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荒原人的博客知道诗人余地和他自杀的消息,顺着周瑟瑟的博文,我走进诗人余地内心:幽暗的花园。当诗人决定切断自己动脉的一刻,他在想什麽呢?
那是一个幽暗的世界,纪录了诗人在黑暗中的苦苦求问。诗人的心被饥渴的孤独包围着。在每一个黑夜,诗人和镜子相遇,在那里,他看见自己的“面具”。诗人看见自己的灵魂和头颅分开,一个在地上跑,一个在天上飘。诗人在一个“荒诞不经的时代”追问着——“是什麽撕裂了我?一种现实,一种理想?”。
曾几何时,诗人在纪录高位截瘫《生命绝唱》的作者潘柏君的博文中,写到一个癌症晚期的女孩阿云,阿云说:“要好好活下去,生命只有一次啊!”。也许“文学是一个梦,钱就是最现实的”残酷,让诗人感到彻底的虚无和荒谬。诗人挣扎过,拼命“抵抗着内心的绝望”。但是,他失落了,他无法找到自己,他无法说服自己不是一个“多余的人”。虽然,诗人曾经坚持着,切切企盼那“明天”的光明。但是,在“今天与明天之间”诗人看到的只是“上帝的嘲讽”。终于,诗人决定在一个属于自己的时辰“离开”,“转身走进一片黑暗”。在对“自身彻底否定之后”,开始了对“死亡的肯定”。
在诗人幽暗的花园里,穿过黑夜的云,我看到一丝温和折不断的光芒。“耶和华对亚当说:‘亚当,和我一起喝茶’,亚当好奇地问‘《圣经》是怎样一本书?’。
我闭上眼睛,默诵我迟到的祈祷:余地,我希望你是去赴耶和华的宴席,你的一生真的不只是“一个故事”而已。“平平”,“安安”两位宝宝,但愿你父亲是在赴耶和华的午茶时经历过“平安”时刻,愿你们的明天被平安拥抱和浸透。愿你们和妈妈永享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