展成為一個市場和貿易城市,因為它位於河流旁的優越位置,可以將豐富棉花商品作物運往下游墨西哥灣沿岸的市場,並出口到海外。 20 世紀 20 年代末,意大利為了同名的姐妹城市,向喬治亞州羅馬贈送了矗立在寬街城市政廳前的《卡比托利歐山之狼與羅慕路斯與雷穆斯》雕像。1929 年,意大利米蘭的 Chatillon 公司絲綢廠搬遷至佐治亞州羅馬時,雕像在佐治亞州羅馬安家。 羅馬是亞特蘭大、伯明翰和查塔努加之間州際公路所界定的三角區域中心附近最大的城市。它已發展成為醫療保健和教育領域的區域中心。除了公立學校系統外,它還有幾所私立學校。高等院校包括私立的貝里學院和肖特大學,以及公立的佐治亞西北技術學院和佐治亞高地學院。 羅馬 離亞特蘭大車程大約2小時。 【Berry College擁有世界最大的校園】 第一個目標是喬治亞州的城市Rome里的Berry College。Berry college是一所私立文理學院,該學院經南方學院和學校協會 (SACS) 認證。學院大約有2000名學生。 Berry College由(Martha Berry)瑪莎·貝里於 1902 年創立。 位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西北 59 英里(95 公里)處。校園占地超過 27,000 英畝,包括田野、森林和薰衣草山,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學校園。 指定部分向公眾開放,供遠足、騎自行車、騎馬和其他戶外活動。校園裡還有大量的鹿(估計數量在 1,500 到 2,500 只之間)。 當我們車駛入校門的時候,會有工作人員將駕照掃描,記錄下來,還會給一張校園地圖。 Berry College 一直被《Travel+Leisure》、《Buzzfeed》、《Thrillist》和《Southern Living》評為全國最美麗大學的排名之一。電影製片人也使用校園裡美麗的山巒、湖泊、森林、田野和建築的景色。這座學院裡有哥特式建築群,仿佛來到了歐洲的城堡,拱門、尖塔、池塘和遼闊的草坪,風景如畫的校園風光,讓人流連忘返。 2022 - Netflix's "Stranger Things" Season 4 filmed at the Ford buildings which stood in for Pennhurst Mental Hospital. In episode four Nancy and Robin go to the hospital to speak with Victor Creel and take a tour.
2002 - The classic romantic film “Sweet Home Alabama” was shot at Oak Hill. A young woman who's reinvented herself as a New York City socialite must return home to Alabama to obtain a divorce from her husband, after seven years of separation. The hit movie starred Reese Witherspoon and Patrick Dempsey.
2000 - Football favorite “Remember the Titans” was filmed at the Ford Buildings, the Old Mill, Oak Hill and various locations in the Berry forest. The true story of a newly appointed African-American coach and his high school team on their first season as a racially integrated unit. It featured Denzel Washington. 我們在這裡看到攝影師為一位15歲生日的女孩拍照。美麗的女孩變換着各種姿勢,相信這是她美好的一天。 【Berry college的前生今世】 Berry College擁有世界上最大且連續的校園,沒錯,確實是第一。不僅有鬱鬱蔥蔥的森林,延綿起伏的山巒,一望無際的草原,還有碧藍澄淨的湖泊,如夢幻中的童話世界。讀了學院的介紹,終於了解了學院的來龍去脈。 1902 年,教育家(Martha Berry)瑪莎·貝瑞(1865-1942)從父親那裡繼承的 83 英畝土地,她決定創辦了男子工業學校。作為接受教育的交換,學校的學生將努力幫助建造、經營和維護新學校。 Courtesy of Hargrett Rare Book and Manuscript Library, University of Georgia Libraries. 1909 年,瑪莎·貝瑞創辦的女子學校加入,與男校一起被稱為Berry College。學生提供的免費勞動力有助於降低學校的建設和運營成本。1926 年,學校成為一所初級學院,幾年後成為一所高級學院,並於 1932 年畢業了第一批學生。 在 20 世紀 30 年代,在亨利·福特的大量捐贈的幫助下,學校校園面積擴大到 30,000 英畝,並在學院規模上有了質的飛躍。 1957 年,學院獲得了 SACS 的認證。在 20 世紀 60 年代,學院開始向學生工人支付工資而不是記入賬戶,並取消了對學生的強制性宗教服務。 佐治亞州自然資源部負責管理校園內約 16,000 英畝的土地,進行有管理的狩獵,並提供娛樂機會。學術建築和其他公共空間周圍的土地是野生動物保護區,禁止狩獵。 Berry 的使命是讓學生為一生做好充分的準備。Berry 不僅提供出色的學術成績,還通過LifeWorks™ 計劃提供八個學期的帶薪專業發展經驗。 走進學院,可以看到不同的建築風格,從小木屋和鄉土小屋,到亨利·福特捐贈的牛津風格學院哥特式四合院,再到美國學院派傳統的殖民復興和新古典主義建築。學院實際上有三個校區,每個校區都有自己的特色。 【Berry college 校區漫步】 在學院畫面上的教堂、水池和英式哥特式建築的東校區,是攝影師的目的地。我們也在此地拍照留影。感覺是到了英國的牛津和劍橋,一查果然有關。 1922 年,波士頓的哈里·卡爾森應亨利·福特的要求設計了這些學院哥特式建築,福特將該建築群捐贈給了Berry學院。 紐約的托馬斯·斯塔雷特公司是建築商,但福特選擇了自己的石匠,其中包括幾位來自意大利的石匠(安東尼婭·塞斯庫蒂、托尼·科萊洛和羅馬諾·帕古拉),他們在工程完成後留在了佐治亞州。 (攝影:Jie,可愛的Coco) 為了完成布景,費城景觀建築師羅伯特·克里德蘭從佐治亞州的各個城鎮移植了樹木:來自卡爾霍恩的雪松、來自達拉斯的黃楊和來自錫達敦的木蘭。Berry學院是當年農田中的一片綠洲,令人印象深刻的四合院哥特復興式建築,靈感來自牛津。 【木屋區的故事】 一群小木屋在校園裡引人注目,校區是最初的瑪莎·貝里女子學校所在地;約翰·吉布斯·巴恩韋爾上尉是 1910 年代為瑪莎·貝瑞女子學校(成立於 1909 年)建造的幾座原木建築的建築師。 當時貝瑞要求巴恩韋爾上尉建造一座鄉村小屋,後來以西奧多·羅斯福 1910 年在那裡吃午餐的名字命名為羅斯福小屋。小屋旨在用作客房和社交中心。最重要的是,它象徵着學院的創始原則,即將簡約等同於美麗、工藝和高品味Martha Berry在這裡住了四年,她宣稱簡單的生活會讓她不會變得懶惰。 最上鏡的巴恩韋爾教堂建於 1911 年,是校園內三座教堂之一。此後於 1974 年和 1984-1985 年再次翻修。據說,攀附在它外牆上的常春藤是從蘇格蘭梅爾羅斯修道院帶到佐治亞州的一根小枝。多年來,它既用作教室,又用作教堂。瑪莎·貝瑞去世後,她的遺體從 1942 年 2 月 27 日星期五到 3 月 1 日星期日一直停放在巴恩韋爾教堂,教職員工和學生則負責儀仗隊。 (攝影:高原虹) 目前,巴恩韋爾教堂舉辦貝瑞宗教生活組織贊助的服務和項目,以及主日學校、周日晚間晚禱服務和學院教堂會眾的夏季服務。這裡也是舉辦婚禮的熱門地點 。 其他“小木屋區”建築包括凱瑟琳小屋(1913 年),這是一間女生宿舍,後來成為貝里學院的家政學大樓;羅馬小屋 (1914),一所家庭經濟學實踐小屋,後來被用作教職員工住房;陽光小屋 (1916) 是一個工藝中心,1950 年後被改造成托兒所。朱莉婭小屋 (1914) 最初是一所學校醫院,後來成為校友招待所。校園後來增建了朱厄爾小屋,建於 1976 年,以取代在火災中燒毀的伊麗莎白小屋。每一個小木屋都講述着Berry collage的最初建立時的美好時光。 【Berry college的山校區】 離開了小木屋校區,開車經過連接山校區和主校區的維京小徑,首先到達的是Winshape 。 2002 年和 2003 年,亞特蘭大建築師 Surber Barber Choate Hertlein 對整個校園進行了翻新,改建了 WinShape 中心,這是 Chick-Fil-A 公司首席執行官 S. Truett Cathy 創立的婚姻諮詢休養所。自 1983 年以來,WinShape 基金會為在 Chick-Fil-A 工作的年輕學生提供獎學金計劃,並在貝里學院的山校區贊助夏令營。 我們正好需要用衛生間,在這裡活動美麗的大學生們,熱情地為我們指路。這裡有一個休閒區,不僅有桌椅,還有一個搖搖椅。Eve的狗狗Coco特別可愛,非常配合我們的拍照。 我們決定在此野餐,大家紛紛把帶來的東西拿出來,Eve媽媽帶來的茶葉蛋和五香豆乾特別好吃,還有烤的核桃餅乾,Lisa親手做的麵包十分香甜,紅帶來蘋果和杏仁餅乾,我帶了一袋橘子和梨還有一袋烤杏仁,Eve 還十分周到地帶來桌布和餐具。 (攝影:Jie) 我們在休閒區的桌椅旁,迎着徐徐春風,十分愜意。 午餐後,我們尋找天鵝湖,在湖邊,見到加拿大鵝,沒有見到傳說中的天鵝,問在湖邊休閒的人們,才得知天鵝已去,沒有了蹤跡,唏噓一番。 我們向在玩飛碟的人們打聽山校園裡的老磨坊和水庫公園,人們都十分熱情地指路。 不一會就來到了老磨坊。 這是20世紀30年代由學生們建造的上射水車 (直徑 42 英尺) 來為磨坊提供動力,一個歷史悠久的鄉土建築,風景如畫的環境也讓人們想起當年學生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往事。 (瞧這一家人,六個孩子) 穿過水車左側的黃色大門,就可以進入水庫公園。 徒步的人不多,我們邊走邊聊天,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 越走人越少,我們覺得不太對了,一查地圖,果然忘記了拐彎,趕快折返,好在掉頭不算晚。 水庫就是我們的終點站,從那裡回到停車場就去了羅馬市區。 【羅馬小城中心】 我們大約下午5點來到市中心,夕陽餘暉映襯着教堂、商鋪和河上的橋,溫暖而美麗。 幾十年來,這座羅馬小城,帶着南方傳統和熱情好客歡迎着四面八方的遊客。 我們選擇從寬街開始徒步。不一會就走到可以一覽城市美景的地方羅馬的鐘樓。 鐘樓是小城的標誌性建築,需要爬 109 個台階才能到達頂部。鐘樓內有一個博物館,從五月到九月的每個月第一個星期六向公眾開放(免費入場!)。 塔上的時鐘和鍾可以追溯到 1872 年。可惜我們到的時候,不開放,下次要選一個開放的日子再來。 鐘樓旁的櫻花競相開放,彌補一下不能去日本看櫻花的遺憾。我們帶着Coco拍照留念。 走到河邊眺望着河對岸,安靜和美麗是這座小城的主旋律。 小城羅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既有小鎮的風貌,又有走進歐洲的感覺。 寬街是這座城市最好的主幹道之一,店鋪林立,讓人想起意大利的那些小街小巷。 不知不覺愛上喬州的羅馬小城,感恩與朋友度過的輕鬆愉快的羅馬假日。 謝謝Lisa的組織和帶領,感謝同行的女友們,在喬州的羅馬假日,留下難忘的回憶。我發現愛旅行的女人有一個共同點,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欲望很強,有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善於溝通,珍惜當下,享受生活,願意追求和挑戰自我。而且愛旅行、愛攝影的朋友們共同語言很多。 春天是最美的季節,微風不燥,陽光正好,陌上草長鶯飛,蝶舞滿園春色。 我們漫步在校園,收穫着一張張美麗的照片,其實美就在身邊,不必捨近求遠。
(完稿於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美國亞特蘭大) (攝影若敏,感謝提供照片的Lisa、高原紅、Eve和Jie)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搞情報:哈喇味兒 | |
2023: | 搞情報:智多星吳用是個獃鳥嗎? | |
2022: | 定義一下“好人” | |
2022: | 緣起性空的奧秘:因和果同時存在嗎? | |
2021: | 還有幾個人在啊?哈哈哈 | |
2021: | 為什麼男人有喉結,公雞要打鳴 | |
2020: | 李文亮 | |
2020: | 所謂的隔離措施僅僅只是延緩疫情的爆發 | |
2019: | 再請好友們聽個小清新的台灣校園民謠《 | |
2019: | 華人為什麼不如印度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