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忠言:中秋寄语—却道天凉好个秋 |
送交者: 逆耳忠言 2005年09月18日11:10:43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
北京今年的天气特别怪,该热不热,该冷不冷————进入五月却寒风料峭,中秋节前几天还是湿热难当。据气象部门说,这种古怪的天气是五十年不遇。好在中秋节前下了一场及时雨,暑热一扫而空,使人们的精神为之一爽,在凉风习习中迎来了中秋佳节。 依惯例,人们在花好月圆的中秋之夜总有点儿感慨要发。有观赏当空明月抒发思古幽情的,有思念远方亲人黯然神伤的,更有纵情诗酒不负年华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在这方面,东坡学士的一首《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中秋词的极品,至今无人超越的了。虽然没人试图在中秋词的写作上超越东坡学士,但人们的中秋感怀的兴头却丝毫不因为不能在中秋词的写作上超越东坡学士而稍减。不才如本人,每逢中秋节不论是感怀也好、应景也罢,总是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一篇东西,别人欣赏不欣赏暂且不论,自己却是敝帚自珍,挺拿着当回事的。然而今年的中秋之夜我却写不出什麽东西了,这倒不是我没得可写,而是我几次拿起笔都因为不想写而作罢。 原因何在呢?思来想去,理不出个头绪来。正好案头有本《稼轩长短句》,信手翻来,一首《丑奴儿》跃然纸上:“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不禁使我眼前一亮,若将辛弃疾这首词中的消沉情绪去掉,这难道不正是我在中秋之夜心中有话要说却几次拿起笔都不想写的原因所在吗? 说起来,人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就像一位科学界元老所说的那样是“由书本越读越厚到书本越读越薄”的过程,那些浩如烟海的厚厚的书本在真正学有所成的学者眼里随着学术造诣渐趋炉火纯青会变得越来越薄,最后变成只是薄薄的几页纸而已,登峰造极者甚至会像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那样不能用语言表述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道理是相通的,一个人领悟的道理越多,社会现象在他眼里就越简单,他就越觉得无话可说。也许我对这个世界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对其整体的把握几十年如一日的求索导致了思想境界的升华,这使得我自然而然地觉得这个一般人看来错综复杂的世界原来如此简单,以至于简单得我都不想评说它。套用辛稼轩的那首《丑奴儿》,真可谓“少年不识世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胡诌。 而今识尽世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难道不是吗?今年北京的中秋之夜真的很凉爽,人们在经历了那种该热不热,该冷不冷的五十年不遇的怪天气的煎熬之后,在中秋之夜能够与宜人的清风明月为伴,这真是天大的造化啊。 唉,说不想写什麽东西却不知不觉地违背初衷扬扬洒洒地写出了上述文字,但考虑到主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半神半人的古代哲学家老子也违背初衷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我这个肉眼凡胎之人也就不必太自责了。呵呵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