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談藝錄(23)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5月02日16:59:40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彭運生談藝錄(23)


我們心中有一些古老的信念。我們變成了什麼東西,就能像這種東西一樣行動,也只能像這種東西一樣行動:我們變成了一條魚,就能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動,但一旦魚鷹來了,我們就只好等着被吃掉,除非我們馬上變成魚鷹的天敵。神通廣大的蜈蚣精,一旦遇見一隻公雞,就會乖乖地現出自己渺小的原形,等待公雞的啄食。一些原始部落中流傳的神話,還有《西遊記》中的相關故事,都包含了這一古老的信念。

中醫有這樣的說法:吃啥補啥——我們吃動物的某一內臟,我們相應的內臟就會得到滋養。牛羊的胃能消化草,我們吃牛羊的胃能讓我們胃的消化能力像牛羊的胃一樣強旺,自然是好事;我們吃豬頭如果讓我們的頭腦變得像豬一樣愚蠢,豈不是不如不吃?

奇怪的只是,我們初次聽到這樣的說法,會感覺親切,會感覺這是天經地義,沒有想到它是可疑的。

我們心中數不勝數的古老信念,並不是源於客觀世界,也算不上是對客觀世界的歪曲反映。人類與其說是物質世界長期演化的結果,不如說是這些古老信念的創造物。這些信念似乎比宇宙更古老。

 

真理是我們靠理智發現的規律。但有人睿智地指出:我們看到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哲人休謨說:人們發現的真理都和人性有關。榮格說:人類心靈深處有“轉化與守恆”的信念,由此而發現了“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

《西遊記》寫孫悟空受到二郎神的追殺,不得已把自己變成一座廟宇:嘴變成門,眼睛變成窗戶,剩下一條猴尾巴沒有着落,慌裡慌張地給變成一根旗杆,很快就被二郎神識破了,只好落荒而逃。猴尾巴可以變成任何東西,但不能成為無。這一思路,遵循的是“有不能成為無”這一“轉化與守恆”的信念。

科學與文學都在滿足我們的各種原始信念。

 

1840年,中國和英國之間爆發了“鴉片戰爭”,一聽這名稱,我們就知道戰端由鴉片而開啟。但歷史學家揭示:戰爭的深層原因是茶葉貿易引起的不平衡——英國人購買中國的茶葉而耗盡了自己的白銀,中國人卻不買英國人的商品。

對更深層原因的揭示,讓我們感覺恍然大悟。追求恍然大悟的美好感覺,是科學的推動力。

 

生物考古學家宣稱:恐龍並沒有滅絕,我們今天看見的各種鳥,都是恐龍的嫡派子孫。

本來,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地球上的物種相互間都有或近或遠的親緣關係,所以,說鳥是恐龍的後裔不值得大驚小怪,但考古學家的斷言還是讓我們心生喜悅,這大概是由於我們人類有這樣的原始信念:徹底的毀滅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意味着有變成無。

 

一切時代的文學傑作有共同的本質,但文學傑作外觀上的時代特色顯得至關緊要。生活在今天大城市裡的作家,寫不出《聊齋志異》這樣的作品,因為《聊齋志異》只能產生於鄉村的夜晚,是黑夜裡的想像。今天的大城市其實沒有了黑夜。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洪岩:奧巴馬一家,靠什麼爬的藤?
2016: 李克強日外相你搶見了網絡金融發牌蘋果
2015: 老高博客“偽君子”與“真小人”,哪個
2015: 捷算通:eCX在線計算實例3:狀態反饋控
2014: Questionable Theories in Cosmo
2013: 中美院士評選制度和科技文化的差異
2013: 西方獎賞的科學家,可能恰好是中國必須
2012: 眾多朝鮮戰爭美軍戰俘回國後被懷疑為叛
2012: 第79期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