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如果沒有意大利人的參與,就太枯燥血腥了,同樣,地球上發生的事如果沒有中國人的摻和,就太微不足道了。最近發生的島國大地震,中國當仁不讓地成為除日本之外受影響最深的國家。先是台灣民進黨人士驚聞噩耗,如喪考妣,吵着要下半旗致哀,而後學界民間掀起一場要不要支援日本的大辯論,再後來就有了兩岸三地大規模的搶鹽行動。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把結婚生子叫做紅喜事,把人死叫做白喜事,“鹽荒”子孫們再次以實際行動詮釋着,悲劇原來可以演化成喜劇。 於是自始至終關注日本抗震救災表現的一些精英們,在讚美日本人如何冷靜沉着,如何秩序井然,如何富於忍耐的同時,回頭檢視部分國人的“冷血”,散漫和“不爭氣”,不禁一生嘆息,大有千萬個當代魯迅站起來的架勢。只是一場未曾預料的核危機,使人們看到了日本人的決策乏力,進退失據,當事情變得越來越不可收拾,精英們的這種自我批判才變得不好意思起來。 誰要說中國人不明白人道主義援助的道理,咱肯定跟他急。《左傳僖公十三年》記載,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饑荒,向秦國請求援助,秦國大臣意見不一。秦國名臣百里奚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恤鄰,道也。行道,有福。”意思是說,各國都免不了受災。救濟災荒、撫恤鄰邦,是道義的行為。春秋時代的秦晉兩國,就好比今天的中國和日本,因為是鄰居,所以天天掐,要不怎麼會有“秦晉之好”。但面對天災,先人們早就明白幫助受援國其實就是幫助自己,人道主義援助是一項利人利已的“雙贏”行為。如果誰對小部分國人的幸災樂禍和袖手旁觀表示莫名驚詫,那不妨讓他看看四川地震時日本人網上的言論,也看看島國地震後對中國慷慨援助的反應。3月17號中國政府大出血,無償援助2萬噸汽油和柴油,於是有日本人說,“支那人的援助不要”,“小心爆炸”,“注意!今天給援助,明天就會占領釣魚島”...總之,只要你能發揮想象力,你就會知道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如果誰對這樣的言論小題大做,咱只能說要麼是他飲食過剩,要麼是他腦力不足。 近代以來,亞洲文明式微,中印日韓被稱為世界上最自卑的四個國度。這些國家自卑不自卑,從兩個方面即可看出。首先看他的普通國民是否以勢利眼看待外國。一方面以發達國家的國民行為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並因生活在國外而產生優越感,好的是好的,壞的也是好的,反過來又對經濟水平不如自己的亞非拉窮兄弟冷嘲熱諷。中國人的阿Q精神一發作,總是找印度王胡作墊背,這與日本人在歐美人面前裝孫子又在亞洲人面前翹尾巴,異曲同工。其次看他的國民是否非常在意別國對自己的評價。搶鹽行為一發生,部分國人精英不是細心分析事情發生的具體原因,而是習慣性地覺得在世界面前丟了人,現了眼,不好意思起來,於是各種各樣煞有介事的對國民劣根性的撻伐不絕於耳。就在中國人搶鹽的同時,美國人也在搶碘化鉀,不知道美國輿論界是否有關於哄搶行為使美國蒙羞的評論?只知道耀武揚威的第七艦隊,因為沾了一點輻射,置世界人民的嘲笑於不顧,馬上逃之夭夭。 從古至今,普通中國民眾可以說一指沒有以客觀理性的心態審視我們東邊的這個鄰居。曾幾何時,連李中堂這樣的人都認為日本不過是蕞爾小國,日本公使在北京被稱為老鼠公使。甲午戰敗之後,國人從盲目的自大跌入極度的自卑,從此之後對日本國民性的讚許甚至崇拜在國人心理中蔓延。二戰後日本再次從戰敗的廢墟中經濟崛起,加上中國大陸因為文革造成極度貧窮,80年代初國人的對日膜拜再次達到高峰。誠然,日本在近代以來的崛起,確實與其國民的憂患意識,團結精神,勤奮,認真,規規矩矩等優良性格密不可分,但是不能將這些優點絕對化甚至神化。看到人家團結憂患,可以想到自己渾渾噩噩,看到人家禮讓守秩序,可以想到自己素質低下,看到人家勤奮認真,可以想到自己懶散不爭氣,但不要因此認為中國要沉淪,並預言一代不如一代。一段時間,筆者自己也不能免俗。但是08年發生的川震卻給筆者上了刻骨銘心的一課。在那場突如其來的震災面前,國人表現的不是驚慌失措,自亂陣腳,而是舉國動員,上下一心。千千萬萬的軍人和志願者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驗證了一條真理:“中國人,總是在大的災難面前表現出驚人的凝聚力!”而那些軍人和志願者,大部分都是80後90後,他們的表現讓人看到“中國的青年一代值得期待(忘了是誰說的)。” 日本人在外人面前總是有意無意地展示他們的這些優點。但凡事有個度,這次大地震讓人們看到,當冷靜變成冷漠,自製變成麻木,規矩變成死板時,好事就會變成壞事。正如網友洛基山人指出的那樣,日本人的這種規規矩矩,謹小慎微的性格比較適合管理和應對可以預見的事情,但當國家發展或自然災害超出了可以預見的範圍時,這種性格的負面性就表露出來。這次核事故的應對失策,揭示了政客-財閥-官僚的僵化體制,不過是冰山一角,日本在過去之所以會“失去20年”,之所以在亞洲外交屢屢碰壁,不能不說與其國民性格的負面性有深層的關聯。 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這種性格?日本神話中說他們是天照大神的子孫,有人開玩笑說日本人肯定是天照大神最不喜歡的子孫,否則怎麼能把他們放到幾個又有火山又有地震的資源貧乏的小島上。其實,日本的某些性格優點正是這種相對多災多難的地理環境造成的,並非其人種有多麼特殊。在這一點上,地理環境決定論顯示了相當的合理性。與此類似,韓國和德國等一些的國家的優秀品質,似乎也可以從他們的地理環境和與此相關的長期歷史中找到淵源。但是這些單一民族的小國所追求的整齊劃一和凝聚力,往往表現出某種自私性和排外性,未必就是中美印俄這些多民族的國家學習的樣板。沙翁曾說,上帝造人,先讓他有一些缺點,然後才能為人。中國這個民族,如果都是缺點或都是優點,都不可能存在5000年。上世紀蘇聯帝國的整齊劃一和民族利己主義稍稍發作,就使世界深受其害,最終也葬送了自己。中國要具備的,是美國那種平時看似自由散漫,而一但生存面臨威脅時,又能爆發出驚人反彈力的民族潛質,將組織性融進多樣性,才是一個大國的魅力和潛力。日本人看不到這一點,就一廂情願地以為占領南京老蔣就會投降,打下太平洋艦隊美國紈絝子弟就會屈膝。 說到底,遵守秩序,做事認真,互相謙讓等等諸如此類的常識,本來就是一個文明富裕的社會的基本做人準則,只不過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生活和教育長期處在最低水準,才使這些行為準則在華夏大地成為稀罕物。但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從來就不是維繫一個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根本動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產生於她的民眾對其思想文化,歷史傳承和立國理念的認同。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學習重點。如果你是一個遊客,走馬觀花看了一些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買東西排隊的新鮮事,回去給自己同胞津津樂道倒也罷了,作為一個知識人學習工作在國外,如果對別國優點的認識只停留在這種水平,則未免太貽笑大方了。一個開放的國度,再學習先進科技的同時,應該虛心學習別人在發展經濟和治理國家中積累的各種經驗和教訓,而不管這個國家是先進還是落後。而那些細枝末節的東西只能是小學或幼兒園的學習內容。 中國人思想和文化的創造力已經在祖先那裡得到過證明,而中華民族所經歷的歷史,在其深度和廣度上更是一般國家所無法比擬。對於這些,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懷疑。中國當下真正面臨的問題,是缺乏一個讓普天下的中國人都接受和服膺的立國理念和共同價值觀。筆者是個堅定的普世價值論者,相信只有在體制上進行比較徹底的改革,中國發展的道路才能理順。但是,任何成功的改革,都必須以自信從容的國民心態為前提,中國近代以來各種各樣的道路和理念層出不窮,為何實行起來總是畫虎類犬?筆者認為,就是國民的自卑心導致的急功近利在作怪。我們看伊斯蘭教原教旨主義和恐怖主義,拒絕任何改革,把一切外來的東西視為洪水猛獸,顯得如此不可理喻。但是,歷史上伊斯蘭教徒並非如此。在13世紀以前,阿拉伯世界的發展水平遠高於歐洲,那時的阿拉伯人有充分的自信,當然也有充分的寬容。在中世紀,基督教的宗教審判和十字軍東征,和今天的伊斯蘭極端勢力何其相似!只有西方以文藝復興為開端奠定了文化和宗教的自信,才有新教改革的成功。筆者因此相信當中國的經濟發展是她的國民有充分的自信時,那些視若雷池的政治改革才能穩步推進。 請國人多點真正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