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蔣介石為何畢生推崇王陽明心學?
送交者: 北冥有筍 2018年01月03日17:58:48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蔣介石為何畢生推崇王陽明心學?

2016-08-23 作者:水煮百年網

 

【公孫明按:余杰在其“習近平為何崇拜王陽明”一文里記載:

 

陳爾敏在貴州興建的由多處博物館、噴泉、仿真模型和演講廳組成的大型建築「孔學堂」,亦成為人潮如織的新旅遊熱點。此處雖名為「孔學堂」,真正的主人公卻不是孔子,而是開創了「儒學中興」的關鍵人物王陽明。孔子成了其「精神後裔」的陪襯,這似乎不太符合儒家尊卑有序的政治和道德倫理。不過,既然習近平懷有站在毛澤東肩上的雄心壯志,為什麼不能讓王陽明享有比孔子更高的榮耀呢?。。。王陽明的地位忽然上升,當然不是陳爾敏這個地方官員自己就能說了算。陳爾敏這樣做乃是投主子習近平所好,雖然他本人和習近平都不可能具備研究和領悟王陽明哲學思想的能力——三年前,習近平公開稱頌王陽明,在貴州擔任封疆大吏的陳爾敏突然發現一個巨大的機會:雖然王陽明不是貴州人,卻在貴州生活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其哲學思想是在貴州放逐期間成形的,“陽明”這個比其原名王守仁更為人所知的稱呼,也是來自於他在貴陽郊外隱居的“陽明洞”。於是,陳爾敏一聲令下,貴陽及其周邊迅速建起一個王陽明主題公園和一座展示其成就的博物館,並把當年的那個小洞穴變成紀念王陽明的聖地。

這個陳爾敏是習近平的親信且被人目為習的指定繼承人。余杰其人雖無品,但其言與本文相印證之下,習近平之真面目出矣! 什麼習近平是毛澤東第二云云,不外都是土共夥同還鄉團與反華勢力欺瞞世人的煙幕彈罷了!

 

土共,你還要掛羊頭賣狗肉下去嗎?】

 

 

蔣介石日記里有記:蔣介石畢生推崇王陽明心學,並改台北草山為陽明山。

 

w01.jpg


 

毛澤東為陰謀家,蔣介石為陽謀家

 

據傳,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國民常軍事頹勢難挽,為尋求出路,蔣介石特到陽明山拜佛求籤。經星光大師點撥成在川,敗走灣,遂退居台灣,六字偈語得到了歷史印證。蔣後改台北草山為陽明山,以示紀念,1975年元旦後,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奉命秘訪大陸,並為陽明山題詞,3月蔣介石彌留之際,特囑託當年同上大陸陽明山的保鏢林楚濤,將自己精心保存的一套《中華大藏紅》(共8本),贈送大陸陽明山,林楚濤之子林樹南先於2002年將蔣介石珍茂了一生的《中華大藏紅》輾轉送到永州陽明山。目前,正在積極聯絡,以求兩岸陽明山互通往來。

 

蔣介石一生信佛道、重儒家,他的名字就來自《易經》豫卦的六二爻辭:介於石,不終日,貞吉,《彖傳》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是非審之於已,毀譽任之於人,得失取之於數,是他的處世哲學,他深信事業成敗取決於數、命運。國共戰爭蔣軍失利,為挽回頹勢,1947年蔣介石效法廬山軍官訓練團的樣子,企盼再出現一個第五次圍剿革命根據地獲勝的大好結局,在南京接連舉辦了四期軍官訓練團,同時腦中靈光突顯,憶起1945年曾在南嶽聞聽永州有一名山-——陽明山,乃七世佛祖肉身成佛之地,一誠感格,有祈必應,於是動了赴陽明山拜佛求籤之念。又恐走漏風聲,影響安全,於是僅帶鮮與外界接觸的貼身保鏢林楚濤等一行十餘人,喬裝改扮,乘直升機先到南嶽再秘密來到陽明山。

 

上得山來已是傍晚時分,只聽松濤陣陣、木魚聲聲,萬壽古寺在夜幕中一派莊嚴肅穆。眾人正準備跨入大雄寶殿,卻見佛像下正端坐着一位鬚髮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雖微閉雙眼,但口中卻正在輕聲地念着阿彌陀佛,此人正是陽明山住持星光大師。蔣介石一個眼色,林楚濤令其他保鏢留在大殿階下,獨自一人隨蔣介石走進了大殿。燃香膜拜後,蔣介石見星光大師十分面善,便站住了。先生近來運勢不佳啊!蔣介石此行十分秘密,星光大師不可能事先知道,可是沒想到蔣介石尚未說話,星光大師卻先說了。……胡說!保鏢林楚濤一聽此言,便呵斥起來,卻被蔣介石用手勢制止了。先生有滅頂之災啊!,星光大師並未在乎林楚濤的呵斥。……大師說我該怎麼辦?蔣介石頭上滲出了汗珠,走吧,只要改變目前運程,也許還能東山再起。星光大師的目光轉向大門,向着東方凝視良久,並用手向東方指了指。老和尚裝什麼蒜,把話說明白點!林楚濤又呵斥起來。謝謝大師指點!沒想到蔣介石聽完星光大師此言,卻在大師腳下跪了下來。要知道,蔣介石除了祭拜父母祖墳,不管在什麼宗教場所都是很少下跪的啊。林楚濤見蔣介石下跪,一時呆了,正準備去扶起蔣,蔣卻自己站了起來。唉,看來也只有走了。蔣介石長嘆息一聲,對星光大師又是一個長揖,就離開了佛殿。星光大師也不相送,又繼續念他的阿彌陀佛去了。出了殿來,蔣介石口中仍念念有詞走吧……走吧……”到了殿前大坪,蔣介石立即叫隨從找來軍事地圖並順着剛才星光大師手指的方向,在地圖上比划起來。終於,蔣介石將目光落在台灣島上。只能如此,只能如此了。蔣介石用手在地圖上點了點,一連說了幾次。唉,走吧,走吧,我們只能走了……”蔣介石又喃喃自語地說道。

 

林楚濤直到這時才明白了星光大師所說的走吧的含義。星光大師是有意將說成了而顧全了蔣介石的顏面,星光大師手指東方,實際是在告訴蔣介石應走的方向啊。楚濤,我們走吧,我們只能走了……”蔣介石神情複雜地與林楚濤離開了萬壽寺。蔣介石回南嶽後,立即派愛將陳誠提前去了台灣預作安排,以至後來退守台灣時能敗而不亂。19491210日,蔣介石和蔣經國最後一次從成都飛離大陸去台灣,終於如星光大師所說,從大陸走了

 

w02.jpg


 

 

陽明先生是蔣介石先生最推崇的人,蔣雖不堪,卻亦有其過人之處,由此可見陽明先生之過人。作為士大夫,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上,陽明先生是屈指可數的幾位既有立德立言,又有立功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收到讀書人的敬仰,可見其巨大之人格魅力。

 

說起王陽明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前輩——象山先生陸九淵,王陽明繼其學說思想說發展起來的心說與陸一道所構成的陸王心學,成為唯一堪與以大儒朱熹所代表的所謂儒家正宗的程朱理學分庭抗禮的儒家思想流派,對中國當時以及後世之讀書人之思想產生了巨大衝擊和影響,也在中國文化思想史及哲學史上書下濃墨一筆。

 

陸九淵乃公認之天才。四歲時仰天俯地,用稚嫩而悠遠的心靈琢磨:天地何所窮際?苦思冥想,以致不食不睡,最後其父不得不動用父親的權威喝止他。——另一天才屈原提出類似的問題,大概已而立了罷。然而陸九淵自然不會再走父輩傳統的老路,有時候虛的可以決定實的,代表傳統的父輩可以喝止後代,卻不能阻止改變後代的思維。九淵的疑團橫亙心中十年,待看到古書宇宙二字之註解: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時,乃大悟,激動道:原來無窮。人與萬物,皆在無窮之中——後王陽明也有類似與此之龍場悟道,可謂與陸一脈相承。這雖只是事實性判斷,但亦隱然包含了在無窮中即無窮的大膽推理,他拿起筆來,又加一句: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如果說在一個天人合一觀念地久天長深入人心的國度,冒出這樣的話來只是新奇不算革命的話,他下面兩句就是石破天驚的新口號了: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

 

陸晚年之時這樣解釋我心即宇宙:

 

萬物森然於方寸之間,滿心而發,充塞宇宙,無非此理。

人須閒時大綱思量,宇宙之間如此廣闊,吾立身其中,須大作一個人。

 

此之大作一人,非是自大狂,而是進入與天地合德的境界,於是此時之心學,恢復了早期儒學陽剛雄健的人生姿態,恢復了儒學的大丈夫風采: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

 

確實無他這般人。陸九淵不象朱熹那樣遍尋明師博採眾家之長,而是旱地拔蔥式的崛起,超越其是流行的一切,師古——直承孟子的心性論;師心——發明自己的本心,於是開心即理之說,震動天下,並被王陽明發揚光大。

 

心學之一大特點即是擴充法:找着善根良心,然後讓它象核裂變式的、極限揮發,靈魂深處爆發革命。所有在陸九淵為心學打下一個基礎後,開始了艱辛的探索善根的過程。他自以為沒有陸的天縱之才,所以也似朱熹那般,遍訪名家,希望得其心道,然而結果每每令他失望:所遇名賢,十有八九皆以程朱為儒家正統,推崇知而後行迂腐理論,王於是嘆道:都是些舉子學,不是身心學。直到十八歲那年他碰到了名儒婁一齋。

 

婁是明初著名理學家吳與弼得學生,但雖以朱學為正宗,卻也有心學之傾向。婁氏向王講了聖人必可學而至的儒學通則,正搔着王的癢處,遂深契之,產生了確定他的致力方向的、指點迷津的作用。後婁之女嫁於寧王為妃,受起株連而亡,陽明以禮葬之,也算報了點撥之恩。後世認為,即使婁一齋不是陽明心學發端之人,亦起了重要作用,因婁的同門——吳與弼的另一學生謝西山就曾提出過知行合一,學之要也。而後來王在婁之引薦下到臨川朝聖見吳時,亦必定聽得此論。

 

以後數年,陽明入宦,浮沉十數載終於獲罪下獄,後又被當時因正德皇帝一句不耐煩的:些許消失,你自己斟酌即可,何必擾朕而得熏天權勢的劉瑾發配到貴州龍場——一個一般地圖查不到的說是驛站其實更近似於動物世界的偏僻所在,據說在此設驛,非是為了軍事目的,僅僅源於劉瑾之一個夢境。對於陽明來說,這裡實在不比監獄好多少,之於北京城,氣候自然沒得比,況且少了許多可以論道的獄友

 

然而被拋到這種絕地,整個世界卻變得單純了——變成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於是陽明被拋回初民社會,可以每天思考諸如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樣最基本的哲學問題。在每一天都要經歷生死之境且早已經過九死一生的情況下,——先受杖刑,後遇殺手,陽明終於知道什麼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死地而後生。在軍事上,這也許只是一句鼓舞士氣的大話,但在生存哲學,生存智慧的錘鍊創建時,卻是必須如此的基本原理:不臨實事之真際,不可能求出真真切切的來。用存在主意的話說,即:不進入臨界狀態,不可能發現生存的真是境遇,也就無法看清楚的本質。陽明卻無暇窮究這些,他要捕捉的是切實而行的。於是當他將37年的家底都拼將出來,把擁有的三千年的文化底蘊都用頭皮頂出來之後,在一個春夏之交的午夜,頓悟了,這即是著名的龍場頓悟

 

頓悟之後,陽明道:聖人之道,我性已足。過去從外物求天理是捨本逐末了。由外及里的路子整個是一場誤會。乃知格物致知之旨,後由此而致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三說,自成體系,又道:王道息而伯術行,功利之徒,外假天理之近似以濟其私,而以欺於人曰:天理固如是。不知既無其心矣,而尚何有所謂天理者乎?駁斥理學,正式豎起心學之大旗。

 

w03.jpg


 

心即理直承陸九淵。這一思想很明顯地體現於王的一個論斷:心外吾物。也正由此語,他被認為是中國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心外無物一說,頗近似於佛家的一段機鋒:

 

風動邪?幡動邪?

非風動,非幡動,心動也。

 

這其實緣於王陽明的求思經歷。與陸九淵近似,王亦曾經向虛幻之佛理尋求心學之突破,不同的是,陸是由於不屑於求名師,王則是求明師而不得。曾經有一個關於王陽明的傳說,說是王到一座寺廟遊玩,見一房門緊閉,好奇之下不顧知客僧苦勸,執意開門,結果大驚,原來房中有位圓寂的老和尚與王之面容極其相似,身後牆上還有一首詩,寫道: 五十年後王陽明,開門猶是閉門人;精靈閉後還歸復,始信禪門不壞身。

 

王黯然,知其乃自己前世,留下詩句:

 

金山一點大如拳,打破維陽水底天;

閒依妙高台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

 

此事極玄,顯然屬於不可信之說,但是王陽明與佛家淵源之深可見一斑,也從另一側面印證了佛理之於王的影響。 第二是致良知,關於此點,後世學者毀譽參半,甚至有人極端的認為。這是王拿來愚弄老百姓以利於統治者統御的工具,乃是大大的毒草,此言大謬。當時之世,紫禁城中,皇帝昏聵,數年不朝;朝堂之上,奸佞當道,良善遭惡;市井之中,百姓好淫,不死進取,可謂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在這個時候,王陽明提出致良知之說,把一定的社會道德規範轉化為人的自覺的意識和行為,強調主觀立志和主體精神的力量,強調人的自我更新,倡導學習要自求自得,提倡人們發明本心,固受自操,使人明明德,修自身,實為勸世之良藥。而改觀今日之社會,道德底線已近於崩潰,惡人幾無所畏懼,善者幾無所依仗,駭人聽聞之事,傷天害理之舉,時有發生,豈可曰今日之道德論遠勝於陽明之致良知邪?

 

王陽明最重要的一個思想是:知行合一。這是他最為人推崇的一個主張,也是他成為一代大家的成名之作,正是由於此說,他才得以成為與朱熹等人徹底劃清界限,與陸九淵一道,負手傲立於儒家另一頂峰,讓後人傳唱至今。

 

儒家之學到宋代時,二程已是絕對權威,而按此脈絡發展起來形成的程朱之學,也已隱然成儒家正統學說,至於其所主張的知而後行,自然也被沉默的大多數所接受,成為哲學之主流,而王陽明以其無匹才華,一針見血地指出其謬誤:食味之美惡,必待入口而後知,豈有不不待入口而已先知食味之美惡者邪路歧之險夷,必待身親履歷而後知,豈有不待身親履歷而已先知路之險夷者邪”——由此可見,王之知行合一時極重視實踐精神的,是講求一種理論與實踐的統一的,所以後世之人,因其乃唯心主義大家而斷言他之論斷與理論聯繫實際”“理論實踐想結合是毫不沾邊的,實乃武斷。黑格爾、費爾巴哈顯然不是馬克思的信徒,但他們的唯物主義何辯證法不仍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之重要組成部分嗎?

 

知行合一作為一種理論,也成功的指導了王的一些特殊行動,最著名的是平寧王之。王陽明不是軍事家,也不是陰謀家,寧王反叛後朝野震動,許多軍事家陰謀家都束手,獨有被曾被朝廷打入大獄的他站出來作戰。王是沒有正式的官軍來統御的,所轄的只不過是金陵城附近州縣的衙役兵勇甚至一班剛被招安的土匪流寇,三千人以上就稱大軍,然而陽明卻用這支隊伍無往不利,四十天而竟全功,一時被譽為大明軍神——一介大儒,指揮千軍萬馬若提筆研墨,不是知行合一又是什麼?

 

有意思的是,王作為明史上最璀璨的思想之星之一,卻在得勝之後,毀去所有寧王與朝臣通密之信,幾乎是故意為朝堂上一幫早睜紅了眼睛的人留下了把柄,於是這幫小人發難的時候,王終於再度被貶,飄然入山,從容地做他的心學大師去了——他大概亦是相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罷。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孔子告訴你知識分子什麼樣
2017: 西施浣紗記(11)溪邊定盟
2016: 三棲將軍曾克林
2016: 閒人”給中國的歷史學家上一課“抄自林
2015: 蘇聯同志急於核滅中國同志們猴兒急樣子
2015: 外灘死傷事故的責任追究可能性
2014: 孔子臨終遺言新發現驚動世界
2014: 歷史將毛澤東越拉越近
2013: 往事:1949年隨蔣介石離開北平的校長們
2013: 鄧穎超的最後人生:臨終前叫"李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