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小議“三鄉行動”
送交者: 雲鄉客 2023年04月09日14:31:2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今年 2 月中,廣州市召開了一個動員會,由團省委正式發布《廣東青年下鄉返鄉興鄉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三年行動》(下稱“三鄉行動”)。由於這個行動暫定三年,將會牽涉到 30 萬年輕人,接近當年廣東省“上山下鄉”運動中的“知青”總人數(附註1),因此值得小議一番。我們先來看看這 30 玩的數字是怎麼來的。“南方日報”這麼樣表述:

“三鄉行動”明確,到2025年底,我省將累計組織10萬名青年下鄉幫扶、聯繫服務10萬名青年返鄉實踐、培訓服務10萬名青年提升興鄉技能,力爭實現帶動1萬名青年入縣下鄉就業、培育支持1萬名青年縣域創業,通過“三鄉行動”,不斷推動人才回歸、資源回鄉、項目回流,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這個“三鄉行動”給人們帶來一個直接的疑問:“這是上山下鄉運動 2.0 版嗎?”

仔細研讀這個行動計劃,可以說主觀願望大同小異,實際操作起來卻變數極大。先說它與“上山下鄉”運動相似的地方,“三鄉行動”同樣是為了把城市青年疏導到具有更大安置空間的村鎮、縣鄉去,緩解城市的就業壓力。不同之處卻是,如今農村裡的土地,不再由公社集中控制,沒有辦法把這些年輕人統一安置,也不再是把這些城市青年當作農用勞動力。這個“三鄉行動”的方案大綱相應調整為“組織青年下鄉幫扶、聯繫服務青年返鄉實踐、培訓服務青年提升興鄉技能”,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提供助力。具體一點地說,就是希望形成“城市青年下鄉、在外青年返鄉、本土青年興鄉的人才集聚效應”,目標是“到2025年基本實現省級有平台、市市有支撐、縣縣有載體、鎮鎮有隊伍、村村有能手”。至於什麼是“高質量發展工程”則似乎並沒有既定範圍,大概是因地制宜,抓到什麼是什麼吧。

“南方日報”和“羊城晚報”在同一時間為“三鄉行動”提供了如下一些範例。

廣東高校畢業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志願者何藝珊,開展鄉村振興志願服務。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通過多渠道宣傳,使得黃田鎮砂糖橘的銷售成交量比往年增加約 6.25%;志願者馮靜裕在入村調研走訪中,與村民交心幫助解決生活困難;服務於惠來縣鰲江鎮的志願者鄭妙鸞,協助工作隊成功引進水果玉米種植、推動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建設;在清遠市佛岡縣龍山鎮的志願者梁宙,盡心幫助村民進行核查補償工作……廣東連續兩年累計招募 5000 名大學生到粵東西北開展高校畢業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行動,助力駐鎮幫鎮扶村,培訓了超過 2 萬“領頭雁”返鄉創業高素質青年農民。

梅州共青團聚焦城鄉協調發展難題,組織高校畢業生志願服務活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共青團梅州市委員會書記廖瓊慧介紹,梅州現有鄉村振興在崗志願者 631 人,已覆蓋 104 個鄉鎮和 100 個鄉村學校。

上述例子毫無疑問都是些足以鼓舞人心的故事,然而若說“三鄉行動”是要把 30 萬年輕人都以志願者的形式來實現所謂的“人才集聚效應”,明顯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那麼所謂的“省級有平台、市市有支撐、縣縣有載體、鎮鎮有隊伍、村村有能手”是不是要有些具體的措施配套呢?想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都有一筆“安置費”,據說各地數額有異,也並不直接交到知青手中,但起碼對承接單位作出了一定的補償,為知青融入當地環境起到了過渡性的緩衝作用。

據報道,“聚焦城市青年下鄉,廣東共青團將繼續實施廣東高校畢業生志願服務鄉村振興行動,每年派遣 10000 名志願者到粵東粵西粵北重點幫扶鎮開展 2 年至 3 年志願服務。”

我願意相信每年都能夠找到 10000 名志願者放棄應聘就業的機會,投身這項偉大事業,於是離 30 萬下鄉青年的目標只剩下 27 萬了。不過,廣州市當年的“四年戶口保留證”事件令我留下了心理陰影,萬一 2 至 3 年以後形勢有變,這些年輕人豈不是要一輩子當志願者了嗎?

接下來要說到“每年組建 1000 支“三下鄉”重點團隊服務縣鎮產業發展,以“下鄉對接、長期跟進”的形式,為重點項目、科技攻關、創業幫扶、青年培育等提供支持”。每支“三下鄉”重點團隊由多少人組成語焉不詳,暫且不論。啟人疑竇的是,難道重點項目、科技攻關都搬到縣鎮去了嗎?至於“創業幫扶”,卻又似乎與省政府“落實農民工穩崗就業、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就業等支持政策”產生了衝突(附註2),客觀上造成城市下鄉青年與返鄉入鄉農民工們爭搶創業就業機會。若果不能解決這個矛盾,可能會帶來很嚴重的後患。

還有“每年組織不少於 30000 名大學生返鄉實習實踐”,具體是到企事業單位還是私企“實習實踐”,工作性質和待遇如何?作為受眾的“下鄉青年”,想必也是要考慮的因素,必定要落到實處,絕不能虛晃一槍,敷衍了事。

上面所提到的,基本上是推行“三鄉行動”將會遇到的狀況,如果沒有足夠的應對方案,這項行動很可能會以“雷聲大,雨點小”收場。今時今日,再用“上山下鄉”時期,讓適齡城市青年的家長停工停產,進入“學習班”深刻理解“上山下鄉”偉大意義,動員孩子“到農村去,到邊疆去”,想不通就不能“畢業”,返回工作單位的手法大概不能再用。有關部門準備好了嗎?

以上是我作為一個“上山下鄉”親歷者的反思和顧慮,或許與廟堂上袞袞諸公的雅樂有點不協韻,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附註 1:“南都廣州”2007 年刊發的“口說歷史”,前“廣州市知青辦副主任”楊豐講述“知青辦”往事的背景資料顯示:

據《廣州市志》“大事記”記載:1976年12月22日,市委召開紀念毛澤東主席關於“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指示發表 8 周年大會。8 年來,廣州市已有知識青年34萬多人上山下鄉。奔赴分布於全省(包括現在的海南省)的 202 個國營農、林、茶場,以及農村插隊落戶。

到1970年底,廣東省上山下鄉知青達40余萬人。

附註 2:中共廣東省委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做好 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吳語、無語
2022: 俄蒙、烏蒙回歸他們祖先,合併一國,基
2021: 發個正經貼子,中國末代狀元劉春霖的書
2021: 我還有個研究成果在有生之年興許或得諾
2020: 起底譚德塞,和Next較個真
2020: 對錯眼,給儂窺窺人家洪常青是怎麼指路
2019: 一直潛水,被點名了出來澄清本馬甲與白
2019: 誰有資格評論言論正確與否?(顏雪明)
2018: 明城女兒發表論文有感
2018: 川習貿易戰的啟示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