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王姐为我偷书 (一)
曾华 写于二零二零年五月十一日
小时候的我有两个最大的爱好,一个是看书,另一个是吃糖。气人的是这两样现在看来最容易不过的事情,在当时就是那么的难。那个年代不仅生活物质匮乏,精神粮仓也是空空如也,人们能够接触到的书籍报章杂志非常有限。心思重的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些自卑,我一直就想不明白,为什么我喜欢什么,就得不到什么,越是想要得到的东西,就离我越远,好像是老天爷故意作弄我似的,尽管我每天都在努力的做个好孩子。
我最爱的人和最粘的人是妈妈,最怕的人是爸爸,可是为什么偏偏在我最需要母爱的时候,妈妈必须与我们分开,长年留在四川省西昌县河西区工作,我们家三个小孩子又不得不与身患重病的爸爸生活在成都,那年我还不满六岁。父亲的严厉让我敬畏,没有让我可以任性撒娇的母亲在身边,我自然而然地变得早熟,乖巧懂事,小小的我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天真和快乐,生活总是那么的压抑和忧心。
夲来就比较体弱的我,加上敏感的性格,总是对一日三餐没有兴趣,非常的挑食偏食,晚饭不好好吃,一到晚上睡觉前就饿着肚子找吃的,分给哥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被我“偷吃了“,好心善良的哥哥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个年代哪里有多少零食呢!唉,特别馋嘴的就是甜甜的点心和糖,尤其是软糖,想呀想呀,常常流着清口水,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梦里也是在四处找糖吃。那时候我就在心里暗暗的发誓,“啍!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买一屋子的花生糖,然后就坐在上面吃过够!“ 生性比较乐观的我,总是能够找到自我安慰的方式解救自己,有这样的“思想“支撑,心里也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熬到七岁上小学,开始认字了,这可是一个质的飞跃。从小就喜欢听故事看连环画,总是缠着周围的大哥哥大姐姐给我讲故事,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同一个故事我总能听出不同的感觉,边听边自言自语,小脑瓜一边思考着什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突然醒来,发现接不上了,又要求别人从头再讲,认真可爱的我,挺讨人喜欢的。
如饥似渴,我爱上了读书,渐渐地发现自己能看书多好呀,这下一发不可收拾地掉进了书的海洋。啥样的书都看,小说,期刊,画报,诗集,甚至报纸也不放过。当然小说,尤其是爱情故事是我的最爱,津津有味,全心身投入到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书中主人公悲欢离合的命运把我拖着走,情绪起伏很大,一会儿生活在虚无缥缈的书中,一会儿又回到现实,我就愿意以书为伴,仿佛忘记了生活中所有的烦恼!
那个时候,大家为了节约用电,一般来说白天家里是不开灯的,读书学习的人也少。而我也就每天坐在我家门口的一个小板凳上,前面有时放一个高一点的方凳子,用来写作业。这样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头都不抬一下,完全沉浸在小说里,直到天黑了或大人叫我吃饭了,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书,心不在焉地吃着饭,还若有所思的想着书里的故事。
我从小因为冬天双手长冻疮,尤为右手长得厉害,所以大人一般不让我做家务事,慢慢地我也以此为借口变得“好吃懒做“,一天到晚就是到处找书看,院子里二十几户人家加上邻院的十几户人家,不论大人小孩,只要发现谁在看书,我都会“厚着脸皮“去想方设法地借,也有被婉言拒绝的,声称马上要还,其他人排队等着看什么的。
我是典型的家懒外勤的小孩,家里的事不做,别人家的事总是主动去帮忙,群众关系很不错,我喜欢与比我大的人玩,有许多大姐姐朋友,她们要承担家务活。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就是在自己家里做事不讨好,一点不对就被骂,可怜的哥哥总是被骂,而帮助别人却是收获许多感谢和表扬,心里乐滋滋,一边聊天一边玩,常常还有故事听,借书也不难。一句话就是从以前的“饿糖“变成“饿书”,反正哪样稀缺我就“馋”哪样,你说是不是有一点犯贱?
就在我常常为找不到什么书看而发愁苦恼的时候,一位“救星”搬到我家隔壁。
且等下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