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文化沉思錄(11)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1月18日16:59:4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文化沉思錄(11)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是蘇東坡的名句。江水在春季里變暖,鴨子是第一個知道的,也就是說,鴨子是這方面的冠軍。但鴨子能成為冠軍是付出了代價的:鴨子經受了江水在冬季里的寒冷。

一切文學傑作都隱含“公平”意味。

或許正是因為社會生活中公平的嚴重匱乏,一部中國文學史才格外地豐富、厚重。中華民族最充分地發揮出了文學才能,是因為中華民族最深刻地感受了公平的匱乏——這樣的說法照樣體現了“公平”。或許,喜愛公平是最有勢力的一種人性,超過了對美食和美色的喜愛。

 

《史記》“趙世家”記載:屠岸賈害死了趙朔,趙朔的門客公孫杵臼和朋友程嬰合力拯救趙朔的遺腹子。二人定下計策,通過一個人的死以停止屠岸賈對遺腹子的搜查,另一個人則擔負把遺腹子撫養成人的責任。公孫杵臼問:“撫養孤兒長大和自己去死,哪個容易一些?”程嬰答:“死容易一些。”公孫杵臼說:“孤兒的先父趙朔對您有重大的恩情,您就承擔更重大的責任,我就選擇容易一些的,讓我去死。”公孫杵臼果真引來屠岸賈殺死了自己。

元雜劇中著名的劇本《趙氏孤兒》取材於這段文字。

程嬰和公孫杵臼都認同“死比撫養孤兒長大成人更容易”,都認為犧牲自己的生命沒有什麼了不起。後世的中國人則認為“千古艱難唯一死”、“好死不如賴活着”。這表明中國文化曾經發生了價值觀上的根本性的變化。那時候的中國人視死如歸。死亡觀的截然不同,使得今天的我們讀到《史記》此段文字時感覺到強烈的刺激。

受到的恩典越重大,則回報的義務也越是重大,這是公平原則發出的要求。此公平原則也是促成公孫杵臼選擇死亡的直接原因。

死亡觀的變化讓中國文化喪失了血性,更使中國文化喪失光彩的,或許是公平原則的衰微。孔子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孟子也說“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後來,就有了“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偉大詩人往往也是使詩貶值的人。

“李白斗酒詩百篇”,李白讓詩貶值了,因為李白讓我們覺得詩是吃喝玩樂的一種副產品;杜甫也讓詩貶值了,因為杜甫的那些詩以自己一輩子的窮困潦倒為代價,這使得詩成了不祥之物的某種象徵。

 

《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季札第一次出使,經過北邊的徐國,徐國國君喜歡季札的劍,只是不敢說出口,季札心裡清楚,只是因為自己出使到一個大國,就沒有贈上。出使回來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已經死了,季札就解下寶劍,繫到國君墳邊的樹上。跟從的人說:“國君已經死了,你這是給誰!”季札說:“我當初心裡決定要贈給徐君,怎能因為徐君死了就違背我心裡的決定!”

我們通常把“守信”理解為“說話算數”,季札沒有對任何人說過要把自己的寶劍贈給徐君,只是心裡有這麼個打算,卻沒有因為徐君的死去而不去實行這一計劃。這是一種特殊的“守信”,簡直就是守信過了頭。季札可以說是得上了“過度守信症”。過度守信症的原因是“自尊到了極點”。

不守信的實質是不自尊。季札把子孫萬代的守信精神給嚴重透支了。

《史記》讓中國人痛心,卻又不至於絕望。

 

趙汀陽先生說:自己的老師李澤厚先生當年告訴他,應該少讀文學作品,因為文學作品假話太多。

李澤厚先生是著名的美學家,為其帶來聲譽的書《美的歷程》談論的主要對象是文學作品。

用“假話太多”來指責文學作品,似乎只能表明指責者是用對哲學的要求去要求文學,就像一個人指責馬為什麼沒有像牛一樣長出犄角來。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天際”指的是所謂地平線,按照常理,“長江”在“天際”是不是在“流”,不是我們的肉眼能夠“見”到的,這意味着“唯見長江天際流”是一句“假話”。問題是:唯有“唯見長江天際流”是這首詩中真正有神奇意味的詩句,前三句詩倒都是不折不扣的實話實說。

“故人西辭黃鶴樓”和“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兩句都是平鋪直敘,“孤帆遠影碧空盡”隱含了詩人對朋友的深情——看着朋友乘坐的船從自己的視野中消失。“唯見長江天際流”則可以認為是造物主對詩人這一深情的一種獎賞。

 

李澤厚先生對劉再復先生說:刨掉哲學成分之後,《紅樓夢》也就是一般的話本小說,或者言情小說,並不比《金瓶梅》更高明,云云。

“哲學成分”是點鐵成金的法寶,能帶來文學作品價值上的提升嗎?哲學是類似於味精的調味品嗎?可是調味品沒有獨立存在的價值,因為沒有人拿起調味品當菜餚吃。

哲學如果不想成為空談,它就應該從文學得到靈感,人們卻容易誤以為哲學可以成為文學的救星。

刨掉那些所謂哲學成分之後,如果我們能看清《紅樓夢》與一般的話本小說或言情小說的不同之處,那就意味着我們真正掌握了文學的本質。

《金瓶梅》遜色於《紅樓夢》的地方,不在於前者沒有後者所具有的哲學成分,而是在於前者缺乏想象力。

 

據徐復觀先生講,熊十力先生這樣訓斥過自己:讀書不能總是去尋找書中的缺點,而是應該去發現書中的卓越之處。

科學天才無非是善於發現蘊藏在大千世界中的那些會發光的顆粒的人。科學天才首先是鑑賞力超凡的人。

 

黑格爾對人們“一切所謂英雄人物終究也不過如此”的說法耿耿於懷,在《小邏輯》和《歷史哲學》二書中都進行了攻擊。

或許,黑格爾堅信自己是不同凡響的人物。

 

海德格爾那些晦澀的話多少讓我保持敬畏的心情;讀到海德格爾那些不晦澀的話之後,敬畏的心情在我身上差不多蕩然無存了。

 

今天的哲學教授們通常都會強調:哲學不提供知識。

但康德不僅提供知識,而且提供通過專門研究知識而得到的知識,也就是有關知識的知識。

哲學教授們只有在證明康德的哲學算不上哲學之後,他們的哲學觀才有可能成立。

 

據說,日本有這樣的規定:教師不得一上來就引入概念。

這其實是使得教師免於被學生厭惡的第一個保證。一個教師如果想快速受到自己學生的厭惡,他只消一上講台就連續引入兩個概念。

這樣的規定首先只出現在視榮譽為最高價值的日本。

人們的自尊心有助於一個學科的趣味化,也就是科學化。科學是精確的解釋,但首先是有趣的解釋。

 

漢字是表意文字,比表音文字更難掌握。漢族先民為什麼就沒有發明字母呢?

漢族先民過早地發明了文字。這個“過早”與文化有關,也就是與一個階段的文化精神有關,換言之,漢字是某種文化精神的產物。

這種文化精神就是“無視效率”。從正面來說,漢字是“美感”的直接產物。秦始皇只是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如果中國文字的發明要等到秦始皇時代,則中國文字只能是一種拼音文字。

拼音文字實質上是“效率文字”,象形文字實質上是“美的文字”。

 

叔本華說:自己的《世界之為意志與表象》書中的一些段落得自“聖靈口授”。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中對此表示不相信。

“聖靈口授”也就是“靈感”。羅素對叔本華的話不相信,只表明羅素沒有經歷過靈感。

叔本華是天才,羅素是人才。人才不能理解天才。

歷代讀者容易以為叔本華哲學是某種悲觀主義,但叔本華本人不認為自己是悲觀主義者。叔本華哲學充滿了“聖靈口授”的內容,即使我們斷定叔本華哲學是一種悲觀主義,那也是一種生機勃勃的悲觀主義。“聖靈”是純粹的生命力,是真正的生機勃勃,當它對人顯現的時候,它化身為一串話。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重大刑案,公安要尋情報組織援助
2016: 121.無分別心
2015: hare:維度(範例解釋)
2015: D.QU著:"反格長相思令"詞譜之首創及其
2014: 事實與原則(1)-事實的定義
2014: 李揚:疆獨理論無歷史依據
2013: 123.學佛為何要評論外道?
2013: 3、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2012: 方舟子打韓寒的假不應手軟
2012: 申時行:(圖)被土鱉包圍的海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