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流失祭 關注回歸路 |
送交者: 楊帆 2003年01月22日19:45:0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不必細說7000年文明史的燦爛輝煌,因為如今留給我們的這份驕傲實在要打太多的折扣,而流失在外的浩瀚精華總會不時地刺痛我們的心。徜徉於國內的博物館,常常會為看不到許多嚮往已久的珍貴文物而遺憾,如果那時有人告訴你,"據不完全統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個博物館中,中國文物不下百萬件。僅就繪畫而言,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多,大英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顧愷之《女史箴圖》的最早摹本就在此處。而瓷器,則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吉美博物館的收藏最佳,館裡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你會做何感想?其實,百年來遺失海外的中華文物又何止於此? 早在1840年,入侵列強就已經把中國的文物列為文化侵略的重要內容。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並瘋狂搶劫,盡人皆知;1900年,20世紀的曙光為八國列強的入侵注入了太多的貪婪,包括文源閣《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在內的宮廷收藏的珍貴文物和古籍慘遭焚毀和洗劫;同時駐紮於北京天壇、先農壇、社稷壇、太廟、嵩祝寺等處的八國聯軍除肆意改建和破壞壇廟外,還將祭器和家具洗劫一空;此外,王公大臣、官紳府第及民間收藏也被盡數搜羅。1907年,著名藏書家陸心源的皕宋樓藏書即被全部盜往日本。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不得不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經過這場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 上一個世紀之交,也正是甲骨百年流失的開端。始於我國殷商後期的甲骨文,其內容幾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時代的方方面面--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風俗、天文、宗教等。遺憾的是,自甲骨文出土之日起,使慘遭流失--先是被當做藥材,其價值為世人所識之後,又被各國的文化掮客以各種名目搜購、席捲。據不完全統計,安陽小屯出土的近20萬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有26,700片,遍及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瑞典、瑞士、法國、俄羅斯、比利時等12國。其中,日本所藏甲骨最多,達12,443片。 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內憂外患之中,各地盜掘成風,加之敵寇劫掠、戰火損毀、奸商盜運……文物精品如潮水一般湧出國門。1922年,貪圖奢華的末代皇帝溥儀"監守自監",將6大箱共計1200餘件書畫精品盜運出宮,以維持他日常的浩大開支並妄圖以此實現他"還政於清"的夢想。這批文物珍品隨他輾轉北京、天津、長春等地,時間長達22年,途中被不時變賣,最終存於長春"小白樓"中的剩餘文物精品又被國民黨士兵哄搶。經查,這1200餘件珍品絕大部分已流失海外。此事件便是近代史中著名的"宮廷書畫散佚案"。 1928年,清東陵乾隆和慈禧太后陵寢被軍閥孫殿英率部野蠻盜掘,墓中所聚國之瑰寶被洗劫一空,絕大部分因被孫殿英用於購買軍火而散佚異域他鄉,損失浩大,至今無法估算。 此外,日軍侵華戰爭也給我國的文化遺產帶來了一場浩劫,不僅許多重要遺址被無序發掘、面目全非,一批珍貴文物也在戰亂中下落不明。前不久,最令人扼腕的損失又讓我們再一次回顧--1999年10月12日召開的紀念北京猿人第一顆頭蓋骨發現70周年大會上,各國專家不得不痛對"主角"缺席的殘酷現實:1940-1941年,為免於戰亂損毀,原藏北京協和醫院的全部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化石被裝箱外運,途中神秘失蹤。會上,90高齡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專家賈蘭坡先生再次發出《讓我們繼續尋找"北京人"》的倡議。垂暮之年的老人,曾親自發掘出土了"北京人"第二、三、四塊頭蓋骨,而今這批"讓人類真正開始重新認識自己過去"的珍貴文物流落何方啊? 在前面的記敘中,我們特意略去了令人最為痛心的一幕----以英藉匈牙利人斯坦因、法國人伯希和、日本人大谷光瑞、瑞典人斯文·赫定、德國人艾伯特·范萊考克為首的一大批外國人對敦煌文物的大肆掠奪。那樣慘烈的流失真的讓人有些不忍回顧。 敦煌----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重鎮,敦煌石窟----歷時千年,擁有寶藏無以計數。據說若將敦煌堪稱絕世傑出作的壁畫按兩米高連接起來,可綿延25公里,且不說在歷代重修中,被潛藏於壁畫之後的一層、二層、甚至更多,越在裡層的也就越古老越珍貴。粗略算來,敦煌壁畫45000平方米,塑像3000餘身,藏經洞出土的絕無僅有的中古時代文物5萬餘件;數量之巨,匪夷所思。而今---- 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0000件; 藏於英國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13700; 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6000件; 藏於俄國列寧格勒亞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 藏於英國印度事物部圖書館近2000件; 藏於日本三井文庫77件、大谷大學38件、龍谷大學7件; 此外,美國、瑞典、奧地利、韓國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數字無從估量。 關於敦煌文物的流失,曾經以特種油布野蠻剝取精美壁畫的美國人華爾納,在看到白俄士兵肆意破壞洞窟文物時,義憤填膺,即而言之鑿鑿:"當我看到這種摧殘文化和藝術的行為,就是剝光這裡的一切,我也毫不動搖。誰能知道,中國軍隊會不會像俄國人那樣什麼時候也駐在這裡"。"恐怕20年以後這個地方就不值得一看了"。"我的任務是不惜粉身碎骨來拯救和保存這些即將毀滅的任何一件東西"。 原來,一場野蠻的掠奪可以被這樣神聖而文明地標榜! 即使是我們承認了如此的狡辯,有人做了這樣一個比喻,昨天的華爾納說,"寶物放在你家不安全,最好的辦法是放在我家";那麼今天我們說,"我家已經安全了",華爾納的後人又該如何呢? 對於文明的人類,是該結束這一有損文明的歷史悲劇的時候了。文物的物歸原主,不只是表示一種財富的主權,更意味着文明本身應有的一種尊嚴。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都有它自身的完整性。它神聖而不可侵犯。這是文明的尊嚴,也是人類的尊嚴。當代世界歸還文物的義舉,都受到舉世讚譽,這何嘗不是走向文明的人類一個自我完善的高尚行為。 昨天的故事傷痕累累,流失文物的回歸之路漫長而艱辛。我們可以說我們永不放棄,但失去的依舊這樣遠離我們,很久,也很遠。泣血的敦煌、歷經劫難的黑水城、失去的樓蘭、蒙塵的高昌佛跡……往事豈能如煙?!關注這條充滿荊棘的回歸之路吧,為了歷史,為了歷史的文明,為了文明的尊嚴。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