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X 开会德累斯顿(Dresden)(4) |
送交者: 绿岛阳光 2013年08月29日12:41:01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
199X 开会德累斯顿(Dresden)(4) 会议期间,听德国科学家介绍说德累斯顿附近的矿区是前苏联的铀矿产区,而来自匈牙利的学者说他们那儿曾是前苏联的核废物储存处!嘿嘿!俄国人真聪明啊!东道主是德累斯顿的一个国家研究所,1990年东西德统一前有1500科研人员,统一后全部解散然后重新聘用,后来只有固定科研人员300,合同制150多人。从介绍人员那庆幸自己是留用终身科研人员的口气,你仍可感受到研究所大改组时那人员分流的阵痛!德国统一了,苏联解体了,历史就是这样,分分合合,恍然如梦! 会议开得井井有条,德国人计划周详,唯一的一次出错是第二天上午整个会议中心跳闸停电,这使得很爱面子,追求完美的东道主感到难为情,不时地道歉,会议程序也不得不重新安排。 会议参加学者有搞基础研究的,也有搞后期应用研究的。在会议中,各人都说自己的研究领域非常重要---这也许会影响到欧共体的科研经费的分配呢!这两派人在最后一天的领域前景圆桌讨论会上因争论差点没真的吵起来----置身于这样的会议气氛真让人哑然!嘿嘿! 开会的目的,大家都知道,学术交流是次要的,在自己的领域里和国际同行混个脸熟是主要的。啥叫国际知名学者呀?大家熟呗!再说,熟人好办事,大家认识了,以后碰上论文评审及课题评审就好办啦,人有人的弱点,绝对公事公办是很难的,特别是在同一水平上,熟人和陌生人在可上可下时就显示出来啦。 在德国开会和其他地方一样,会攀老乡,而在这儿的“老乡”就是同国的,所以来自同一国家的成天聚在一起。不管是喝茶,吃饭,还是上街游玩,德国人,奥地利人,英国人,俄国人。。。。一组一组的。我们也曾试着邀请奥地利人和俄国人一起出去吃晚饭,但因语言问题,觉得不容易。人家奥地利人说:听说了一天英语,很累,其他时间不愿再说英语啦---咱也不能强迫人家不是?呵呵。俄国人 只有莫斯科大学的尼古拉博士和我们混在一起,他的英语较好,和其他俄国人原来也不熟。 参加大会的大多来自欧洲,只有两位是来自日本的学者。其中的一位在大会第一天作了报告,英语虽然口音很重,但报告作得很流利,只是报告后提问时,那位一句也听不懂,别人也就没多为难他。自大会“晚宴”后,这两位就从会场失踪了,直到我们在会议结束后参观博物馆时看见他俩位----原来早咱们几天成了旅游者---我和我的老板L悄悄地开玩笑说。 我们这次开会,专业性很强,参会人数不是很多,年轻学者注册费和住宿全免,还每人发了三百马克的零花钱,应该吃饭是很宽裕的。但当时的俄国正在经济阵痛,大学里经常数月发不出工资,所以对来自俄国的学者,这些马克是非常珍贵的。大家都很体谅尼古拉博士,所有和咱们一起吃的晚饭都是几位英国教授帮他代付的饭费,而每晚回招待所的出租车费也是我和瓦尔特博士轮流付的。 第四天的晚餐,当大家商量去哪儿吃晚饭时,我提议去中餐馆。“德国饭咱吃怕啦!连吃了三天,已经是咱的记录啦!”我叫到。L 也附和着我,并小声地对我说:“这几天去的德国餐馆里的食品象猪食!”我们一起大笑起来。问了一下宾馆里的工作人员,确定了方向,于是,我们这群来自英国的人笑着谈着,决定一起去找德累斯顿的中餐馆! 相关文章:
199X 开会德累斯顿(Dresden)(3)
199X 开会德累斯顿(Dresden)(3)
199X 开会德累斯顿(Dresden)(3)
199X 开会德累斯顿(Dresden)(3)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2: | 哈哈哈,那个石岩,不得了 | |
2012: | 看职老三穷, 说朋友(仅限雄性) | |
2011: | 11 | |
2011: | 靠,看来岳某人 | |
2010: | 言夫:你是从新疆来的吧! | |
2010: | 李一不可怕,可怕的是万众声讨致人于死 | |
2009: | 媒体无聊透了,刘德华结不结婚跟别人有 | |
2009: | 定理:肯尼迪老三,本该蹲监狱 | |
2008: | 不能不承认,Palin有比希拉里更出色的 | |
2008: | 贺绍强打了所有的人一个巴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