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歐陽峰:習慣的力量
送交者: 歐陽峰 2013年05月15日19:31: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習慣”是一個非常誘人的字眼。它支持着我們絕大部分的日常活動。假如沒有“習慣”這個東西,我們早上起來就要面臨無數的決定:先穿哪只襪子,先刷牙還是先刮臉,早飯喝咖啡還是果汁。。。這樣我們將寸步難行。但可別以為習慣只管這些“小事”。我們的行為方式,是工作狂還是逍遙派,住城市還是郊區,是否保持鍛煉,是否吸煙喝酒。。。很大程度上都是習慣使然。所以,養成好習慣,改掉壞習慣的方法,就是很多人所孜孜以求的了。


《紐約時報》記者杜黑格(Charles Duhigg)2012年出版的《習慣的力量》(The Power of Habit: Why we do what we do in life and business)是第一本試圖在科學基礎上認識“習慣”的大眾讀物。它出版後受到熱烈追捧,在《紐約時報》暢銷榜上呆了至少37周,並被譯成31種語言。


其實仔細說來,“習慣”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東西。從個人層次說,習慣可以是很簡單的日常動作如走路,開車,繫鞋帶等,也可以是比較複雜的一系列行為,如去販物機買零食,飯後閱讀等。甚至是更高層的思想活動如認知定式,思考偏見等也可歸為習慣。在組織層次,有規律重複的活動如每周的教堂聚會,以及組織成員間互動的模式(我們通常稱為“文化”的東西)也可以從“習慣”的角度來認識。


神經科學研究表明,“習慣”並非只是行為學層次上的描寫,而是有神經學上的意義。當老鼠開始學習一個新的行為時,整個大腦的很多部分都參與分析信息和作出決定。但當這個行為不斷重複而變成習慣後,相關的腦活動就基本局限在較原始的腦部位基底核(basal ganglia)。人的大腦也有類似的現象。大腦受損的病人可能完全失去了短期記憶功能,但卻能學會和保持比較複雜的習慣,如從街上走到自己家,儘管他的意識里對此過程一無所知。這些觀察都說明,“習慣”行為和通常意識控制下的行為在腦部活動上是不同的。“習慣”在神經科學裡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現象。


一般來說,習慣行為有三個部分:誘因,程序和獎賞。誘因是一個或一組事件,它啟動了習慣的“程序”。而“程序”就是在習慣控制下的行為。它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獎賞是行為結束後外界提供的獎勵。有了獎勵,大腦才會保持和加強這個習慣。我們要駕馭習慣,也就從這三個環節入手。


要建立一個新習慣,就需要設定“誘因”和“獎賞”這兩個外界因素。例如刷牙,需要有“牙齒需要清潔”這個主觀需要作為動力,這就是誘因。而牙膏中故意加入了輕微的刺激劑,讓人使用後嘴裡有一種特別的感覺,認為是“清潔”的效果。這兩點被人接受後,中間刷牙的“程序”就容易生存了。另一個例子是:有公司發明了除去房間異味的非常有效的噴霧劑,但不論如何宣傳其效果,還是沒有多少人使用,因為人們本來沒有除味的習慣。後來公司通過廣告引導人們在每次吸塵後就噴上一些,並在噴霧劑中加入“清新”的香味作為“獎賞”。這個做法有效地推廣了產品。這種藉助現有誘因的做法其實很普遍。例如,建立和保持運動習慣的一個訣竅就是將運動與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聯繫起來。例如早晨起來就運動,或者每次去購物就到體育館去,等等。


而要去掉一個舊習慣,光靠意志力來制止“程序”行為是不夠的。實驗表明,老鼠在習慣行為停止很久後,一旦舊的誘因與獎賞出現,舊習慣馬上就恢復。所以更好的辦法是:找到一個新的,無害的“程序”來取代舊習慣。例如,假如你想除掉每天下午去吃零食的習慣。你發現誘因是下午某一個時間。而獎賞是離開座位換換腦筋。這樣的話,你可以建立一個新的習慣:每天到了這個時間就出去和同事聊一會天。你能得到同樣的獎賞,但沒有吃零食的害處。這樣舊習慣就不會捲土重來了。當然,找到真正的誘因與獎賞並不容易,需要對自己的行為和感受作比較長期的記錄和分析。這方面需要偵探般敏銳的觀察和推理。


有時,一個人需要對現有生活有個大改變,也就是同時改變很多習慣。這種時候,一個有效的做法是着眼於某個“關鍵習慣(keystone habit)”。關鍵習慣的改變可以帶動其它變革。那麼什麼是關鍵習慣呢?


首先,它是容易改變的。也許是它所需要的努力和代價都不大,例如開始每天讀一段書。也許是你有很強的動力去改變它,例如為了健康而戒煙。關鍵習慣的改變這件事本身並不一定對生活有重大意義。但它是一系列改變的開頭。


那麼關鍵習慣的改變為什麼會帶動其它改變呢?因為它為新的習慣建立了一個平台。例如,建立了每天讀一段書的習慣,然後就可以選擇讀書的內容來學習一個特定的知識。能否建立新的平台,也是選擇關鍵習慣的一個標準。


關鍵習慣的改變還可能觸發一個有助於其它改變的心態。例如,戒煙的成功會使人更關注健康,從而更有動力節食,鍛煉等。所以分析了解自己的心態,也是選擇關鍵習慣的重要一環。


改變習慣的另一個秘密是:在生活發生大變動時,最容易改變自己的習慣。所以商家熱衷於發現懷孕的顧客,以種種優惠吸引她們來購物,希望這個習慣在孩子出生(生活變動)後能保持下去。我們自己也可以能動地運用這個現象。在換工作,搬家等生活變動時,藉此機會對自己的習慣進行一次“大掃除”。在需要改變習慣時,也可以考慮從改變有關的生活作息程序着手。


除了個人外,一個組織也有其習慣。我們通常說“組織文化”,就是說一個組織有相對固定的行為模式。這種行為模式也有“習慣”的特徵。例如,它們不是每次都經過理性的對策選擇而是遵從前例或遵從多數人的做法。這些行為模式也有相應的誘因和獎賞。所以我們也可以用對待習慣的策略來對待組織文化。例如,要想發動一場社會運動的話,最有效的方式不是從頭做起,而是藉助現有的誘因和獎賞。如在教會聚會中宣揚自己的主張。


其實,“習慣”問題是一個更大框架中的一環。這個框架就是下意識。我們都知道下意識對我們的決定和行動有很大影響。但現代神經科學的發展讓我們對下意識有了更為具體深入的了解,發現以前對它的估價仍然不足。習慣就是在下意識層面上的。對它的了解與對下意識的了解是密不可分的。與“習慣的力量”幾乎同時出的一本書《隱身大腦》(Incognito: The secret lives of the brain by Divid Eagleman)是專講下意識問題的大眾讀物。這兩本書可以對照看。


其實,,《習慣的力量》並非一本“如何駕馭習慣”的勵志讀物。作者藉助“習慣”這個吸引眼球的話題介紹了關於神經科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很多故事和掌故,可說是一本饒有興趣的科普書。作為記者,杜黑格的筆法細緻流暢,講的故事很引人入勝。不管從實用,好奇還是娛樂的角度,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2: 兔子的網上墓志銘(1950~2049)
2012: hare:小談自由與真理
2011: 美國絕對是一個獨裁國家?
2011: 從521說開去
2010: 關於愛憎分明的後果
2010: 信仰和知識的關係就像
2009: 重建我們的教育 - 學會科學的分析方法
2009: 魏京生和反漢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