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七葷八素 > 帖子
於丹: 舌尖上的天地緣
送交者: 挑挑揀揀 2015年02月24日09:03:11 於 [七葷八素] 發送悄悄話

一年之中的所有節日裡,春節是最大的。曾經有美國朋友問我,你們冬天裡過的節為什麼叫春節呢? 我告訴他,春節就是在最寒冷的日子迎接春天,向春天致敬節。——於丹

於丹:春節是不應被離棄的天地約_文化_





文化學者於丹近期推出新作《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她暌違三年後,對於人生、文化、社會、生活的再度思考。書中,於丹緊密聯繫個人成長經歷,針對人們面臨的心靈困惑和人生困境,用深情的筆端向人們分享她人生路程中的美景,解惑答疑,體會生命流逝中的溫馨與感動。於丹坦言,《人間有味是清歡》是自己最動情的作品,她曾在創作過程中數度落淚。


精彩書摘(三)

尋味:舌尖上的天地緣

道家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土地的規律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人們吃飯也該順應這個規律。春天,陽氣升騰,可以吃點兒陽氣旺盛的東西,比如香椿、柳芽等帶嫩芽的食物;夏天,萬物蓬勃,恣意生長,可以吃點兒帶葉子的蔬菜,因為生機都在植物的葉子上;秋天,營養聚集在成熟的果實上,則要吃些果實;冬天,大地進入休眠狀態,這時就要吃“根”,比如蘿蔔、土豆等,這些食物里蘊藏着極強的生命力。食物與健康,就是人與自然的匹配和順應。

吃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與天地結緣。一方面,我們要不帶成見地與食物結緣;另一方面,要對天地萬物心存敬畏。人的五臟六腑,都有其運行規律。不少人吃成了大胖子,就是因為沒有遵循天地之道、四時規律,沒有順應自然。天地通過食物與我們每個人結緣,但我們學會和它相守了嗎?

有一次在台灣佛光山,星雲大師請我吃飯。我記得,端上來的第一道菜是純白的、濃濃的菌湯,鮮美得難以言表。我感到很奇怪,普通的菌湯怎麼會如此美味?星雲大師說:“我們僧人和其他人比起來,有充裕的時光。昨天下午你還沒上山,我們就開始調湯了,夜裡一直燜煨着,起鍋前又放了一把研碎的熟白芝麻。湯之所以鮮美,主要是我們用了大把時光去烹製出食材本身的香氣。”

由此聯想到現在的餐館,煎炒烹炸,重油重醬,都是一些高熱量、速食化的食物,做的人花不了多少時間,吃的人同樣也用不了多少時間。長此以往,味蕾變得越來越粗糙,神經也變得越來越麻木。商家和食客的心都靜不下來、定不下來,沒有用心參悟好好吃飯的玄機。所謂飯局,吃的不是飯,而是局;所謂敬酒,敬的也不是人,而是身份。拒絕喧囂,復歸寧靜;拒絕奢華,返璞歸真,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的功課。

古人認為,吃飯時要細嚼慢咽,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日本的一項研究數據表明:經過充分咀嚼的食物,會多出來十三種酶、十一種氨基酸,能有效抑制黃麴黴素等有害物質,使人可以充分吸收食物里的營養。同時,充分咀嚼還能降低食物攝入量,避免進食過多。老子說:“知足者富。”有很多富翁,山珍海味擺滿一桌,都未必會感到幸福;而魯迅筆下的孔乙己,一把茴香豆、一碟小菜,就足以讓他快活似神仙。在我看來,一個人對待食物的態度,能反映出他的性情,反映出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星雲大師曾對我說:“我做碗麵條給你吃,能讓你記住二十年!佛光山這麼大,就是我賣麵條賣出來的。我不僅是個會念經的和尚,還是個會做麵條的和尚。”這就是參禪,用心去體味人間美食之道。用這樣的態度去做事,又有什麼事做不成呢?

有一次,我已經吃得很飽了,對勸食的大師為難地說:“不能再吃了,明天再說吧。”星雲大師笑笑:“明天又是明天的因緣了。”

從那以後,我把吃飯當作參禪,所以從不拒絕嘗試任何一種食物。在西藏,吃過乾燥生硬的糌粑;在四川,吃過一整盤腥苦刺鼻的魚腥草;在日本,吃過又臭又咸又粘的納豆拌白飯;在南非的部落,吃過面目猙獰的“蟲子巧克力”。在我看來,體悟食物的不同滋味,就是親近、認識不同的世界。每次出國,我都堅持不吃中餐,只吃當地的食物,希望在有限的時光中用味蕾、嗅覺去體悟世界各地的美食。多嘗試一種食物,就多了一分對各民族思維和傳統的理解。

有一次在土耳其,我正在飽餐當地美食,碰到來自上海的旅遊團。他們要送我一包全團最珍貴的榨菜,因為離開榨菜,他們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去。我只好撒了個善意的謊:“謝謝,我也帶着呢。”親朋好友也經常勸我在出國時帶些國內的辣椒醬、腐乳,我都婉言謝絕了,因為我希望用有限的遊歷體驗每個地方的極致。

談到各國美食,我總喜歡把它和當地的人聯繫起來,時間長了,頭腦中便自然形成了一幅由美食串聯而成的“地球村味蕾圖”。美國人開朗、熱情、天真,還不乏孩子氣的任性,所以他們的飲食雜亂且開放;法國人浪漫優雅,一瓶白葡萄酒能喝四個鐘頭,任憑光陰、美食和心情在空氣中發酵;德國人理性實用的美食精神,則是啤酒、香腸、土豆泥、麵包圈的混合味道。帶着這份理解和親近,各地的美食與你的舌尖、脾胃,便開始一場溫柔、自在的交流。

多年前的一個午後,在印度的靈修院裡,我一邊吃着從鉛皮桶中盛出的咖喱燴四季豆,一邊欣賞着象徵着智慧神的猴子和象徵着農神的牛在院子中徜徉嬉戲,輕嘆着人間的懂得,萬物的相惜。不知不覺,其他的人都已吃不下去,而我卻還要求再盛一份。

同樣是在印度,有一次我走得飢腸轆轆,便向路邊的商家打聽吃飯的地方。不知是否此時的我早已餓得虔誠卑微,老人家看我頗有眼緣,馬上拉開抽屜,捧出五顏六色、奇形怪狀的各種各樣叫不上名字的小食品給我。那一刻,善意和友好都濃縮在了食物里,超越了種族、宗教、國度,讓人倍覺寵溺、溫暖。

清晨、日落,豆漿、蛋湯,穩穩坐在乾淨的餐桌旁,細細品味每一種食材的身世、滋味。感謝它們帶着陽光雨露,帶着一生的故事,走向我,融入我,並最終與我共同回歸這個世界。這世間的愛與美食,皆不可辜負。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吃魚不用吐骨的燜酥魚
2014: 雞翅的小資吃法——紅酒雞翅
2013: 吃貨眼中的美食地圖
2013: 接龍:我怕蛇蛇之雞吃蛇
2012: 好吃:暖心窩的南瓜湯
2011: 我的旅行我的吃(4)--吃在南京(一)
2011: 要管3721:嘿,請大家吃韓國泡菜!
2010: 高手支招:如何消滅吃剩的淡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