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孔子名言解(1)
送交者: 彭運生 2019年10月08日17:21:2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孔子名言解(1)


《論語》開篇載孔子之言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朱熹《論語集注》把孔子這三句話的每一句,都當作哲理(知識),去證明每一條哲理都是絕對真理。

但《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六,記錄了朱熹這樣的話:“禪學一喝一棒,都掀翻了,也是快活。卻看二程說話,可知道不索性。豈特二程,便夫子之言亦如此。‘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看得好支離。””

此處把孔子的話當作絕對真理,彼處卻又把孔子同一句話說成是“好支離”。把孔子偶像化的朱熹,原來幾乎也是“非聖”的。不過,朱熹對孔子之言不滿,畢竟有自己的理由——它們不能讓人們感覺過癮,它們簡直就是雞零狗碎。

因為長期接觸,人們對經典的光芒,會變得幾乎沒有感覺,以至於不再認為它們有什麼了不起。再美麗的風景,面對它超出三、兩分鐘,我們也就無知無覺了。人文經典,正就是另一種美麗的風景。

有洞察力的解說,隱含了對經典的卓越性的永久性證明,就像達爾文的進化論隱含了對大自然的神奇性的永久性證明。

或許可以說,人們心目中的孔子,是《論語》所載孔子那些名言的總和。這些名言似乎都是通俗易懂的。“通俗”是確實的,而“易懂”則是遠遠說不上。“通俗不易懂”是什麼?是傑出的詩的根本特徵。“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樣的名言就不易懂,而是容易讓我們困惑:古時候的學者怎麼能一刀切似的都是“為己”,而今天的學者又何以一刀切似的都是“為人”的?孔子這兩句話,幾乎可以肯定都是不符合事實的,都是錯誤的,兩句錯誤的話組合在一起,豈不是錯上加錯?它們又為什麼是響噹噹的千古名言?

“人性”是作者從一些文學作品抽取出來的概念,根據此人性概念去分析《論語》所載孔子的那些名言,可作出新的解說,這首先表明孔子那些名言實質上是詩,因為它們具有詩的本質——有言外之意。孔子是最偉大的詩人,因為孔子貢獻了最大量的有言外之意的文字,李白也不能與之相比。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篇第一)

(語體文:學之後經常去練習,不也喜悅嗎?有朋友遠道而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你卻不憤怒,你不是也成了君子嗎?)

人們已經有了讓自己喜“說”的方法,現在,一個人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學而時習之”;人們已經有了獲得快“樂”的方法,現在,一個人發現了一種新方法——“有朋自遠方來”;人們已經有了讓自己成為“君子”的方法,現在,一個人發現了一種新方法——“人不知而不慍”。

要想發現進入喜悅狀態的新方法,我們必須有某種稟賦,能夠做到“學而時習之”;要想發現獲得快樂的新方法,我們必須足夠幸運,以至於“有朋自遠方來”;要想發現成為君子的新方法,我們必須有相當的意志力,能夠對別“人”的“不知”不讓自己表現出“慍”怒。

一旦發現了新方法,我們就能夠幫助那些厭倦了各種已有方法的人,而且訓斥他——“學而時習之”也是可以讓你喜悅的,你怎麼就“不”知道呢?余者依此類推。

“發現新方法”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為什麼美國和中國在世界上不能和平共處
2017: 285 語言與我的生命(健康等)脈脈相連
2016: 易經64, 罡: 四正離, 推背圖剩60, 25-4
2016: 真實心影和幻覺心影
2015: 範例/絕對論解決了5個問題∶宇宙起源/
2015: xpt 屠呦呦扇臉與被扇臉
2014: 從中美學生爭論“豬為什麼不會飛?”,
2014: 范兒597——「點石成金」2:恆心與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