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記行(上) |
送交者: 徐滇慶 2003年01月24日19:31:27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
敦煌記行(上) ·徐滇慶· (一) 剛剛走出機倉,迎面見到了獨具一格的敦煌機場。土灰色的牆,小小的窗,活像一座堡壘,好像 是在告訴人們,你們已經穿過了時光隧道,來到了漢唐時代。別看敦煌機場不大,但是和四周的民居 相比,已經是羊群裡面的駱駝,獨領風騷了。當地老百姓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的平房,就象是縮小了的 北京四合院一樣。不過兩側的廂房挨得很近,廂房的山牆連起來,中間就是大門。院子比一間屋大不 了多少。有的人家在院子裡搭個葡萄架,把三間房連成一體。西北有的是地方,為什麼蓋房子還這麼 節省地面?司機回答說,風大。冬天冷。 從機場直接驅車前往莫高窟。剛出機場,司機說,大家抓緊扶手。我正在困惑之間,車子立刻就 上下跳動起來。前面的柏油路象搓衣板一樣,司機苦笑說,這段路是鹽鹼地,從底下冒漿,修好沒幾 天,就又是這個樣子。 好在鹽鹼地範圍不大。告別了機場的白楊樹之後,車子進入了戈壁灘。一眼望不到邊的平川上散 布着大大小小的石頭,一條平坦的大陸直通天邊。 我問司機,戈壁灘上怎麼沒有砂子? 風大。刮起來,人站不住,砂子也站不住。 在戈壁灘上就是沒有公路也一樣可以開車。只不過,有條路,沒有石頭,可以開快點。其實,就 是閉上眼睛開車也沒事。頂多就是開到戈壁灘上,讓石頭顛上幾顛。剛出敦煌城就看到戈壁灘上插了 一些小旗,幾十輛軍車在練車。這真是天下最好的練車場。 在戈壁灘上走啊走,除了在我們身後揚起的沙龍之外,什麼也沒有。大漠荒原,空靈虛幻。沒有 樹木,沒有房屋,沒有起伏的丘陵、山崗,連路邊的小草也沒有。在這裡,大自然板起嚴峻的面孔, 單調,枯躁,連只蚊子都不放過。戈壁灘就像冷漠的殺手,說不上什麼時候,揮起利劍,狂風大作, 把來訪的客人吹得無影無蹤。 沒有人喜歡荒漠,但是沒有這樣的殺手,靠誰來保護莫高窟? 車行之中,在天邊看見隱約出現了一座山,司機說,那就是鳴沙山,莫高窟快到了。 在遙遠的天邊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高聳的山峰截斷了九天雲雨,化作雪山冰川。夏日消融,雪 水匯成了兩條河,黨河孕育了陽關和敦煌,疏勒河滋潤着玉門關。在帶來幾點綠洲之後,兩條河消失 在大漠邊的最後一個村落。 鳴沙山以沙岩為主,按理說沙岩質地鬆軟,並不適於雕塑。若是在江南的沙岩地區開鑿石窟,恐 怕要不了幾十年就崩塌消亡了。是特殊的地理和氣候成全了莫高窟。工匠們在鳴沙山的峭壁上開鑿了 一個個洞窟,在沙岩上刻出菩薩的基礎和骨架。然後,再用粘土和上沙漠上的芨芨草,塑造出鮮活生 動的佛祖、菩薩、金剛。最後,用祁連山出產的礦物顏料描繪上彩,順便在洞窟的四壁也畫滿了佛經 故事。莫高窟集雕刻、泥塑、彩繪三家藝術於一身,確實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莫高窟的守護神除了荒漠之外,還有乾燥的氣候。在這裡,一年的降雨量才40毫米。還抵不上 江南一場春雨。掃不盡的流沙,是博物館員工最主要的工作。 莫高窟的中心,從外面看是依山建築的九層樓,進了山門,嗨,迎面而來的是一尊三十多米高的 大佛。站在大佛面前,只見到兩隻腳。仰面朝上,才見到佛祖的下巴。陽光從九樓的窗戶照進來,佛 祖莊嚴肅穆,正視前方,似乎根本就沒有把我們這些渺小的芸芸眾生放在眼內。 莫高窟有492個洞窟,目前只向遊客開放10個。如何保護莫高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課題。由 於天然風化和人為破壞,有些石窟已經塌了一半多,原來在石窟深處的佛像已經直接被風吹日曬了。 幸虧近年來政府花了不少錢,把整個莫高窟的外表都修了一遍,分三層搭了樓梯。據說是邵逸夫捐了 鋁合金的門,讓主要石窟得到了適當的保護。 進入石窟參觀,不可以照相,怕閃光燈影響壁畫。遊客可以在門口花十塊錢租個手電筒。可惜, 也許電池用久了,電筒亮度不夠,只能聊勝於無罷。在洞窟內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迎光的一面,色彩 已經老化,連飛天女神也變成了黑色,可是,背光的一邊,依然光艷如初。據說,在敦煌機場開放以 後,來敦煌的遊客迅速增加,人來人往,洞窟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大增,加速了壁畫退色老化。恐怕, 有朝一日,要嚴格限制進入洞窟的人數。想去的朋友要趕快。 同行者說,假若如此,那遊客不就白來了嗎? 當年于右任、張大千到敦煌來,從蘭州出發走半個多月。不僅路途上歷盡千辛萬苦,還要冒土匪 搶劫的危險。現在,乘飛機從西安出發,不過三個小時就到了敦煌,實在太容易了。和那些偉大的藝 術家、考古家來比,現代遊客能夠看看莫高窟的外景就夠幸運的了。如果以後真的限制進入洞窟的游 客的話,我相信仍然會有人排隊等上三天的。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索菲亞大教堂里有一幅聖母像,引來了大批遊客。在八百年前,奧斯曼 帝國攻下了東羅馬的首都。由於伊斯蘭教國家不能容許基督教的存在,所以拿石灰把聖母像覆蓋了起 來。現在,人們揭開了石灰,把畫像當作國寶。敦煌的壁畫已經由1200年了,想看一眼,那麼容 易? (二) 敦煌最出名的就是藏經洞。莫高窟是佛教聖地,發現藏經洞的卻是位道士。怪不怪?這位道士去 世之後,他的徒弟們卻按照佛教的規矩把他安葬在佛塔之中。莫高窟前面最大的一座舍利塔埋的是位 老道,冥冥之中,說不清楚是什麼緣份。 這個老道叫王圓錄,1850年前後出生於陝西,據說,他曾在酒泉當兵,以後作為道士,雲遊 來到莫高窟。當時,莫高窟一片破敗,無人看管。難為這個王老道,居然留了下來,把莫高窟第16 窟前的破廟改名叫三清觀。當時,16窟已經基本上被淤沙埋沒,反正此地連個人影都沒有,願意叫 什麼就叫什麼,沒人管。王道士四處化緣,省吃儉用,積下幾個錢,一點一點清除第16窟中的淤 沙。王老道墓銘志記載,在1900年5月26日,“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則有小 洞,豁然開朗,內藏唐經萬卷,古物多名,見者多為奇觀,聞者傳為神物”。被封藏了950年的大 量珍貴文物再現人間,從此開創了一個學術分支——“敦煌學”。 以前,我曾經讀過一些文章,說,這個王老道不是個東西,為了貪圖錢財,把我們國家大量珍貴 文物盜賣給了帝國主義分子。到了敦煌才知道原來不是什麼回事。別看書生空議論,如果不當心的 話,也能製造冤案。 據記載,王老道不識幾個字,但是卻知道這些文物相當重要。他徒步走了五十多里,來到敦煌 縣,向縣令嚴澤報告了藏經洞的發現。為了證明所言屬實,還當面呈上藏經洞裡的兩卷經文。可惜, 這位縣太爺不學無術,對此毫無興趣。三年過後,換了個進士及第的縣官汪宗翰,王老道再次向政府 報告。縣官老爺親自來到莫高窟視察,最後只留下一句話,讓王老道就地保管,看好藏經洞。 王老道不甘心,騎着毛驢,趕了800里路來到酒泉,向當地主政官員--安肅兵備道廷棟報 告。這位老爺是個有學問的人,他仔細看了王道士帶來的兩箱經卷,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經卷上的 字寫得沒有他好。至於說如何保護藏經洞,那就不關他的事了。古今中外,昏官大抵如此。 幾年之後,王圓錄斗膽給北京的慈禧太后寫了份報告,希望重視對藏經洞的保護。可是,滿清王 朝正在風雨飄搖之中,哪裡還有人注意到敦煌的文物保護。 1907年英國探險家斯坦因來到敦煌。他看到王道士在三清觀的走廊上畫了許多唐僧取經故 事,於是,他聲稱自己也是唐僧的崇拜者,騙得王老道的認同,為他打開了藏經洞的大門。王圓錄正 在籌款維修第16窟,於是,斯坦因捐贈了白銀200兩,換取了24箱書畫和5箱其他文物。斯坦 因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把這些文物運回倫敦,至今還保存在大英博物館。可以想象,這些文物在西方引 起了多麼大的震動。於是,法國、俄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考古學家,伴隨着流氓、小偷和強盜陸 續來到敦煌。中國大量國寶自此流失海外。 敦煌文物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這個消息反饋到國內來,清王朝在1910年下令,將所 有剩下來的敦煌經卷全部送往北京。當時,離辛亥革命只有一年光景,滿清氣數已盡。在文物進京途 中,每到一處就丟失一部份。地方官吏監守自盜,偷了賣錢,買官,據為己有。許多珍貴的經卷“失 蹤”了。 時至今日,我們在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地可以見到保存完好的敦煌經卷,可是散落 在國內的經卷卻大多不見了。就是那些被盜的經卷,東躲西藏,到了文化大革命還是沒有逃得過紅衛 兵的一把火。這是多麼殘酷的諷刺啊! 站在第16窟前,我問自己,如果你是王老道,該怎麼辦? 古埃及,古希臘,巴比倫都曾經擁有過燦爛的文化,當年富麗堂皇的希臘神廟,只剩下幾處斷壁 殘垣。留存至今的只有那些搬不動,砸不爛的金字塔。衰亡國家,不肖子孫。天哪!為什麼不讓大漠 狂風再厲害十倍,乾脆把莫高窟全部埋在地下? (三) 敦煌城內居民只有三萬,市中心廣場有一座反彈琵琶的舞女塑像。市容整齊,周圍的建築頗有幾 分現代化氣息。敦煌賓館的名菜,“雪峰駝掌”,不過如此。唯一滿意的是,親眼見到了城外的眾多 駱駝隊之後,相信盤子裡的一定是真的駱駝蹄。 市中心不遠是農貿集市。分門別類,管理得相當好。在河西走廊,陽光照射時間特別長,晝夜溫 差大,只要有水,什麼東西都長得特別好。特別是敦煌紅棗,又大又甜。葡萄乾亦不亞於吐魯番。敦 煌位於甘肅省的最西部,再過去不遠就是新疆了。在集市上也可以看出不同文化的匯合。有一段是回 族食品,有牛肉,羊肉,另一段是漢族食品,賣豬肉。大家和平相處,互不干擾。市場內的食品街是 遊客們必到之處。一口大鍋中熱氣騰騰,煮爛的羊蹄,一隻一塊錢。旁邊的一口大鍋內是羊肝,羊 腸,中間還有一個貨真價實的羊頭。回族食品都弄得非常乾淨,看起來就順眼。我看見一家回民小飯 館門上寫着“手抓肉,大盤雞”,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拉着太太坐了下來。 老闆娘笑臉相迎,斟上兩杯熱茶,大聲吩咐廚房,殺雞。點菜之後,禁不住門外的誘惑,太太出 去買了兩隻羊蹄,我買了一塊剛出鍋韭菜餡餅和一大塊紅薯。便宜,就好像不要錢一樣。我剛咬了一 口,立即想到這是豬肉餡還是牛肉餡?倘若跑到回民飯店來吃豬肉餡餅,豈不是自找麻煩?我趕緊問 老闆娘,她笑道,沒關係,吃吧,吃吧。再咬一口,才鑑別出來,餡里沒有肉,素的。 手抓肉上來了,好傢夥,連肉帶骨頭,老大一盤。很快就吃飽了,大盤雞還不見蹤影。晚上七點 鐘的敦煌歌舞是萬萬不能錯過的,我催老闆娘,老闆娘一邊催廚房,一邊說,本地土雞,慢慢燜,好 吃着呢!左等右等,時間不夠了,反正肚子裡已經沒有多少空間了,趕緊結帳。老闆娘十分抱歉,親 自下廚房,端出來剛鏟進盤子的“大盤雞”。盛情難卻,我只好拿筷子夾了一塊,一面嚼,一面往外 走。老闆娘連連說,這怎麼可以,收了你的錢,沒讓您吃好。大兄弟,我給你留着,看完了戲回來 吃。 西北民風淳樸。 〖未完待續〗 |
|
|
|
實用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