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求法的过程中,不能离开四想,如《华严
经》云:“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于法作妙
药想,于善知识作明医想,于精进修持作医病想。”
首先要把自己当作病人,无始以来被业和烦恼束缚着
相续,所以是病入膏肓的患者;把佛法当作妙药,依
此可治愈自己的疾病;把求法对境——善知识当作医
术高明的医生;自己精进修持当作治病。
《如意宝藏论》引用《十法经》的教证也讲了求
学过程中该怎么样想,阐述了不少这种思维方法。还
有《窍诀宝藏论》讲了依止善知识的六种想75,即作
商主想、船夫想、长官想、护送者想等。记得在《菩
提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大师也讲了六种想76,前
四想与《华严经》的说法相同,后两种想是“于如来
所住善士想”、“于正法理起久住想”,也就是说:现
在末法时代,虽然无缘亲见佛陀,但佛法依靠善知识
来传讲,遇到善知识跟遇到佛陀无有差别;正法教理
要想久住世间,必须要如理讲闻,不但自己毫无错谬
地受持佛法,还能带动他人也如理受持,如此正法逐
渐会住世兴盛。 (摘自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pifu01注:俺已经知道有人会说:“你才有病,我活得好好的,为啥要把自己看作病人?”
然后俺就会想到“寡人无疾”这个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