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
[典故]自古以来,红包原指压岁钱,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这是中国南方对压岁钱的一种称谓。压红能给人带来好运和旺气。后来随着文化的发展,红包被赋予多种含义,结婚聘礼也称呼为“红包”,朋友结婚送的彩礼也称呼为“红包”,乔迁、孩子满月各种喜庆节日都把“红包”带上,连钱财贿赂也叫送红包。
[虚伪处]送“红包”者,满心都带着五味情绪,感慨颇多忧郁愁苦痛苦不堪却仍要强笑欢颜,满脸堆笑;收“红包”者,收得“开心”,心里却估计着如何要在以后回礼送红包;或者估量着送红包者来意如何?
[相关词]礼尚往来、红色炸弹、包钱、彩礼、贿赂等。
[问题]红包,是中国传统礼数的象征,同时也成为了让很多人头疼心虚、阳奉阴违的问题。
【模特和明星】
[典故] 模特是个外译词,model。明星则是自娱乐界开始形成时就会有了。多少所谓的高级女模特和明星成了星级宾馆里的高级三陪呢?明里是名模和明星,暗里则成了富贾、名流、高官的掌中玩物?
[虚伪处]明里是明星,暗里是三陪;明里玩高调,暗里搞下流。
[相关词]三陪女、二奶、情人、高官玩物、名流、上等社会等。
[问题]或许某些所谓的显赫模特和明星,或许并不值得我们去推崇和景仰。
【英语等级考试】
[典故]英语是国际化的语言,强调学习英语自然重要。当时目前大学生必须强过等级考试,各大高校贯彻落实到底,甚至拿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作门坎。导致任何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见读得最多的学科就是英语。
[虚伪处]汉语等级考试设置给了外国人和少数民族;英语等级考试成了扼杀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工具。
[相关词]“哑巴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枪手”、“所有大学生都在专攻英语”、“ABC”、“英语流利汉语差劲”等。
[问题]当我们的大学教育把毕业生培养出来时,我们才发现,原来他们在学校里都只学到了半生不熟的英语,其他的专业学科都遗忘在校园角落里了。
【“点击率”与“好”】
[典故]我一个朋友在熬夜上网,他什么事都不做,不断地点击着同一个文章地址,他告诉我,他的发表文章点击率高就会被推荐成好文章可以获得高积分,事后第二天,果然不出所料,他的文章“点击率”名列第一,他名噪一时。
[虚伪处]高点击率下的东西或许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相关词]“高点击率”、“观众追捧”、“观众反响强烈”等。
[问题]很多时候,高点击率都是某些群体处于某种特殊目的和心理制造出来的,纯粹只为了炒作和利益罢了,“高点击率的东西”不等于“好东西”。
【“明星名流是弱势群体”】
[典故]没有典故可言。明星名流们他们住豪宅、开名车、吃山珍海味,四处溜哒游山玩水;一旦遇到问题和小挫折,他们就高喊:“给我们空间和自由,我们是弱势群体!”
[虚伪处]“穷的只剩下钱了”、“笑得只剩下哭了”、“强悍得只剩下弱势了”。
[相关词]“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其实,娱乐圈很累的”、“明星也不容易呀!”等。
[问题]你们吃点小苦就大呼小叫,那其他人贫病交加的百姓是不是都过得很快乐,很开心了?如果说你们还是弱势群体的话,是不是要把贫农、乞丐、遭遇不幸的贫困家庭、四处流浪的孤儿、智残弱障人们等当成强势群体?
【政绩报表】
[典故]一个上级领导要下访某百姓家,村级领导事先忙着把彩电、冰箱等挪到该百姓家里,见面词和警告都交代清楚了,领导一到,即可演绎“家家富足百姓欢乐”的假象。
[虚伪处]“根据报表数据显示达到小康水平”、“顺利完成任务”。
[相关词]“成绩”、“管理水平”、“能力”等。
[问题]上级领导和下层管理者隔着一层厚屏障——政绩报表;对于基层的冷暖,被蒙住眼睛的总部何处得知呢?
【电视节目制作】
[典故] 综艺节目和晚会的掌声是导演命令的;歌星唱歌是先录制好的;上台的观众是节目制作人员的“托”、现场获奖的奖品将被收回……
[虚伪处]假掌声、假奖品、假唱、假观众……
[相关词]“场景布置”、“观众反响热烈”、“节目成功”、“大奖被观众拿走”,“唱得非常好”等。
[问题]谁知道在节目在播放前,动了多大手脚来欺瞒我们观众的眼睛啊?
【新闻与报道】
[典故]新闻工作者本应反映民生民情,体现人间冷暖,呼吁正道仁义;可是很多新闻报道者们都是对新闻做手脚、玩猫腻、闭门造车,高谈阔论,不问实际。
[虚伪处]大吹大擂、高调乱谈,不问实际。
[相关词]“制造新闻”、“假新闻”、“策划新闻”等。
[问题]别当观众是傻瓜,面对失实无趣的新闻报道,观众们看在眼里,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