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柳樹
送交者: 江南憶 2022年04月01日13:32:09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04年初春, 去德州的Plano出差。這個南部小城, 已經春意盎然, 繁花四開,

柳絮飛舞了。這是我第一次在北美看到這麼多的柳樹,從那時起, 柳樹就成了我

心中的一個想念。


小時候, 上海是少有柳樹的, 到處都是梧桐。楊柳的最早印象,來自於"水滸

傳”中魯智深倒拔垂楊柳,這個和尚夏天煩燥,就把一顆好樹給拔了。那時覺得他

力氣很大,倒沒有別的想法。長大後念了許多古典詩詞,對楊柳樹就越來越喜歡了。

日常生活中見到柳樹, 已是到了師大的日子了。春夏天裡,晚飯後去圖書館,經過

麗娃河畔,兩岸楊柳成蔭,蟬鳴和蛙聲四溢。


人們常提到詩經里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就是說的柳枝隨風舞動的婆娑樣子。

依依兩字,用來形容江南女子,是需要一些想象的。至於女人擁有了柳眉、柳腰,

那一定會討人喜歡的。


最出名的詠柳詩, 應是唐朝詩人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

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柳樹和着江南的春天、春風、春雨,一夜綠遍

大地,實在是一種生命和希望的象徵。


在中國古老詩詞中, 楊柳也是一個纏綿、傷感的意象。因為“柳”、“留” 相諧,

自漢代起盛於唐宋,人們就有親友離別、折柳相贈的習俗。“遠客折揚柳,依依兩

含情。” 唐時長安城東灞水兩岸遍植柳樹,灞水之上的灞陵橋, 就是當時古人折

柳送別的著名地方,有“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句。那“灞橋別柳”, 就成了

離情別怨的典故。而柳岸,也成了人們分別地方的代稱。“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

曉風殘月。” 這種離別的情景,我們現在是很難體會了。


古人傷別之詞, 我們一定還記得,“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渭

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曾栽

楊柳江南岸,一別江南兩度春。遙憶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這依依

的楊柳,映襯了古來今往許多對人、對事、對物的留戀之情。


說到柳樹,還讓人想起一個女人的名字,她就是明末清初的秦淮歌妓柳如是。她的

名字,來自於“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她的風華、才氣、名節,後

人常會念及,誠所謂,人中柳如是, 是如柳中人。


也許,柳樹最能代表我們江南了,風景秀美、人物風流。想一想, 那楊柳輕揚的亮

麗風姿,那無心插柳的頑強生命。


背井離鄉,已經很多年了。“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明年開春的

時候,就在我家門前種一顆柳樹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貼個照片,被猥瑣老漢追着罵得烏煙瘴氣
2021: 雪松
2020: 華春瑩版的外國也有:
2020: 如果美國控制不住疫情,那麼民主體制好
2019: 天下足夠大,放的下許章潤教授的書桌
2019: 醫學院分幾種
2018: 法律的平等和不平等
2018: 萬維發文:美國無貿戰底氣
2017: 又看了一遍老陸和扣扣的文章,
2017: 包克思的觀察蠻符合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