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兒的故事
芳兒姓曹,她老爹去杭州旅遊時,不小心掉進西湖里,讓正巧路過的老沉救上來了。為感謝沈先生的救命之恩,老曹備一桌酒席款待他。席間聽說沈先生有一兒子,便借着酒勁兒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沈家。
沒承想這老沉回鄉沒多久便生了重病,繼而一命歸西,老婆也改嫁了,留下這孤兒沈夢霞,無依無靠,被人送到了兒女親家老曹家。
在這"三從四德" 的社會﹐父親曹觀瀾急於答謝救命恩人沈東川之恩﹐酒酣談及兒女婚姻﹐將女兒芳兒許配給沉之子-沉夢霞﹐沉以玉蟬為聘﹐兩家定下姻親﹐父親的一時胡塗﹐未弄清對方的年庚﹐一句錯誤諾言造成了女兒的終身悲劇。
忽報曹氏族長帶沈家人到來投親﹐始知沉東川病故﹐沈氏族長帶孤兒來投岳家﹐而這未滿二歲的孤兒沈夢霞就是芳兒原配丈夫。對於這不公平的婚姻﹐曹芳兒也並不是一味承受﹐她也想反抗﹐可是鄉規族法容不得改變痛苦的現實。在劇中﹐父親把"嬰兒丈夫" 遞給她的時候﹐還隱隱伴隨着一陣讓人聽後很刺人心肺隆隆的鼓聲﹑十分淒楚﹐讓人看了為芳兒抱不平﹐她顫抖着不敢接受擺在眼前的事實﹐但是父親的懇求和下跪﹐觸動了她那顆孝順和柔弱的心﹐看着這無辜可憐的二歲孤兒﹐無奈中她最後還是接下嬰兒﹐可在她雙手伸出的時候﹐就註定了將自己的青春獻出去。
於是﹐十八歲的姑娘帶着二歲夫婿﹐姐弟相稱﹐經歷了父死的變故﹐含心茹苦﹑吞淚託孤﹐使其入學﹑育其成人﹐對於這不公平的婚姻﹐芳兒第二次反抗是在夢霞初長成人﹑回家追問她究竟是他的"妻" 或是"姐" 的身份時﹐和想到三嬸的遭遇例子擺在她眼前更為觸動﹐她大膽地再次在族長面前抗議﹐希望解除這荒唐的老少婚姻條例﹐但是族長給她一句話就是"享福在後半生" ﹐也最後看在可憐的夢霞跪在她的身邊拉着她的手一聲聲淒涼摧人淚下的哭叫聲﹕"姐姐﹐你不要走﹐不要離開我﹐不要拋棄弟弟﹐弟弟以後聽話就是﹐弟弟不能沒有姐姐啊" ﹗的一席話﹐讓人聽了肝腸寸斷﹐為芳兒進退兩難。但也許芳兒她天生就是心地善良的人,她怎能忍心拋棄眼前這個無辜初懂人事的孤兒,她反覆三思,於是她為了夢霞的前程,又屈服了。兩次的反抗,一次為了父親,一次為了這個不懂原由的"丈夫" ,實在為她感到悲哉!
當夢霞長大成人,芳兒心頭漸喜,喜自己終身有靠,相信族長的一句話"享福在後半生" 。十幾年的心手相連,她對夢霞已經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感情,可悲的她,不知這種感情只是她們姐弟這十幾年患難與共的親情,決不是愛情!她希望夢霞能夠娶自己、甚至在她發現自己已經滿頭霜華之後,明知和夢霞這青春少年不相配,可她還在幻想着夢霞報恩來娶她,一種婚姻如果建立在報恩的基礎上,最後的結果是怎樣?可想而知,但芳兒被她的幻想朦住,她不知道,在這場婚姻面前,芳兒的結果不管是嫁與不嫁,都是悲劇。
十幾年的辛勤哺育,任歲月的流水帶走了她如花似玉的紅顏,到頭來芳兒是為人做嫁衣,這對"雙玉蟬" 的婚姻最後成了南柯一夢。
封建的婚姻制度奠定了曹芳兒命運的悲劇基調,而她的性格特點使悲劇的氣氛變得濃厚,在她柔弱的身上,閃爍着我們中國封建社會婦女傳統、善良、人格的光輝,在這社會大客觀的環境和她個人的小主觀,造就了芳兒命運的悲劇,是一種逃脫不了的捨命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