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人以有人格為貴,天以無人格為妙---東海客廳論蔣慶
送交者: 余東海 2022年04月17日20:56:4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人以有人格為貴,天以無人格為妙---東海客廳論蔣慶

余東海

 

【道眼】《蔣慶:《論語》之“天”全為“人格之天”考》開頭說:“近世以降,國內儒學界受西來之人文主義、啟蒙思想以及哲學觀念論影響,昧於儒學之實際,以“心性儒學”概儒學之全,遂普遍否定儒學具有宗教維度,即否定儒學之宗教特性。其最要者,乃罔顧儒學經典明載之事實,否定儒學信奉之“天”具有人格特徵,即只承認儒學中存在“心性之天”,不承認儒學中存在“人格之天”。其結果,遂以“心性之天”為儒學超越性之唯一表徵,儒學即成為世俗之人文主義儒學、理性之啟蒙主義儒學以及哲學之觀念主義儒學,最終使儒學喪其本來面目,不復為信奉“昊天上帝”之超越神聖之儒學矣!”

東海曰:句句都有問題,簡單說明三點。其一、古今儒家否定天有人格,與西方影響無關。西方文化知人不知天,政治有法沒有禮,相比仁本主義,粗淺一目了然。其二、否定天有人格,並非否定儒學之宗教特性,只是不許其一性獨大耳。其三、將人格賦予天,恰恰是否定了天的形上超越性。天有人格,就與各種人格神、人格鬼大同小異了,何談超越。

 

【道眼】多年來多次見某些學者包括儒家學者,把兩漢時代說成人格天信仰占主導地位的時代,董仲舒當成天有人格論的代表,都是誤讀。蔣慶在其新作《論語之“天”全為“人格之天”考》中說:“縱觀兩千多年之儒學史,“人格之天”信仰有其占主導地位之時期,兩漢之經學時代是矣。雖然上述五次挑戰使儒學“人格之天”信仰遭受沉重打擊,卻一直有儒者逆“去人格之天”之眾流而堅守儒學“人格之天”之純正信仰,使“人格之天”信仰成為儒學另一源遠流長之學術正統。漢之董仲舒、鮑宣自不用說(當時黃老影響仍甚),宋之趙挕⒚髦跗粼⑶逯砣裼朊癯踔滌形祿勒亂約爸詼嗬裱Ъ揖Ъ沂瞧灄笳咭病!包/span>

東海曰:把兩漢時代說成人格天信仰占主導地位的時代,是歷史誤會。孔子之後,人格天信仰就已經徹底喪失主導地位。歷代聖賢大儒,對此皆有正見。把董仲舒、陳煥章看成天有人格論,純屬看朱成碧想當然。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論、“天之仁無窮極論”都符合易經太極大義,並不指向天有人格。陳煥章更是彰明昭著地明確宣示天無人格。吾在《性即天論》一文中指出:“值得一提的是,民國倡導孔教的陳煥章亦持“性即天論”。他說:“夫道一而已矣!一者何也?曰仁也。仁,天心,故仁即上帝也。以宗教家言之,則名之曰‘上帝’;以哲學家言之,則名之曰‘元’;以倫理家言之,則名之曰‘仁’,其實一也。上帝為孔教之主腦,仁亦為孔教之主腦。故《尸子》曰:‘孔子主仁。仁為天心,亦為人心,故欲盡人以合天,則求仁可矣。’然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我欲求仁,將何所着手哉?《論語》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故恕能盡仁之方也,《中庸》曰:‘忠恕違道不遠。’《論語》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能盡忠恕之道,即能盡仁之道,亦即能盡上帝之道。故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此之謂也。”

顯然,陳煥章與程朱一樣,將元、 太極、 大一、上帝、仁、天心劃了等號。這一點,恐怕大出主張儒家宗教化而“性外拜天”的蔣慶之意料。

 

【道眼】世出世間,道器而已矣。非道則器,宇宙萬物包括陰陽二氣,包括生命和意識,無非器也。至於儒學佛學哲學數學科學一切學術,更屬於器。下學上達,下學於儒才能上達於道。不知道,難免認器為道而自外於道。吾將荀子、蔣慶定位為儒門外道,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的。儘管荀子是戰國晚期最優秀的儒者,蔣慶是馬時代最優秀的儒者,但他們同樣不明於道。這裡不明,無論學問如何淵博,品德如何高尚,影響如何巨大,終究無法入儒家之室也。

 

【道眼】要將儒家宗教性功能和宗教化追求區別開來。信仰天道,宗教性也;信仰人格之天,宗教化也。信仰聖人聖經,宗教性也;信仰教主及其著作,宗教化也。康有為身上,教主心態就表現得比較明顯。其學術問題重重,良有以也。

但是,康有為問題再多,尚未幼稚到信仰人格天的地步。在《春秋董氏學》康有為在引用了《易經》“大哉乾元乃統天”後,指出元為天地之本:“孔子之道,運本於元,以統天地,故謂為萬物本始終天地。”又言:“元為萬物之本,人與天同本於元,猶波濤與漚同起於海,人與天實同起也。然天地自元而分別有形象之物矣,人之性命雖變化於天道,實不知幾經百千萬變化而來,其神氣之本由於元,溯其未分,則在天地之前矣。”可見康有為對於形上天道的認知與孔孟相符。其對天道的某些擬人化說法,不足以為信仰人格天的證明。

 

【道眼】把董仲舒當成“天有人格論”的代表,更是大誤。董仲舒言:“故元者為萬物之本,而人之元在焉,安在乎?乃在乎天地之前。故人雖生天氣及奉天氣者,不得與天元本、天元命而共違其所為也。故春正月者,承天地之所為也,繼天之所為而終之也。其道相與共功持業,安容言乃天地之元?天地之元奚為於此?惡施於人?大其貫承意之理矣。”又言:“惟聖人能屬萬物於一而系之元也。終不及本所從來而承之,不能遂其功。是以春秋變一謂之元。元,猶原也,其義以隨天地終始也。”(《春秋繁露·玉英》)

可見,論及萬物之起源,世界之根源,董仲舒與孔孟一脈相承,皆直承於大易。其信仰的天即是元,分而言之,乾元坤元;合而言之即太極,也可以用乾元代表。這個元也是對於“一”的形容:“《春秋》謂一元之意,一者萬物之所從始也,元者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春秋》深探其本,而反自貴者始。故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萬民,正萬民以正四方。”(《漢書·董仲舒傳》)所謂大始正本,就是對一元大大尊崇和正確解悟,如此為君才能正心,為臣才能正君心,然後百官萬民四方一切得正。

 

【道眼】子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蔣慶引以為“人格之天”的證明。東海曰,不足為證也。獲罪於天就是逆天地、背天逆理。天之降福降禍,是天理之當然,因果之必然,並非天有意為之。孟子說:“莫之為而為者,天也。”正因為天無人格,其降福降禍,在現實層面具有不確定性。故人類必須盡人事,將天道落實到人道和政治中去,以禮法政令揚善罰惡,作威作福,此之謂替天行道。將形而上之道化而裁之,推而行之,舉而措之天下之民,這就是君子的事業。

 

【道眼】東海嘗言,人以有人格為貴,天以無人格為妙。人無人格,就不成其為人;天有人格,便不成其為天。蔣慶言,儒教文明信仰之人格神是具有不完全人格特徵的准人格神。這變成“天以有人格而不健全為貴”了,嘿嘿。不過,蔣慶這個說法用來指仙佛鬼神,或許不無道理。不具有人之全部特徵,只具有人之部分特徵,這不正是大多數仙佛鬼神的特徵嗎?

 

【有感】持人格神論和准人格神論的儒生,都屬於宗教儒。這類儒生古雖有之,於今為烈。他們的一大愛好是將儒學的宗教性無限擴大,致力於宗教化乃至政治宗教化追求,高推天權而忽略人權,倡導王道而輕蔑自由,輕蔑西方現代文化和文明。同時抬舉西方宗教,將耶伊兩教與王道政治相比附。

 

【答客】儒家的宗教化努力已經持續二十年,從實踐角度看,無疑是失敗,代價與收穫完全不成比例,堪稱慘敗。炎平廳友言:“儒學宗教化探討了二十年了,我一開始就參與着,最初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尋找出路,也是為了與佛道基督等抗衡,有點像康南海的思路。以宗教形式壯大力量。但是一直停留在理論階段。這已經很能說明問題了,理論依然在論證和設想,但是實踐已經初步給出結果了。”東海對此深有同感。無論為儒家事業計,為中國未來計,都有必要總結經驗吸收教訓,及時修正理論偏差,重新校正事業方向。

 

【答客】楊鵬廳友言:“人類用各種概念來描述這種主客合一的力量,稱之為“上帝之邏各斯”或中國的“天之道”。“天”為根本“意志”,“道”為基本“秩序”。優秀的心智,“意志”與“秩序”合一,祈禱以感知“意志”,科研以發現“秩序”。”( 楊鵬:嘗試用邏輯描述信仰)東海曰,儒家天道超意志,與宗教家心目中的天大不同。不過,蔣慶的“天有人格論”與西方宗教家的“天為意志論”可以共鳴。或許,這就是民間儒學界二十多年宗教化追求的根本因吧。

 

【道眼】蔣慶為公羊學名家,但對天道的認識卻有違公羊學。承馮志認為,公羊學中的最高主宰是抽象的天,公羊學信仰主宰之天,同孔子、孟子一致。公羊學底層是多神體系,包括皇天大帝、五方五帝、四海諸神等等。(大義)此言不錯,但不僅公羊學如此,這本是儒家的特徵。蔣慶的問題是將孔孟取消的人格重新強加給天,故吾稱之為宗教復辟。其說二十年來,誤導世人匪淺。十幾年來吾試圖糾正,陸續有文章異議,奈何泥牛入海,毫無影響,故前不久集中火力、指名道姓大批多篇文章。今見其復推出《論語之“天”全為“人格之天”考》一文。略覽開頭,似更進一步地強調了天有人格。固哉,可為長嘆息也。有志於內聖學者,不妨對照蔣慶和東海的文章深入思考之。

 

【答客】心性之天兼具內在性、超越性、主宰性和神聖性,心性之天即主宰神聖之天。伯勤廳友認為:“宋儒為別於主宰神聖之天,而有義理心性之天之謂。而古聖人所本之天,自是主宰神聖之天,此可無疑。昔黃宗羲亦批宋儒之高抬心性義理之天而卑主宰神聖之天有誤。”

東海曰:此言有誤。大程子言:“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之可聞。其體則謂之易,其理則謂之道,其命在人則謂之性,其用無窮則謂之神。一而已矣。”小程子言:“乾,天也。天者,乾之形體;乾者,天之性情。乾,健也,健而無息調之乾。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天且弗違且也。分而言之,則以形體謂之天,以主宰謂之帝,以功用謂之鬼,以妙用謂之神,以性情謂之乾。”(《程氏易傳》)天、乾、道、性、神、帝,一也,異名同指,都指心性之天。注意,在人為性,在天為道,性即天道,此非宋儒的獨創之說,而是孔孟的一貫之旨。

 

【答客】從容廳友言:“存有論如捨心性作為終極本體,只是一種理論假設,可思而不可知,唯心性論可通過實踐,通過逆覺而得體證。所謂人格神人格天等說法,可作情執未盡,妄見未消者,一時之接引方便。逗引群機,為止小兒啼,姑作方便說,亦無不可,但不應在心性論外,說另有人格神人格天與之平行,或更以一神論凌駕心性論,凡此皆學不見道。這才是第一義的基源問題,儒佛耶的教內名相,則屬第二義問題。”東海曰:然哉然哉。唯有必要指出一點,人格天論,於佛道不妨用作一時之接引方便,於吾儒則萬萬不可。儒家至誠,以誠為天道,以誠之為人道。於此第一義的基源問題,不容假設,不許方便,不能從權!這裡略有動搖,一切不可收拾矣。

 

【道眼】萬物資乾元以始,萬物資坤元以生。乾坤二元統於太極,太極即道體。五經中的昊天上帝之類,都是道體的擬人化表達。孔子曾說:“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孔子修詩書定禮樂的時候,述而不作,保留了原作中某些將天道擬人化的話語,同樣是去人格化而觀其德義。《易傳》為孔子晚年親作,乾文言、坤文言可以視為聖人對性天問題的終極論定,永為儒家定論。注意,天無人格論和人格天論,在第一義上是不可並列的,就像性善論與性惡論在第一義上不可並列一樣。只有昧於性者,才能孟荀同尊;只有昧於道者,才會臆測天道時而無人格,時而有人格。

 

【道眼】儒家性善論和天無人格論的性天,都是就本性和道體的第一義而言。本性至善,無礙習分善惡;道無人格,無礙鬼神有人格。而且,唯有無人格的天,才能化現宇宙生命萬象。准人格神論和人格神論,精粗有別,同歸於錯,同樣不知道,同樣是夷天道為人格神和准人格神,就像唯心論與唯物論精粗有別而同樣不知道一樣。不知道,就只能在形下現象界打轉轉。

 

【道眼】唯物論和無神論與天無人格論格格不入,背道而馳。儒家承認鬼神的存在,鬼神有人格,是有神論;同時否定神本論。儒家是仁本論,也可以稱為天本論,仁即天故,萬物天生故。天無人格和萬物天生,相輔相成。發現不少人分不清有神論和神本論的區別。儒佛道都是有神論,但不是神本論。西方宗教才是神本論。在神本論中,神是造物主,人是神創造物在有神論中,神與人都屬於生命現象。

 

【態度】政治化才是儒家正道。儒家政治化,政治儒家化,走仁本主義新王道,是中華民族最正確的道路選擇,是儒家群體最正義的政治追求,也是馬幫最好乃至唯一的出路所在。為了實現王道大願,又必須先將言論權、結社權、教育權追求到手。這才是當務之急。舍此而別求,皆舍本而逐末,甚至走上歧路。儒家宗教化就是典型的歧路,姑不論浪費時間精力人才資源又走不通,僥倖走通了,儒家與佛道耶伊平起平坐了,無異作繭自縛,非儒家之福也。

 

【態度】面對蔣慶思想,吾堅信自己正確而對方有偏,就像面對馬幫堅信自己正確而對方大錯一樣。故不能不辯,不能不指出問題,展示正義。這是不可推卸的文化責任。至於他人聽不聽,讀者明不明,對方理不理解,皆非所計也,順其自然可也。前者是盡人事,後者是聽天命。

【態度】關於天道有無人格,吾與蔣慶針鋒相對,讓一些儒友不知所措,或表示難以判斷,或直言比較認同蔣慶,都很正常,不必在意。蓋性天問題堪稱儒佛道三家最大最高的問題,不是一般儒生輕易可以弄懂弄通弄明白的。孔子尚且四十不惑,遑論他人。故在真切體悟之前,虛言無益,說有說無,皆屬空談妄言。學有次序,不宜躐等,若無實得,理當存疑。

 

【態度】否定某人的觀點並不意味着否定某人的一切,否定某人的某個觀點並不意味着否定某人的所有觀點。這是最通俗的常識。不明此理,一切理義之爭都難以進行。可惜一些一根筋兩極管思維者真的不明此理。就拿蔣慶來說,吾為責任感所驅使,對其幾個觀點進行批判,僅此而已。聞者不可因此否定其文化功勳的重大和其它大量思想話語的正確。2022-4-16余東海集於青秀山下獨樂齋

首發於北京之春http://beijingspring.com/bj2/2010/280/417202253726.htm轉載請註明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放到今天胡適的下場不比愛潑斯坦好
2021: 天下第一的大宋——讀《儒家政治的時代
2020: 反華樊女士,她媽媽在美國感染新冠但被
2020: population death rate排名
2019: OOPS的邏輯(動態過程)- 建築和聖物
2019: 推薦一部印度劇Delhi Crime
2018: 白菜,抽空看看心理醫生
2018: 茶館還是那個茶館,
2017: 民主朋友和我都批評老習,但句型不一樣
2017: 陸小民:人民的名義已經看完了, 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