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奧巴馬就職典禮的盛大、華麗和狂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百萬人頭攥動的場面、各種高檔舞會、強勁的民意呼聲等,使人強烈感受到奧巴馬的人氣和華盛頓的“變化”。
舉國切盼變革,人們對奧巴馬期待甚高。如果奧巴馬登基慶典真能在經濟危機中振奮人心,破一點晦氣,那多開幾瓶香檳倒也應了民願。但如果數月或 4年後,經濟仍無起色,那巨額花費的鋪張恐怕要在大選中“新賬老賬”一起算了。
與大規模的慶典氣勢相對照,奧巴馬就職的“世紀演說”卻以開首第一句“謙卑”定下了沉穩審慎的基調。奧巴馬說:“我今天站在這裡,以謙卑的心情面對着在我面前的使命……”奧在“思考未來的道路”時,再次強調了“要帶着謙卑的感恩之心”。
人們喜歡在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的就職演講中尋找類似羅斯福和肯尼迪留下的不朽名言。但奧巴馬的就職演說通篇平實穩健,除了“重新創造美國”和“新的責任世紀 ” 等口號,以及關於政府大小和市場作用等一些頗有爭議的論述,能滿足名言收藏要求的幾乎沒有。也許“世紀演說”的驚人之處就在於沒有驚人之處。以奧巴馬在演講上一貫的精雕細琢和兩月來在撰稿上的嘔心瀝血,這當然不是隨便謙虛或修辭需要。那原因何在?
首先,在林肯和馬丁·路德·金這樣的開創者和先輩面前,一切有待建樹的奧巴馬尚有自知之明。
奧巴馬就任總統這一事實已超越了46年前馬丁·路德·金那個舉世聞名的夢。金博士講的是黑人選舉人的平等權利,而奧巴馬當選證實的是黑人進一步被選舉為總統的平等權利。也就是奧巴馬所說的:“我們記得自己是誰,我們前進了多遠”。
不管前進了多遠,這並不是奧巴馬的偉大,而是美國先輩奠定的民主制度的結果。奧巴馬之所以踏着林肯當年入主白宮的足跡,甚至連菜式餐具也一併模仿,就在於對林肯的感恩和崇拜。沒有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哪有小奧的登基?
奧巴馬的政績仍是一張白紙。贏得選舉並不等於建立功勳。奧巴馬明白:“偉大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靠努力贏得”。
其次,奧巴馬的“謙卑”是完成艱難使命的需要。奧巴馬臨難受任,雖承受着巨大的實質壓力,但民眾對他的期望值非常高。奧巴馬需要說明困難,重溫歷史,以鼓舞士氣。因此,低調成了主軸。
在競選期間,民眾的高期望值有助於贏得選票;而競選後選戰中的所有強項都必須兌現。奧巴馬要扭轉半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要對付恐怖主義和共產邪惡;要消彌兩黨之爭和黨內不和;要加固盟國和友國的關係; 要建立多族裔多文化的和睦;要實現就業、醫保、環保、減稅等競選諾言。而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在這種情況下,取得民眾的諒解,降低期望值就成了關鍵的政治藝術。
奧巴馬的“謙卑”主題通過三個方面來體現:第一,用“危機”、“困境”、“嚴冬”、“挑戰”等描述現實狀況,讓民眾了解國家面臨的嚴峻考驗和奧本人承受的壓力。第二,回顧先輩們戰勝難關的歷史來增強信心。第三,強調“每個人的責任”以及“公民權的代價和承諾”來凝聚力量。
最後,奧巴馬的“謙卑”也反映在對邪惡政權的譴責上。奧巴馬並沒有指名道姓點透中共政權,但間接的闡述也使中共政權感到膽戰心驚。奧巴馬告訴包括中共在內的獨裁專制政權:“那些通過腐敗、欺騙和鎮壓異議人士來維持權力的人,要知道你們是在錯誤的歷史一邊。”本來奧巴馬給中共留了點面子。沒料想,這段籠統的話也刺痛了中共政權,竟主動對號入座,在中文譯稿中整段刪除了這段話。
更有趣的是,奧巴馬在談到用聯盟和信念對抗“法西斯”和“共產主義”時,中共再次神經過敏,突然切換電視畫面,隨後在所有網站的中文譯稿中刪除了“共產主義”一詞。可見中共非常清楚共產主義的法西斯本質,但卻不允許中國民眾對兩者有任何聯想。
里根說過:“我相信共產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可悲而怪異的最後一頁。”當時,西方的主流看法是,蘇聯仍在崛起,必須與之合作而不是對抗。里根偏偏選擇了後者,拖垮和解體了蘇共陣營。這一啟示被布什忽視了。但願奧巴馬不要重蹈覆轍。唯此,才能受到“上帝的保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