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谈到,华夏语在周秦时期,还仍带有许多来自阿尔泰语的影响(朱学渊)。且不说周人本身是狄人,他们的先祖古公亶父,受其他狄人的挟迫,携族人逃到羌地,自己过继入赘给羌人。经过数代繁衍,后来借助羌部族的强大,终于打败商纣,入主中原。为了记住与羌戎的联姻,在姬昌前,每代都是隔代轮流姓姜或姓姬。阿尔泰因素在周人中的留存,就如朱学渊所讲的,应该不假。
再不说,有人考证黄帝出于戎狄(郭沫若),而匈奴也是黄帝之后(司马迁),古华夏语与古阿尔泰语,必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现代西方更有人提出,华夏语很可能源于叶尼塞语。叶尼塞语介于汉藏语与阿尔泰语之间。象汉语一样有声调,用前置词,但同时又象阿尔泰语一样用后置词,句型是主宾谓。这更进一步说明了华夏语与阿尔泰语之间的亲近关系。
最近读到,有人考证出甲骨文的自,表示我的时候,读做鼻。在商代,我字用来代表'我大商'的意思。而自,发作鼻,代表我本人的意思。就跟现代自谦时称'鄙'差不多意思。
而在蒙古话,突厥语,满语中,我你他的我,就是发做鼻(BI)的。这不会是巧合吧。
据说,商人能打败夏朝,是因为商发明的青铜武器,戈。这种强大的商戈,发音是我。我字的甲骨文,左下是爪,右上是戈。爪通手。表示手握这种戈,这种威震天下的独门杀器。所以商人就以这种'我'来代表自己巍巍上国的意思:我国我邦。到后来,我字用的普遍了,就代替了自(鼻)。
其实,有人考证,最初时,自通鼻。自就是鼻,鼻就是自。发音一样,意思一样。我指着自己鼻子,就是我。
总而言之,古华夏语的渊源,至少有些是可以追溯到古阿尔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