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敬天守德!數九不寒話“冬至”
送交者: 雨過天晴美 2016年12月21日20:11:25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作者:舒言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日通常在西曆12月21日至23日之內。冬至這一天,北半球黑夜最長而白天最短。在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日照多而白晝長為陽,因此冬至是陰消陽長的關鍵節氣,是陽氣開始逐漸旺盛之始。
冬至交九
冬至日還是數九寒天的第一天,俗諺“冬至交九”。古時冬至是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也是歲之計算起點,因此冬至節以往是僅次於新年的重要節日。
為什麼進入數九就會天寒呢?冬至日,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極圈呈永夜狀態,南極圈呈極晝狀態,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北半球正午太陽高度也日漸升高,日影逐漸縮短。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所以在短時間內氣溫持續降低。
然而,在宇宙新舊更新的時刻,異數出現——冬至日稍後是西方的耶誕節。通常的美國東部,“白色聖誕”是有名的,而在2015年的紐約,耶誕節沒有飄飄白雪,有的是瀝瀝雨水。2015年12月24日中午,紐約中央公園的氣溫高到華氏72度,打破1996年同期最高紀錄(63度),僅比2015年夏天的7月4日國慶日低3度,媒體稱創有史以來紐約耶誕節氣溫最高記錄。
話說回來,在地球整體氣象沒出現南北極調換、翻天覆地大變化的前提下,關於農曆節氣的很多諺語以往在民間都是常識來承傳的。比如除了二十四節氣歌之外,老人還會告訴孩子,關於中秋和正月的關係,諺語說有“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的規律。關於冬至和正月,浙江也有農諺說:“晴冬至爛年邊,邋遢冬至晴過年。”
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不下雨雪,過大年時就要下雨雪而道路泥濘;冬至這天下雨邋遢,過大年的時候就會晴天。
冬至是天人合一之日

相傳冬至吃餃子,與醫聖張仲景有關。(網絡圖片)
從史料上看,冬至還是體現天人合一、敬天順天的重要節日:《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只物魅。”就是說,冬至祭天,夏至祭地。《史記?孝武本紀》:“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這些典籍都說到了冬至日要有祭祀活動。祭天、拜神明、祭祀先祖、向父母長輩拜節、安身靜心、反省自己——在冬至這個節日中,安身靜體是身心健康的需要,祭祀是為了感恩神明賜予幸福生活,省事是反思自己的不足,能讓今後的人生少留遺憾,多積福德。
民以食為天,在古時也是順應天地節氣和陰陽轉的。比如在北方,據最早在《荊楚歲時記》記載之風俗,陝西一些地方在冬至會食用紅豆粥。又有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認為冬天寒冷而人體耗熱量多,故應該多吃有營養的食品補充熱量,因此有冬至日有吃餃子和餛飩的習俗。吃餛飩寓意破陰釋陽,吃餃子俗稱“安耳朵”,也有人說是為了紀念神醫張仲景。
相傳,漢朝的醫聖張仲景體念家鄉鄉民在寒冬中工作的辛苦,在冬至那天把羊肉和祛寒的藥材包在麵皮中,作成耳朵的樣子給鄉民們治病補身。南方的冬至飲食習俗,某些地方吃湯糰、粉糍粑等甜食,取圓形象徵天與陽,寓意年終團聚。
靜心思索節日的意義
尊敬天地運行規律、敬天守德、承習傳統,古人的思想和做法中多也許含着更深的道理。不妨一提的是,在今天的中國大陸,大部分人忽視了冬至的含義,特別是這一天應該是感恩神明和自省的節日。對待一個節日的心態的變化,折射出不同時期社會道德底線的差異。當人忽視天地運行規律、不再知道感恩、不再敬畏神明、不再願意反省自己的時候,人性中暴露出來的往往是自私、暴虐等陰性的東西。有毒的食品並非一夜之間出現的,而是社會道德底線崩潰過程中逐漸釀成的。人心如果向惡而不向善,最終最受害的還是我們大家。
天地之間陽氣、正氣開始逐漸旺盛之際,我們能靜下心來想一想真正的希望在哪裡,這種靜思本身就是一種福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百戰將星曾克林將軍
2015: 101.毘舍離的32個兒子
2014: 諸葛亮評傳(十二、諸葛亮之死)
2014: 由天體的revolution迴旋引發社會秩序的
2013: 80後的日本青年加藤嘉一對中國的觀察
2013: 中國 + 霧霾 = 中國夢
2012: 習政改?第一批公示財產的高幹名單!
2012: 太極旗是朝鮮民族的象徵嗎?
2011: 朝鮮戰爭中國軍隊死了多少人?
2011: 美國大兵里地痞流氓成群,逼19歲華裔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