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umn.edu> wrote:
>>
>> 但方舟子说"法家讲刑名,源至黄老之学",这一断言令人疑惑。众
>>所周知,黄老之学就是道家学说。《道德经》一书并非老子所著,而是其
>>门人追记,战国时楚国人环渊编集而成。《史记・孟荀列传》记载,环渊
>>学黄老之术,著有上下篇,即指此也。方舟子岂非在说法家源于道家?
>>
>《老子》何人所作,至今众说纷纭,岳兄据《史记》一条含混的记载,
>而断言乃环渊所做,也算是一家之言了。但焉知这上下篇就是《老子》
不能断言, 但道德经成书不早于战国是实.
>无疑?天下文章分上下篇的多矣。不过岳兄既然如此熟悉《史记》,
>当知道法家源自黄老之学乃出自太史公之口,并非方舟子的妖言惑众。
>去年年底回答嚎的一个帖子时,我曾谈到这个问题,录一下:
>嚎说:
>:荀子的弟子――韩非和李斯――不是儒师,这毫无异议。不过,嚎以
>:为韩非所主张的术、士,与法家所主张的法相去亦远。韩非所主张的
>:学说,背后冷彻脊骨,嚎总觉得近乎老子。
>方舟子答:
>:法、术、势乃法家三派,韩子集法家大成而已。法家讲刑名,本出于黄
>:老,所以太史公作传,老子韩非并列,并说韩子“喜刑名法术之学,而
>:其本归于黄老”“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激少恩,皆原
>:于道德之意。”韩子“解老”“喻老”,也有溯本归源之意吧?
虽有太史公这一说, 但如何从学术观点上看出法家与道家的
承接关系呢? 方先生能否从道德经里挑一段话说明它是法家的源呢?
再者不能以韩非接受了老子的一些道德思想来证明法家源于道家,
因为韩非是法家后期人物, 不是祖师, 韩非的法就不过卫鞅,
除了集法术势外他还吸取了很多其他思想, 我举的儒家荀子就是一例.
太史公也有错误, 班固就指出过不少. 所以不能奉为绝对.
而且太史这句话语意模糊, 也许并非指法术之学本于黄老, 而指
韩非之说本于黄老-- 我的猜测而已.
>> 首先,从历史年代上来看,这是不可信的。法家起于春秋时的管仲,
>>后来由李悝,吴起,商鞅加以发展,其主旨是研究巩固加强君主专制的策
>>略。很自然,法家的鼻祖们都是各国的决策人。韩非属于法家的晚期人物
>>,曾献策于秦国,但不得录用,只好专心著作,倒成了先秦法家集大成者
>>。老子李聃相传是楚人,生卒年不详,但庄子有孔子拜见老子的故事,如
>>果这一点是可信的,则老子与孔子同时代,也就是比管子晚一百多年。因
>>此,法家早于道家。
>>
>黄老之学,指黄帝和老子,即使老子比管子晚,黄帝总要比管子早吧?
>所以这段批驳没什么说服力。
>至于道家和法家在理论上的渊源,请见上面引的旧帖。
只是大家都公认老子是道家始祖, 这个黄字实在太牵强,
因为对黄帝的记载太不详实, 就是对夏朝殷朝的事也是凤毛麟角,
史记里有的东西是传说. 问题是殷代的事还有甲骨文, 以前
的事恐怕口传的较多, 比如禅让之事, 就多半是后人编造粉饰的.
岳
>方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