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不恥下問”可以休矣
送交者: 湮滅之城 2022年12月01日18:10:06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t015205c6a90046b13c.jpg

李鴻章全家福


孔子有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這裡的“不恥下問”,意為不以向地位、學問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是形容某人謙虛好學的地地道道的褒義詞。

然而略微品味,這成語其實隱含有提問可恥的意味。因為提問本身就代表着提問者的淺薄無知,尤其是當提問出自所謂有身份的人時,似乎更需要比常人更多的勇氣。

所以才有“不恥下問”這樣的勉勵一說。

有記載,熟悉洋務的晚清重臣李鴻章曾有一軼事。一日,當他聽說兒子即將被派往葡萄牙出任公使時,表現出分外的疑惑與詫異,隨即,一句問話脫口而出:

“怎麼,難道葡萄也有牙嗎?”

相信今人聽到這句問話恐怕迅即被雷到,至少會引來人們的一片嘲笑。

如此顯赫的中堂大人,竟在大庭廣眾之下貿然提出一個在大多數人看來十分淺顯的問題,自然被人貽笑大方,或笑其無知,或笑其無顏面地“露怯”,總之,提問得愚蠢,有失體統。

所以,李中堂的這一問,無異於自尋其辱。

本來,對於不懂或者有疑問的東西坦然提問,是求知之人的正常反應,是常識。然而這種看似簡單的常識如今卻成了我們難以面對、羞於面對甚至不敢面對的大問題!

豈不見在現今的課堂上,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情形:

面對老師所講,相對於外國學生而言,國人常常羞於提問,或不敢,或不屑。而面對老師的提問,國人很少主動作答,偶爾被逼到牆角,只好倉促應對,窘相畢露。

這可看作是國人的一種習慣或“傳統”吧。

難道是真的沒有問題?實際情況可能正相反。

如果再進一步探究,李鴻章的這個“千古一問”,其背後說明了什麼?

我想,除了表現出其求得真知的樸素態度外,更投射出他內心所具有的強大自信!

沒錯,承認自己無知恰恰是自信的表現!

每個人都是從孩童過來的。天真無邪的孩童從來不忌諱發問,在他們看來,周遭世界新奇無比,都是自己沒見過的,於是問題猶如連珠炮般地投向父母,常常弄得大人猝不及防,疲於應付。

所以就有了“十萬個為什麼”。小時候總覺得十萬個已經多得數不過來,如今看不懂的東西何止“十萬”!

可惜,我們的孩童一旦長大,這項童子功基礎上算是廢了。

究其原因就是:在我們傳統文化的教育中,無知是一件可恥的事。

可在一個人一輩子的成長中,不知道的事兒會始終伴隨左右。結果到了成年,“無知”成了負擔。

從某種意義上講,國外基礎教育與國內的最大不同就是:面對眾多的知識與學問,當然包括浸淫其中令人司空見慣的眾多社會現象,人們從小會養成一種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習慣。

提問,是人的個性化表達,是個體的人獨立思考的必然。人類文明正是在一系列無休止的質疑中發展向前的——因思考而發問,因發問而澄清,因澄清而進步,因進步而自信,又因自信而更加大膽地質疑、提問,即使提出的問題淺薄而荒唐也在所不辭,如此往復,否定之否定,螺旋式向前。

一個人也罷,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罷,皆如此。

因此說,提問是常識,更是一種能力,是人類創造性的前提,其背後有着強烈的自信心作為支撐。

然而,不知什麼時候,人們忽然發現:現實環境中常常遇到的情形是:提問受到限制,質疑反受質疑,對許多問題的探討與表達越來越多地面臨一個個人為的禁區。而在這些禁區中,提問與質疑是要承擔後果的,當然,不是承擔言論自由的後果,而是可能的因言獲罪和因提問獲罪。

結果,就有了“皇帝的新衣”。然而還不僅僅如此,“皇帝的新衣”似乎還有着人們需要忌諱的標準與邊界。而現實環境中,真正困擾人們的是:提問的邊界在哪裡?又究竟是誰有資格確定這些邊界和禁區?確定這些邊界與禁區所依據的標準是什麼?……

多倫多大學教授、心理學家皮特森(Jordan B. Peterson)在他的《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ate Chaos》一書中,談及言論自由的邊界問題。當然那是在言論基本自由的大環境下:

言論是否應該有適當的邊界?這邊界如何規定?規定能否具操作性?實施的後果可能帶來什麼?

……

與之相比,我們的狀況仍停留“該不該提問和允許不允許提問”的低層次上。這當中,既有自身的“知恥”而退後,又有統治者強加在頭上的諸多禁忌。

一旦人們長期處於一種下意識地迴避提問甚至“厭惡”提問的緊張狀態時,以及人們對提出問題的人群起而攻之時,提問的功能將會退化,思考的價值會逐漸失去,而缺少質疑的聲音又將會使社會發展的張力盡失,造成潛在的動盪加劇(不質疑不代表沒有質疑),猶如一隻沒有排氣閥的壓力鍋,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爆掉!

如此,何談創造?更何談自信?

願提問與質疑,能夠在自由寬鬆的社會治理下成為社會的常態,而非李中堂的“千古一問”。

願我們的社會在不斷思考、不斷提問、不斷學習、不斷質疑中,克服其短板與不足,從此進入健康的、充滿活力的良性循環。

願國人在提問與質疑中獲得知識,增強自信,真正地擁抱真理。

當然,願“提問”真正回歸常識,成為一個維繫社會健康發展的應有表達,因為那是一個社會創造力的源泉!

 

【又及】

此文系三年前舊作,卻不知為何近日遭微信公眾號管理者刪除,通知稱:此文涉嫌違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違反《微信公眾平台運營規範》。

近年來被槍斃、刪除的小文已有若干,常常不知所以。

重新瀏覽一遍,發現可能是“皇帝的新衣”惹的禍。三年前不犯忌,三年後犯忌,說明言論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也說明是會算舊賬的

現不妨發在這裡,是非可以公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化學專業危險?投毒案又起!
2021: 劉蔚, Wei Liu: 歐美國家取消了給中共
2020: 驢唇不對馬嘴的右派公知來到雞油世界稀
2020: 猜猜看,奧巴馬現在被關在哪裡?
2019: 你愛國嗎?或者說,你大談愛國嗎?這是
2019: 我受邀參加美國國會議長俱樂部
2018: C位那個看着不錯
2018: 新消息!
2017: 水扁,說假話要下勾舌地獄的。薄西來上
2017: 聽我親愛的巫婆子唱歌看她的半身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