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婆氏问了个很好的问题 --- 如果知道自己永远也成不了佛,你还修不修呢?如果我来回答,我说还会,还会生生世世去修。
学佛人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这可以算是遥遥无期的永远了。那什么东西能够支撑佛教徒历劫修行呢?
一个是“信”,首先是深信因果 ---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转换不空、因果循环不空、因果相续不空。另一个是“愿”,这是更为深刻也更为根本的。所谓的“初发心”,就是悲心大愿,那么“愿”究竟又是什么呢?在儒它是“志”,在西方它是“自由意志”,但儒家的志不够高远,西方的自由意志,只是为了自己。
菩萨修行,上求大觉,下化有情。也就是说菩萨修行的初发心是为了谁呢?是为了众生,不是为了自己,孔夫子的理想,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也是为了天下苍生,而不是为自已的。圣经曰:如今常存的有信、望、爱,只有爱才是最大的。然而不度自己就不可能度众生,所以要从自己开始修,修行是因,成佛是果,但菩萨发心成佛的目的是广度众生。地藏菩萨的悲愿,更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佛门发愿的四句偈(四宏誓愿),是所有大乘行者每天都要复习的,它要言不繁地概括了一个人为什么来学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 (他)
烦恼无尽誓愿断 (自)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无边、无尽、无量、无上,这些都是非量之量,不可言说不可思议,然而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虚空非大,心王最大。行者为什么修?为只为内心中生生不息的悲愿。
所以人间一切圣道、三教九流一切法,能够生生不息只在“感动”二字,邓丽君感动你,你就是她一生一世的粉丝;孔夫子感动你,你就是他一生一世的学生;耶稣感动你,你就是他永生永世的门徒;佛陀感动你,你就是他生生世世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