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黃老所在的工廠與西德一公司搞合資項目,因此每年都要去西德公幹。其中有一次,西德公司安排黃老們去參觀東柏林。 當時柏林牆還在,東德和西德還是兩個國家,對於從西德過去的黃老們東德方面嚴加檢查,比他們進西德的時候嚴格多了。最後搞得黃老們不解地問“難道這是對待同志的態度麼”? 盤問了一番,終於放他們進去了。黃老後來評論說“東德和西德不象只隔一堵牆,而是象兩個世界,路上跑的汽車,街邊的建築,起碼比西德要落後20年”。 前幾天電視上演一個紀錄片叫做“柏林牆,20年後”,介紹了柏林牆拆除二十年後東德的變化。如果看20年前的樣子,真是黃老所描述的那麼落後陳舊。而如今,鏡頭中的東柏林是全新的,現代化的,乍一看恍如北京或者上海。 據影片中的介紹,柏林牆拆除的時候東柏林很象二戰廢墟,於是政府大興土木務必要把東柏林建設得煥然一新。有些建築確實造得很漂亮,很別出心裁,比如議會大廈。現在的東柏林已經完全看不出20年前的樣子了,除了未拆盡的柏林牆-也已經成了藝術家塗鴉的地方。 這種快馬加鞭一步走進現代化的進程是我們中國人很熟悉的,時間上都用得差不多。我不知道東德人內心是怎麼看待這種現代化的,可惜影片中介紹的不多。 今天開車路過我們這邊北面的城,看到一個一個新的小區,每個十字路口都是新購物中心,無一例外的每個購物中心裡都包括wal-mart,canadian tire, 或者home depot,藥店shoppers drugmart,餐館如boston pizza, montana steak house, 鞋店shoes company等等,都是著名連鎖店。如果不是路名不同的話你根本分辨不出是到了另一個購物中心。也許可以說這樣是方便人民生活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人民的選擇少了,反正走到哪裡都是給這固定的幾家店送錢。而且,如此一來,這個城市完全沒有個性了。 社會主義經濟當年落後於資本主義經濟,於是大踏步地追趕,好處是現代化了,壞處就象我們的小城一樣完全沒有個性,走到哪裡都一樣。 當年柏林牆推倒時東德人歡呼雀躍,這些人後來都過得好麼?資本主義是否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預想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