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诚松老人("两代人的代沟"作者)很有意思,我有几个问题要问她。
以她的年龄和知识水平,我真想知道她年轻时孩子是谁给带的。如果我猜得不错,不出老人,保姆,幼儿园全托三招,她老人家自己带孩子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当然她会用工作,文革等来当作借口了。
这位老人家是游走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高手。一个家庭无论按西方方式还是中国方式过都能达到一个大致平衡。怕的就是根据个人需要,一会儿东方传统,一会儿西方习惯。发挥余热帮带孩子时拿出西方盾牌,需要子女赡养时又祭出二十四孝图的传统。
中国文化中两代人的关系很不正常,孩子小时父母有权力自然要完全听父母的。孩子长大了,父母老了,这不要孝顺啊,要宽容啊,结论就是还是要听他们的。
诚松老人念念不忘要把对老人的待遇和对孩子的照顾放在天平上比一比。那好, 咱比一比,孩子想要的钱父母认为不必要的是绝对不能给的,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做的家务劳动是一定要做的,孩子如果跑到大家上逢人就说自己父母不好传回来恐怕饭都没的吃。
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成人之间的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是教养的关系。这两者完全不同。诚松在那里幻想保持长辈的尊严同时又得到孙辈般的生活照拂, 实际和她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伦理中游走只想取得自己合适的东西是一致的。
每个家庭的关系都不同,背景都不同,站在一个角度把自己打扮成道德警察的人只有失去自己的尊严。
饱汉不知恶汉饥,被慈爱父母养大的孩子那能理解被虐待儿童的心情。
所谓宽容啊,原谅啊,就和晋朝那个傻瓜皇帝问饥民没饭吃“何不食肉糜”一样。
出生在虐待儿童的家庭里的孩子,一般都要到二十多岁才能逐渐走出阴影。二十多年,那就是七八千天日日生活在恐惧,自卑,自恨,伤痛之中。这些童年的创伤经常一生的时间也无法愈合。
所以谈什么宽容,原谅。最好的选择就是大家离得远远的。将往事尽量尘封起来。
况且年轻时虐待孩子的父母,老了就变好了?感情是从来没有建立起来的,老了后只不过换一种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