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朝鮮戰爭60周年祭——韓戰與中國國運zt
送交者: fann 2010年06月26日19:55:2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朝鮮戰爭60周年祭——韓戰與中國國運

                             陳奎德

無意義之戰:誰為禍首?

2003年七月二十七日,是韓戰停戰五十周年紀念。這場人稱“被遺忘了的 戰爭”,由於五十周年停戰紀念日的降臨,由於北韓核危機的日益嚴重,再次闖入人們的視野,勾起唏噓和傷感。半個世紀前的塵封往事,又成為國際輿論的新焦 點。

不過,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韓戰絕不是茶餘飯後消遣的輕鬆話題。如果說得極端一點,倘若沒有那場戰爭,這半個世紀中國人恐怕會換一種活 法,一種很不同於這五十年來大家耳熟能詳那種基本生存方式。即是說,該戰爭對中國,甚至對二十世紀後半葉東亞的基本格局,其影響都是巨大的。

當 然,其終極影響之最,莫過於對那眼望故園、屍橫異鄉的九十萬中國青年的冤魂了(注1)。

韓戰結束已經半個世紀了,但是至今為止,引發該戰 爭的一些重要內幕,仍然沒有大白於天下。因為有關的部分檔案(譬如北韓與中共的檔案),迄今仍未解密。目前,根據前蘇聯的解密檔案,鐵證如山並獲得國際輿 論與學術界公認的:是北韓金日成首先發動了這場戰爭。

那麼,究竟誰是北韓出兵侵犯南韓的主要慫恿者呢?斯大林與毛澤東各應承擔多少責任? 在中、蘇、美、南北韓的互動關係中,一個小小的金日成究竟有何能耐,竟然能縱橫稗闔推波助瀾促成一場對有關大國並非有利的戰爭?

讓我們穿 越五十年的時光隧道,回到當時那二戰之後後混沌迷茫波雲詭譎的歲月現場。

在二戰硝煙剛剛落定之後,什麼因素導致遠東這場血腥戰爭的爆發?

一 個最為關鍵的因素,是金日成錯誤判斷了大國的意向、國際的局勢以及自己的實力,執意發動戰爭,以便使共產黨能橫掃南韓,從而使自己登基為統一的共產朝鮮之 王。這一頑固的意志,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了一系列悲劇。

斯大林最初曾因懼怕與美國直接對壘而勸阻過金。但後來經不起金日成信誓旦 旦戰必速勝的保證,以及唾手可得的地緣政治利益的誘惑,同時考慮到有北韓軍隊和中國軍隊作為一線二線的屏障,可以避免美蘇直接交手,終於同意了金的冒險。

而 毛澤東則積極支持金日成南犯,並希望蘇聯出錢出軍火。只是要求在金拿下南朝鮮後,蘇聯再回頭幫助他解決台灣問題。

這是目前史家對於該戰爭 的緣起所勾畫的一個基本可信的大輪廓。

於是,1950年六月二十五日凌晨,有恃無恐的金日成發動突然襲擊,揮軍跨過三八線。同日下午,聯 合國安理會譴責北韓侵略。三天之後,南韓首都漢城淪陷;八月初,南韓的領土只剩下十分之一。北朝鮮的宣傳機器已經迫不及待地敲起長鼓,以慶祝“解放南韓, 統一祖國”了。

但是,他們高興得早了一點。

風雲突變。九月十五日凌晨,獲得聯合國6月27日反侵略決議案授權的聯合國軍 隊,在二戰英雄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下,於南韓仁川登陸,隨即迅速對北韓侵略軍實施分割、包圍,使之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聯合國軍並乘勢迅速揮師北上。

此 時,金日成驚恐萬狀,急急向蘇、中求援,他修書向毛澤東曰:“毛澤東同志:……自9月中旬美軍在仁川登陸以來,對我們已造成了很不利的情況。……敵人…切 斷了我們的南北部隊。……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注2)

當時中共由於剛建政不足一年,百廢待舉,急需和 平環境,故北京高層接到求援信後大多不同意出兵朝鮮。但毛獨排眾議,以美軍將逼到鴨綠江邊,中國“唇亡齒寒”,美軍可能進入中國東北為由,執意要出兵。但 後來證明,他的這一致命的判斷是錯誤的。從各方面的解密材料,特別是美國的解密檔案得知,聯合國、美國和其西方盟國當時並沒有準備與中國作戰,並且在努力 防止這樣的戰爭發生。

甚至在毛說服高層決定出兵,但突然又面臨斯大林毀約——推翻原來所說的以空軍支持中共軍隊的承諾的情況下——毛仍執 意出兵。他在斯大林毀諾後給身處莫斯科的周恩來發電說:“……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注3)於是,在毛獨斷 意志的強力主宰下,中共軍隊於10月25日跨過鴨綠江,捲入韓戰。因此,毛澤東,是使中共軍隊對抗聯合國的主要責任者,中國九十萬子弟年輕生命的葬送者。

韓 戰爆發,美國總統杜魯們立即發表“台灣中立化方針”的聲明,並派遣第七艦隊於6月28日進駐台灣海峽,協防台灣。從此,台海格局就固定了下來,延續了半個 世紀。

以上就是韓戰爆發前後一短段時間的政治外交連鎖反應。

如所周知,發動韓戰的最後結果,是交戰雙方在三年多後仍然回 到金日成南犯之前的三八線兩側,雙方領土毫無增減;然而,這一荒唐的毫無結果毫無必要的戰爭,卻使各方都付出了無數生命和財產的代價,並強化了全球的冷戰 對峙氣氛。

目前,甚至在中國大陸,也發出了對韓戰的另類聲音。頗具影響力的大陸《隨筆》雜誌刊文探討‘抗美援朝’,認為抗美援朝阻礙了中 國經濟和社會的進步。被正面傳頌了五十年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在中共自己的刊物上,首次遭到公開質疑的命運。文章最後發出天問:這場戰爭,‘中 國做對了嗎?’

而據前面的事實陳述,如果要設立韓戰戰爭罪行審判法庭,無庸置疑,金日成、毛澤東和斯大林將順次站在被告席上。

不 過,翔實的歷史考證與公正的歷史裁判不是本文的主旨。這樁歷史公案最好還是留給逐步被發掘出的史料、被解密的文獻和史家的精細辨別和判斷,以求取更穩固更 堅實的正義。

筆者所關心的是韓戰對中國的政治後果。

韓戰與中國政治極端化

本文在這裡想特別提出的是:韓 戰對毛時代中國政治方向和總體氣氛的影響。

眾所周知,毛澤東建政後,為爭取蘇聯援助,為消除斯大林對他鬧獨立的擔心,一開始就宣布他的外 交是“一邊倒”,即倒向蘇聯為首的“共產陣營”。這種唯克宮之意是瞻,視斯大林為共產國家龍頭老大的心態和行為規範,是當時的基本背景,自然不可忘記。

但 是,即使如此,我們可以設想,倘若沒有韓戰,沒有因韓戰而與美國、西方國家所造成的交戰敵國關係,以毛澤東對蘇與斯大林的歷史積怨,以毛不甘雌服於人下的 個性,再根據李志綏醫生回憶錄中所揭示的毛實際上對美國好感而對蘇聯討厭的私人情緒,我們沒有理由認為中共不會在建政後不久就走上鐵托式的道路,很快顯示 自己的獨立性,並使自己在施政上減少一些共產主義意識形態色彩,而多一些民族主義因素。即是說,倘無韓戰,則中共在五十年代的外交不至如此僵化、親蘇,而 可能賦有某種程度上的靈活性、中立性與可選擇性。然而一旦開戰,這個“一邊倒”的政策就從此凝固下來,成為支配相當長一個時段的總方針了。

這 樣,北京捲入韓戰,旗幟鮮明地與聯合國為敵,與西方國家為敵,自身嚴厲地“閉關鎖國”,同時也受到西方(對一個交戰敵國)的圍堵與封鎖。這個基本的孤懸態 勢使中國及其它國家人民雙方都身受其害;並使中國成為二戰後世界現代化潮流之外的棄兒。

當然,對中國人的命運影響最大最可悲的,還是韓戰 對中國內政的影響。

研究中共建政初期的學者都分析了當時的鎮反、土改、知識分子思想改造(如反胡適、反知識界崇美恐美風氣等)三反五反、 肅反等政治運動對塑造當時的總體政治方向與路線的作用。很多分析是很精當的。筆者在這裡只想補充其中的一個缺憾,那是多數分析中很少涉及的:韓戰的內政影 響。

實際上,中國國內的政治氣氛與韓戰的戰時空氣及其後遺症潛在地是有很大關係的。

遙想當年,中共開動它的壟斷性宣傳 機器,號召全中國“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空氣中迴響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打敗美帝野心狼”的志願軍戰歌,大街小巷在為韓戰募捐,有商人 甚至還認捐戰鬥機,……如此等等。舉國若狂,一派濃烈的戰時氣氛。加以中共剛剛建國,留在大陸的絕大多數知識分子對國民黨政府比較親美的政策有諸多不滿, 對毛與中共還有所期待,大家的民族主義情緒還相當強。當時,一見中共竟然敢於同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叫板,甚至開戰,“敢老虎屁股”,一掃多年來“東亞病夫” 的晦氣,豈不大長中國人的面子,焉有不支持之理?況且,戰火一起,美國已是敵國,崇美就是叛國。在這種總體的政治氛圍下,叫你批判崇美恐美的思想、批判 “親美”的胡適,你還能不批?眾所周知,在戰時條件下,連民主國家人民的言論自由有時都要受到某種限制,遑論中國這樣的極權國家了。

不 過,少數精微敏感的知識分子是不在此例的。他們已深切感受到了韓戰對國運和自身命運的惡劣影響,並以詩文作了歷史見證。史家陳寅恪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余 英時先生在分析陳寅恪1953年所寫的一首詩時指出:“試讀《葵已(1953年)六月十六夜月食時廣州苦熱再次前韻》一律的前半段:

墨 儒名法到陰陽, 閉口休談作啞羊。
屯戎尚聞連湞水, 文章唯是頌陶唐。

湞水指朝鮮,此時韓戰尚未結束(停戰協議要到同年七月才簽 字),中共對知識分子的控制已加緊到了無法透氣的地步。他們無論屬於何家何派,都變成了閉口的‘啞羊’,除了歌頌共產黨之外,再也不能發出別的聲音了。” (注4)

余先生還指出:“陳(寅恪)先生的這兩首詩(指和)特別隱晦,這當然是談韓戰已犯時忌,而他本人對韓戰所持的觀點更是犯了‘欠 斫頭’的大罪。關於談韓戰犯忌,我們可以舉出一個最明顯的例證。《論再生緣》之末附有《感賦二律》,其第二首第六句‘清丘金鼓又振振’下原注說:‘《再生 緣》敘朝鮮戰爭。’這是海外出版的原本的寫法,可以覆按。但是在大陸後來印行的本子中,這句話卻改成‘《再生緣》間敘爭戰事’,‘朝鮮’兩字已經不見了。 我們無法斷定是誰改的。但‘朝鮮戰爭’字樣觸犯時忌卻從這一修改得到了完全的證實。”(注5)

由上面可以看出,韓戰這一事態在中國織成了 何等森嚴的文網!陳寅恪先生當時是名滿天下德高望重的大史學家,中共也曾三番五次恭請他赴北京任學界領銜之職。但是,就連他,也須如此異常隱晦曲折地做詩 為文,遑論他人!但陳寅恪先生作為中國知識界的脊梁,他的可貴和不朽在於,在文網森嚴舉世滔滔風雨如晦的險境中,他以中國文化代言人的身分,在一旁冷靜地 審視和裁判了中共政權的作為,並隱晦曲折但忠實嚴正作了歷史的記錄,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和歷史文獻。這確是“驚天地,泣鬼神”之舉。

實 際上,就僅僅從陳寅恪的詩史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韓戰對於毛式高度鉗制性的“一言堂”的形成,對於中國“一邊倒”的左翼極權的政治方向,是起了相當關鍵的 建構作用的。根本的重要之點是,它造成了一種瀰漫全國的濃烈的政治氣氛——非黑即白、非敵即友,不容置疑,無須講理的意識形態氣氛。從此,中國在這種嚴酷 政治氣氛的籠罩下,鴉雀無聲,在左翼極端的路上越滑越遠,以至不可收拾。

高度嚴密的閉關鎖國也是韓戰的政治後果。這在陳寅恪先生的個人命 運上也有戲劇性的證實。在1949年大陸政權轉換關頭,陳先生沒有聽夫人與朋友之勸而浮海赴台灣,是因為他素與國民黨無關,而在49年他深感“廣州既不能 守,台灣也未必足恃。”當時他把台灣與廣州等地大體上是同等看待的。年老體衰的他已厭倦逃難,不想再遷移折騰了。他還因此與夫人發生過嚴重爭執。但是,僅 僅一年之後,他就後悔了。而在這一年內所發生的最重的大事件,就是韓戰。余英時先生指出:“陳先生1949年不師宣尼之浮海,除了前面所說的意態消沉和避 秦無地之外,也由於他對共產黨統治下的生活完全缺乏了解。但是一年之後他已深深地領略到其中滋味了。

金毆已缺雲邊月, 銀漢猶通海上潮。
領 略新涼驚骨透, 流傳故事總魂銷。
……
人間自誤佳期了, 更有佳期莫怨遙。
……

至於他所領略的是何種透骨的‘新 涼’,而當時流傳的又是哪一類驚心動魄的‘故事’讀者自可想象得之。此外如海上潮通、佳期自誤等語也都有所指,值得細細玩味。

陳先生當年 不肯浮海,也並非完全由於失算。事實上,中共加入韓戰,終於導致台灣與大陸的長期分立是任何人事先都無法估計得到的。在陳先生撰寫《柳如是別傳》期間,這 種分立局勢已完全明朗化了。他回顧當時未曾早謀脫身,不但不勝感慨而且更不免愧對陳夫人的膽識。”(注6) 這裡,韓戰導致的鎖國後果已是一目了然了。

之 後的事是眾所周知的:中國進入了毛澤東極端意識形態化的“快車道”:知識分子思想改造,批胡風,三反五反,肅反,反右運動,大躍進,人民公社,大鍋飯導致 的大饑荒,反右傾,反修防修反擊帝修反的大論戰,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直至其意識形態的邏輯頂點——史無前例的反文明的文化大革命。從此,中國在封鎖起 來的籠子裡瘋狂旋轉,失去了進入國際主流秩序的歷史機會。

韓戰,正是這種政治極端化的催化劑和凝固丸。

韓戰後東亞的經濟 與政治變遷

也許,韓戰唯一具有正面意義的偶然副產品是:中國政治試驗的“活眼”——台灣的誕生。人們當年恐怕完全未曾預料到,它會與香港 一起,成為中國未來變遷的示範和樣板。

韓戰後,與中國大陸的荒誕折騰相對照,東亞的其它國家與地區:朝鮮以三八線南北劃界,台海由第七艦 隊隔開大陸與台灣,在韓戰固定下來的地緣政治格局下,東亞達成了某種相對穩定的脆弱平衡,於是,這些非共產國家可以專注力量於內部發展,開始致力於自己國 內的經濟與政治現代化起步,結果終於導致這一歷史時期內這些國家的起飛。

先是,日本的經濟與政治秩序在美國幫助下迅速走向軌道,發展迅 猛,其後,又是亞洲“四小龍”——香港、台灣、南韓、新加坡的經濟起飛。隨後,中、蘇交惡,中美准結盟以制蘇。毛去世,北京在鄧小平主導下開放經濟。再 後,中國發生天安門事件。“柏林牆”倒,東歐、蘇聯解體。北京與南韓相互外交承認。直至今天發生的,北韓民窮財盡,窮兵黷武,鋌而走險,面臨國際社會巨大 壓力。至此,亞洲的“柏林牆”也開始一步倒塌。共產主義,如今已是“氣息奄奄,日薄西山”了。

回望50年前停戰的韓戰的緣起及其對中國命 運的災難性影響,我們不勝唏噓。如今,半世紀之後,東北亞格局又面臨重新洗牌,金正日搞得北韓餓殍遍野,於是,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孤注一擲,以製造核武器 要挾世界。值此歷史轉折關鍵時期,我們如何從歷史吸取教訓,化劍為犁,化干戈為玉帛,化金家世襲極權為統一的民主自由韓國,這是擺在有關各國領袖及民眾面 前的試卷。胡錦濤先生最近在於美國合作方面,朝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但往下的歷程,必將更為艱險,勢將考驗美、中、韓及有關各方的政治智慧和胸懷。望各方 政要好自為之。

(作於2003年7月26日)

注釋:

注1:從解密檔案得知,中方作戰人員傷亡是九十 萬,比中共官方一直公布的七十七萬多出十多萬。中國全部戰爭費用為一百億美元,而非官方所稱的‘三十五億美元’。
注2:尹家民:《知情者說——歷 史關鍵人物留給後世的真相》p.51,1998,北京
注3:尹家民:《知情者說——歷史關鍵人物留給後世的真相》p.67,1998,北京
注 4: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p.48-49,1998,台北
注5: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p.78-79,1998,台北
注 6: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p.65,1998,台北 (7/26/2003 14:54)

                     ※   ※   ※   ※   ※

                        朝鮮戰爭60周年祭

                            餘地

一、“保家衛國”的彌天大謊

1950年6月25日,得到 斯大林、毛澤東大力支持和援助的金日成,悍然入侵韓國,引發了冷戰時期自由與極權兩大陣營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史稱朝鮮戰爭或簡稱韓戰 (1950.6.25~1953.7.27),中共稱之為“抗美援朝戰爭”,北韓叫“祖國解放戰爭”。

珍珠港事件,讓美國深刻地領悟了一 個淺顯的道理:對邪惡的容忍就是一種縱容。金日成入侵韓國,等於是把糞便潑到自由世界的臉上,如果不受到嚴厲的懲罰,無疑是對蘇聯陣營擴張野心的鼓勵,他 們必然會得寸進尺,把小國變成一個個韓國,成為威脅自由世界的基地,最終導致世界大戰。

6月26日,韓國遭受入侵的第2天,自由世界同仇 敵愾,聯合國安理會以13比1(蘇聯缺席,南斯拉夫投反對票)的票數通過議案,美、韓、英、法等17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聯軍)。其中,人口僅數十萬、全 國兵力只有1個營的盧森堡派出1個排44人參戰。7月1日,由440名美軍官兵組成的史密斯特遣隊被空運到釜山附近,成為美軍與敵人交火的第一支地面部 隊。應美軍所請,日本秘密出動46艘掃雷艇、1200名軍人負擔掃雷任務。此外,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數十個國家向韓國提供了各種形式的援助,連海地政府都 捐贈了2千美元,讓韓國人感念至今。

9月15日聯軍在仁川的登陸行動成為韓戰的轉折點,被打得狼狽逃竄的北韓危在旦夕,不得不向斯大林緊 急求援。10月1日,中共建政剛好1年,毛澤東接到了斯大林要求中共出兵的電報。中共為何出兵?出兵導致了怎樣的結果?誰是韓戰的勝利者?

60 年過去了,中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洗腦和愚弄,竟使得大多數國人至今仍然認為“抗美援朝”是一場“保家衛國”、支援北韓民眾的正義之戰,打敗了世界頭號 軍事強國美國,打出了國威、軍威,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抗美援朝”本身就是謊言,中共與根據聯合國84號決議成立 的聯合國軍為敵,而不是美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克拉克將軍是聯合國軍總司令;“保家衛國”更是無稽之談。

中共現已無法否認北韓是侵略者 的事實,轉而採用“朝鮮戰爭爆發”這樣的模糊表述,一口咬定美軍(聯軍)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出兵具有“保家衛國”的正當性。中共撒 下的這個彌天大謊,最應當戳穿,也最容易戳穿,卻又偏偏沒被完全戳穿。很多大陸學者資料掌握得不少,因為種種原因,對於這個謊言,不是人云亦云,就是顧左 右而言他。

“保家衛國”的謊言不僅使中共出兵具有正當性,還可以克服部隊的厭戰情緒。1970年10月10日,毛澤東告訴金日成:“你如 果不提‘保家衛國’,他也不贊成啊。他說,只為了朝鮮人,不為中國人還行啊?所以我說,是為了保家衛國嘛,就是你要保家,你要衛國,要到那個地方去保、那 個地方去衛。你不去支持朝鮮人民保衛朝鮮,還能保自己的家,衛自己的國?這樣戰士就理解了。”

眾所周知,二戰之後,為應對蘇聯的威脅,美 國將戰略重點始終放在歐洲,參加韓戰的最低目標是捍衛韓國的自由,不受北韓的蹂躪,最高目標也不過就是解放北韓而已,壓根就沒考慮過假道北韓進攻中國。同 情蔣介石、試圖擴大戰爭規模以教訓中共的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因與美國這一既定國策發生衝突而被解職。

中共關於韓戰的書刊、影視汗 牛充棟,極力渲染中國安全如何受到威脅,為表現志願軍的功績、神武,以及聯合國軍的狼狽,無一例外地犯了一個自相矛盾的錯誤,如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李慶 山《志願軍援朝紀實·第二次戰役》:麥克阿瑟決定發動聖誕節攻勢,“消滅最後一批殘存的北朝鮮人民軍,平定朝鮮半島”,他飛臨戰場宣傳這次攻勢是“最後的 攻勢”,戰爭“在兩星期內就會結束”,大家可以“回家過聖誕節”,以突出志願軍"迫敵退守三八線"的勇猛和戲劇性。

從中共自己的記錄中便 可看出,即便麥克阿瑟如此憎恨中共這個邪惡政權,在第一次戰役與中共交火後,目標也只是“平定朝鮮半島”、“打到鴨綠江,回去過聖誕節”(《彭德懷自 述》),並無進攻中國的軍事計劃。

在美國1977年拍攝的《麥克阿瑟傳》裡,由於美國政府嚴禁越境轟炸中國境內目標,鴨綠江大橋只能炸毀 北韓境內的那一部分,麥克阿瑟發出不無苦澀的感嘆:“幾十年的軍旅生涯,我第一次命令只能把一座大橋炸一半,而且是必須從大橋中間的分界線開始炸毀一 半!”這個情節生動地反應出一個嫉惡如仇的將軍,與深謀遠慮的文官政府之間的矛盾。

《彭德懷自述》關於毛澤東因為同情北韓才力排眾議堅決 出兵的回憶,被很多學者引用。不同情經歷了14年抗戰、3年內戰、迫切需要休養生息的國人,而去同情一個狂妄自大的戰爭狂,毛澤東對金日成惺惺相惜:“別 人處於國家危急時刻,我們站在旁邊看,不論怎麼說,心裡也難過。”

但是,毛澤東不是3歲毛孩子,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暴君會因為他的那點同 情心,與世界上最強大的美、英等國組成的聯合國軍為敵?毛的戰友也不會同意。

10月3日,斯大林收到了毛澤東發出的“暫不出兵”、建議北 韓上山打游擊的電報;10月5日,蘇共中央決定:為避免蘇聯直接與美國發生衝突,即使放棄北韓也在所不惜。世界大戰、核大戰可不是好玩的,何況美國還有使 用原子彈的實戰經驗。但斯大林還想再做一次努力,看能不能把中共拖下水。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規定,雙方的軍事結盟主要針對日本。斯 大林巧妙地利用中共畏懼日本和急於攻占台灣的心理,致電毛澤東,胡說出兵很可能迫使美國放棄台灣,如果中國被拖入戰爭,“蘇聯也將同時被拖入戰爭,因為同 中國簽有互助條約。這需要害怕嗎?我認為不需要,因為我們在一起將比美國和英國更有力量。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就讓他現在就打”。斯大林甚至說,再往後拖 幾年日本軍國主義就復活了,北韓將成為日、美的橋頭堡。

“蘇聯也將同時被拖入戰爭”,給毛澤東吃了一顆定心丸。何況,即便中共出師不利, 大不了退回國內,美國不可能置歐洲於不顧,傾其全力對中共發動大規模進攻。於是,接到斯大林電報的當天,沒有後顧之憂的毛澤東徹底上了賊船,充當斯大林的 幫凶,驅使上百萬炮灰為金日成政權殉葬,以換取蘇聯的援助,贏來共產革命的高潮。

二、誰贏得了韓戰

北韓在侵略戰爭初期 勢如破竹,令毛澤東很是瞧美軍不起,曾在1950年8月9日的政府會議上嘲笑美軍“戰鬥力太弱,不如德、日軍隊。美帝是不可怕的”。由於他的一意孤行,中 共傾盡全國的人力、物力,在韓戰中投下巨額賭注。戰果如何?打出軍威、國威沒有?

1950年10月19日,以彭德懷為司令的中共軍隊秘密 入朝,21日與聯合國軍發生遭遇戰。初戰告捷,似乎驗證了毛澤東對美軍的判斷。毛澤東連發4封電報,逼得9兵團在缺乏禦寒衣物的情況下倉促入朝參戰,以致 後來發生凍傷3萬多人、凍死4千人的嚴重後果。

11月2日,長津湖戰役打響,中共投入最精銳的9兵團的3個軍12個師、15萬人,狂妄、 無知到了極點的毛澤東電令彭德懷等人,要求一次性殲滅美軍幾個師。在太平洋戰爭立下殊勛的美軍王牌部隊陸戰1師被分割包圍的消息,一度讓美國國內產生巨大 的恐慌;11月18日,毛再次致電彭德懷:“美國人是可以戰勝的,美國軍隊比起蔣介石的某些能戰的軍隊其戰鬥力還要差些——美英法對我毫無辦法,悲觀情緒 籠罩各國,只要我軍多打幾個勝仗,殲滅幾萬敵軍,整個國際局勢就會改觀。”

長津湖戰役於12月24日結束,9兵團竭盡全力試圖實現毛澤東 “殲滅幾萬敵軍”的要求。然而,雙方在武器、通訊、制空權、後勤保障體系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導致戰役結果令人大跌眼鏡:中共戰鬥傷亡、凍傷、凍死等損失合 計高達6萬多人,“三個軍都因參加長津湖作戰受到損失而失去了作戰能力”。聯合國軍戰鬥傷亡6千多人,其中,陸戰1師陣亡604人、傷重死亡114人、失 蹤192人,傷亡總數為4418人。

早在12月1日,9兵團就在向志願軍總部發電報里檢討作戰失利:“這次作戰打得很不好,不僅未能全殲 美陸戰1師及第7師,反遭巨大減員,嚴重縮小戰力。”

1951年1月26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否決了彭德懷要求部隊後撤、休整的正確提 議,命令“我軍必須立即準備發起第四次戰役,其目的是消滅二至三萬美軍和偽軍及占領大田-安東一線以北的地區”。

準備不足的彭德懷被迫匆 忙發動第四次戰役。這次戰役不僅蒙受巨大的人員、領土損失,而且錯失了聯合國提出的有利於中朝的停火條件。

發生在砥平里的戰鬥是第四次戰 役中最為關鍵的一仗。1951年2月13日晚,駐守在砥平里的美第8集團軍第2師23團和1個法國營的4千人,面對中共軍隊數萬人的狂攻,毫無懼色,整整 打了一個通宵,法國營外籍軍團的老兵甚至發動了反衝鋒,顯現出無與倫比的勇氣;14日晚,中共在砥平里周圍部署了近9萬大軍,有數萬人再次發起驚濤駭浪般 的狂攻,在付出慘重代價後,有幾百人硬是突入了美軍用坦克炮、榴彈炮、迫擊炮、機槍、步槍構築起的防禦圈;15日,眼看砥平里就要失守,美騎兵1師微不足 道的援軍及時殺到,令損失巨大、心理已達極限的中共軍隊徹底崩潰。

陸戰1師英勇、出色的戰鬥,讓彭德懷根本無法從參加長津湖戰役的12個 師里抽調部隊去加強對砥平里的進攻,極大地減輕了美第8集團軍的防守壓力。贏得砥平里的勝利,更是令聯合國軍士氣大振,徹底扭轉了戰爭態勢。

1951 年2月26日,美國《時代》周刊發表了喜出望外的社論:“陸戰1師突破自詡不敗的中國精銳軍隊的重圍到達興南,帶着裝備、傷員和俘虜起航前往釜山時,朝鮮 戰爭就可以採取不同的樣式了。長津湖作戰的消息、照片和電影對決定美國的政策,比大辯論中的所有言論作用都大。美國人民和得到加強的第8集團軍現在決心留 在朝鮮!”

9萬大軍傷亡上萬,居然還是奈何不了一個小小的砥平里!砥平里戰鬥是在中下級參戰指揮員的堅決要求下停止的,這在中共戰史上非 常罕見。為了讓後方的毛澤東不要再瞎指揮,彭德懷不得不親自回北京說明軍隊的艱難處境,試圖幫助毛澤東回到現實中來。但收效甚微,第四次戰役4月21日剛 結束,彭德懷22日便在毛的要求下馬不停蹄地發起了第五次戰役。5月26日,毛澤東在電報中要求彭德懷:“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 次作戰中,殲滅美、英、土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

毛澤東的胃口小了,但一個營的美軍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殲滅的。接替麥克 阿瑟出任聯合國軍總司令的李奇微,利用中共軍隊補給困難,糧彈只能維持7天的弱點,充分發揮聯合國軍火力強大和機械化程度高的優勢,致使中共在第五次戰役 中遭到參戰以來最慘痛的失敗,傷亡高達20萬,1.7萬人當了俘虜,被迫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階段。

中共對日軍的畏懼由來已 久,1940年10月30日的關家垴戰鬥,彭德懷指揮八路軍3個旅2個團的2萬多人,圍殲日軍岡崎大隊的5百多人,血戰兩晝夜,傷亡數千,而日軍僅傷亡2 百多人。毛澤東終於開始明白,日軍的王牌部隊幾乎都是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軍消滅的,美軍是一個比日軍更為可怕的對手。在中朝的一致要求下,斯大林同意開始 停戰談判。

戰爭是政治的最高手段,難以想象打不贏而僅靠談判獲利的情況。1951年1月聯合國提出的談判條件包括由美、英、蘇、中四國代 表討論台灣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遭到妄想把聯軍趕下大海的毛澤東的拒絕。現在,連續獲勝的聯軍兵強馬壯,不等美國開口,毛澤東自己都不好意思 提什麼台灣和聯合國的代表權,7月5日提出的談判條件主要是回到戰前三八線和俘虜遣返問題。敬酒不吃的毛澤東吃了一大杯罰酒,可憐只可憐中共的那些炮灰, 哪個不是爹媽生養的?

占據戰爭主動權的聯軍,當然不可能把吃進去的又吐出來,堅持要在目前的戰線下停火,如果回到戰前三八線,根本沒得 談。談判破裂,打了兩個月,聯軍又把中、朝打回到談判桌上,並被迫同意在目前的戰線下停火。金日成偷雞不成倒蝕一大把米,戰後領土面積比戰前大為縮水。金 日成滿以為這下可以達成停火協議,不料,不成問題的戰俘遣返又成了大問題。

本來,聯軍想用11.2萬名北韓戰俘、2.08萬名中共戰俘換 回被中朝方面俘虜的4417名美英籍戰俘和7142名韓國戰俘。然而,上萬名中共戰俘堅決不願回到中共統治的大陸,為此不惜自殺、自殘,這種“不自由,毋 寧死”的決絕和發自內心的對中共獨裁統治的憤恨,極大地震撼了自由世界,《紐約時報》等新聞媒體呼籲聯軍千萬不要在戰俘問題上向中共妥協。在輿論的壓力 下,考慮到強制遣返不僅有違自由、正義的原則,還會導致戰場上的敵人不願投降(反正要被遣返),聯軍改變了態度,1952年5月明確表示戰俘自願遣返的原 則不可動搖,要打就奉陪到底。美國總統杜魯門說:

“所謂共產主義是無視人類的尊嚴和人類自由的一種制度。我們決不能同意將那些渴望自由的 人們強制地遣返到那樣的制度之中去。”

戰俘自願遣返而不是俘虜全部(強制)遣返,意味着反共戰俘可以選擇前往民國(台灣)和韓國,上萬名 中共戰俘將用腳投票,表達對“新中國”的唾棄。“志願軍”戰俘志願投向台灣的懷抱,還有比這更辛辣的諷刺嗎?氣得發瘋的毛澤東,斷然拒絕金日成關於停戰的 哀求。與捍衛韓國的自由一樣,為了讓那些自願離開共產黨政權的戰俘能夠獲得自由,聯軍不惜繼續戰鬥下去,實在令人感佩。

1953年3月支 持毛澤東的斯大林死後,蘇共中央厭倦了曠日持久、耗費巨大、沒有勝利希望的韓戰,要求中共不要在戰俘問題上繼續拖延下去,毛澤東只能同意。7月27日,在 北韓領土比戰前整整少了2400多平方公里、戰俘自願遣返的情況下,停戰協定簽字。

聯合國軍無可爭議地贏得了韓戰的勝利:軍事上,達到了 捍衛韓國的預期目的,還占領了原本屬於北韓的2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政治上,在停戰談判中掌握完全的主動,原則性要求全部得到滿足。

1953 年11月1日,《紐約時報》發表題為《紅色滑鐵盧》的文章:“共產黨勸說戰俘回國的努力持續得越久,板門店附近的‘解釋’帳篷區就越像是他們的滑鐵盧。在 這裡他們正遭遇着最丟臉的失敗。”

1954年1月,選擇前往台灣的14235名反共戰俘,向世人宣告中共戰場之外又一次可恥的失敗,“志 願軍”的謊言大白於天下。他們在台灣的人生旅途,並非都是一帆風順,有的也歷經坎坷,但無論如何,比起那些回到大陸、在後來的歷次政治運動中飽遭摧殘的6 千多名親共戰俘,簡直是天壤之別。

三、中共參加韓戰的惡果

作為共產陣營在韓戰中的頭號打手,中共給本國和他國民眾帶來 了深重的災難,在受到國際社會唾棄和封鎖的同時,墜入獨裁統治、閉關鎖國的深淵。

韓國國防部國防軍事研究所(現軍事編纂研究所)發行的 《韓國戰爭受害統計集》顯示,韓戰致80多萬韓國軍民死亡,其它聯合國軍死亡57933人、受傷人數為481155人,其中美軍54246人死亡。綜合各 種資料,估計中共、北韓的傷亡高達3百多萬。

正是由於中共不惜血本地“抗美援朝”,金日成的獨裁政權才得以保全。北韓民眾至今生活在暗無 天日的地獄(1990年代上百萬人被餓死),全拜長眠異國他鄉的“志願軍”所賜。那些拋屍異域的中共炮灰,與受到日本軍國主義蒙蔽,要建設大東亞共榮圈、 把亞洲人從白種人的統治下解救出來的日本鬼子,在本質上有何區別?

法家強調:“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即“殺豪俊, 弱天下”。建立獨裁統治必須削弱民眾的力量,中共深得個中三昧。為統一認識,“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謊言宣教迅速達到頂點,然後開始“名正言順”地消滅 “反革命分子”。中共軍隊1950年9月入朝,中共中央10月便發出《關於糾正鎮壓反革命活動的右傾偏向的指示》,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鎮反運動。韓戰大打, 國內還不大殺?

中共就是要利用“抗美援朝”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毛澤東)進行大清洗、大鎮壓,以鞏固獨裁統治的基礎。1951年毛澤 東多次命令:“對匪首、慣匪、惡霸及確有證據的重要特務和會門頭子,應當放手殺幾批”,甚至要求按比例殺人:“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 情形再作決定”(《毛澤東致小平、漱石、子恢、劍英、仲勛同志並告一波、高崗同志電》)。

1951年5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國宣傳 工作會議”,劉少奇作題為《黨的宣傳戰線上的任務》的報告:“抗美援朝很有好處,使我們的很多事情都好辦(如搞土改,訂愛國公約,搞生產競賽、鎮反等)。 因為抗美援朝的鑼鼓響起來,響得很厲害,土改的鑼鼓、鎮反的鑼鼓就不大聽見了,就好搞了。如果沒有抗美援朝的鑼鼓響得那麼厲害,那麼土改(和鎮反)的鑼鼓 就不得了了。這裡打死一個地主,那裡也打了一個,到處鬧”,“很多事情不好辦”。

事情好辦的結果是:截止1954年1月,殺了71.2 萬、關了129萬、管了120萬,“但各地的鎮反運動卻沒有完全停下來,直到1956年左右才陸續結束”。連續的大鎮壓、大肅反、大清洗,使得潛在的敢於 跟中共政權作對的有號召力和組織力的民間精英、鄉村豪強基本上被徹底消滅,致使大饑荒年代,4千萬人被活活餓死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反抗,這是中共創造的又 一個人間奇蹟!

消滅民間的“硬實力”之後,接下來就是收拾民間的“軟實力”:知識分子。反右將數十萬知識精英打入地獄,大饑荒、文革的慘 劇得以在無聲的中國上演。

四、韓戰對亞洲和世界的影響

說到“志願軍”打出了軍威、國威,真是讓人慾哭無淚。且不說那些被 中共愚弄、驅使的上百萬“志願軍”炮灰死得冤枉、不值,戰爭過後,美國在軍事上根本就沒把你當回事。

1954年7月23日,韓戰停火不到 1年,中共軍機擊落英國國泰航空的一架客機,造成10死8傷。美軍當即派出包括兩艘航母在內的戰鬥群,直逼海南島;26日,中共竟將兩架戰機送上門去,眼 睜睜地看着它們被美軍擊落,以消除自由世界的“怒火”,並不得不刑罰、紀律處分擊落英國客機的中共飛行員和官員,甚至被迫接受國際社會到監獄實地查看飛行 員坐牢的情形。真是丟人現眼。

中共還向客機死難者家屬賠禮道歉,賠償國泰航空251,400英磅,賠償英方367,000英磅。自己那兩 架被擊落的戰機向誰去喊冤?中共軍委發布命令,取消空軍先發制人的攻擊權力,而只能採取被動的自衛反擊。

1996年台海危機,試射導彈、 喊殺喊打的中共,美軍航母戰鬥群一到,立刻偃旗息鼓。且不說雙方軍事實力的差距比韓戰時不知擴大了多少倍,眾多中共權貴的親屬、財產都在歐美,這仗怎麼 打?

美國之外,更無外人害怕中共狗屁不值的軍威、國威:

1962年10月,中印爆發邊境戰爭,中共1個星期即攻占藏南和 達旺地區,卻突然下令全線停火,在沒有任何談判和協議的情況下,於12月1日單方面無條件撤軍,印度將爭議地區藏南和達旺納入版圖,開始大量移民,並於 1987年正式成立“阿魯納恰爾邦”。

1979年,鄧小平為樹立權威、轉移矛盾、支持紅色高棉,在取得美國的默認後,發動了入侵越南的地 面戰爭,引發了1980年代雙方圍繞法卡山、老山進行的曠日持久的邊境戰爭。1999年12月30日,中共與越南簽訂《中越陸地邊界條約》,“法卡山已經 全部劃歸越南方面”。

韓戰是二戰之後,自由與極權的又一次激烈的較量,深刻地改變了亞洲和世界的格局。面對毛澤東、斯大林、金日成的威 脅,自由世界集體安全意識和捍衛自由的勇氣空前高漲:隨着《泰美軍事援助協定》(1950年10月17日)、《菲美共同防禦條約》(1951年8月30 日)、《韓美共同防禦條約》(1953年10月1日)、《日美共同防禦援助協定》(1954年3月8日)、《中(台)美共同防禦條約》(1954年12月 2日)的陸續簽訂,中共在亞洲哪裡還敢輕舉妄動。1954年9月8日,美、英、法、澳、新西蘭、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八國簽訂了專門針對“共產黨侵略” 的《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

中共黨軍的威武只敢針對屁民。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小國開炮開槍襲擊中國漁船,打死打傷、抓扣、虐待中國漁 民,索要大量贖金,早已是家常便飯。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或通過國內立法、或通過加強軍備的方式強化對中國南海島礁的搶占。 滿清被列強欺凌,但從未聽說過讓周邊小國為所欲為。

2010年5月12日,某國軍艦向我漁船開槍;5月12日至5月21日,中國漁民在遭 到周邊國家武裝力量的瘋狂驅趕和無理抓扣,3艘漁船、共28名漁民先後被無理抓扣(5月28日《廣州日報》)。受了欺負,連哪個國家都不敢點名,這就是中 共的軍威、國威?

可以說,“抗美援朝”打出了一個有史以來最懦弱和無能的中國,一些眼屎大的國家公然蹲在中國頭上拉屎,中共竟然也忍氣吞 聲。一個核心利益就是維護獨裁統治的政權,對外越是無能保護國土及國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對內就越是變態、兇殘。

五、中朝關係

2010 年6月8日,中共外交部罕見地證實了“朝鮮槍擊中方越境人員造成3死1傷”的事件,向北韓進行嚴正交涉。早在2008年9月,韓國聯合通訊社報道,中國漁 船遭到疑似北韓巡邏艇船隻的襲擊。韓國國防部負責人表示:“對於非法捕撈後逃跑的中國漁船,朝鮮巡邏艇此前也曾發射過炮彈。”北韓軍警的胡作非為 (2002、2003年,中朝邊境發生數十起北韓士兵越境搶劫、殺人的事件),以及日益猖獗的毒品走私,令中共備感頭痛。

北韓將6月25 日定為“反美鬥爭日”,幾乎每年都要為此舉行集會,憤怒譴責當年“美帝國主義及其南朝鮮傀儡政權挑起的戰爭”,並驕傲地宣稱他們是“世界第一個打敗美帝國 主義的絕世英雄”。“這個場合一般不會提到中國,在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紀念日,朝鮮說中國說得多一些,但也要視當時中朝關係的大背景而 定。”(人民網:朝鮮戰爭紀念日朝鮮不提中國 重溫打敗美國歷史)

所謂“中朝關係的大背景”,說來話長。在“鮮血凝結成的友誼”的背後, 兩個獨裁政黨、流氓政權之間的相互利用和較量從未平息。“抗美援朝”不僅打出了一個惡劣的周邊環境,令中共成為助紂為虐的同義詞,還打出了一個白眼狼。韓 戰之後,中共在延安培訓的北韓幹部(親中派)要麼逃亡,要麼被金日成打成反革命分子。文革時期,金日成對毛澤東搞的個人崇拜嗤之以鼻,對大陸政局產生誤 判,下令搗毀志願軍烈士陵園,包括毛岸英墓碑在內的烈士碑被砸得粉碎,鼓吹“金日成主席是我們心中的紅太陽”,與中共隔着鴨綠江展開狗咬狗似的罵戰。後來 發現毛澤東在大陸的地位無可撼動,金日成又專程到北京致歉。

富有戲劇性的是,因美國沒有放棄台灣,反倒與蔣介石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 約》,而斯大林死後,蘇聯對中共攻打台灣並不熱心,備受愚弄的毛澤東,與蘇聯決裂已經只剩時間問題。1969年雙方在珍寶島大打出手,覺得毛澤東完全不可 理喻的蘇聯,甚至想用核武器教訓中國。美國敏銳地抓住了這個機會,堅決不同意蘇聯動用核武。中共面臨蘇聯巨大的軍事威脅,1970年代被迫改善與美國的關 系。中美友好不僅孤立並最終拖垮了自由世界最大的威脅:蘇聯帝國,還促進、加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

北韓一旦獲得自由,對中國境內數百 萬朝鮮族人和億萬國人形成的衝擊力,恐怕只有“蘇東波”堪與比擬。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能拖一天是一天。為了不傷及與美、日、韓等國的關係,中共對北韓施 行“經濟上多幫助,政治上少來往”的政策:不改革就等死,與美韓開戰等於找死,要死要活,老金你自己看着辦,休想再把大哥我拖下水。

中共 的核心利益早已不是毛時代的“革命”,而是既得利益集團能夠穩定地腐敗下去。為了不成為國際上人神共憤的流氓政權,導致外向型經濟的崩潰和社會的動盪,中 共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與北韓劃清界線。而金正日的核心利益是更為邪惡的維持家族世襲統治,改革開放必然導致控制的鬆動和家族政治的瓦解,因此,與中共尿不到 一個壺裡。

時至今日,中共每年向北韓提供石油消費量的90%、糧食的45%、生活必需品的80%。中共拿國人的真金白銀向金正日輸血,主 要還不是怕北韓政權崩潰後湧入大量難民,而是北韓民眾獲得自由的那一天,即為聲討中共罪行之日。這一天遲早會來,但千萬別在我的任期里!

按 理說,依靠中共的援助才得以苟延殘喘的北韓,理應對中共感恩戴德,其實不然。中美建交、中韓建交對北韓的打擊非常沉重。北韓對“修正主義”的中共的憤慨與 依賴都同樣強烈,有機會在核試驗、試射導彈、撕毀停戰協定等問題上抽中共的耳光,那就絕不放過。北韓關於韓戰的紀念日、教科書和紀念館,突出的都是金日成 和人民軍的作用,最可愛的“志願軍”處於被遺忘、被邊緣化的尷尬境地,成了最可憐的人。不過,相對於中共無限誇大自己在抗戰中的功績,北韓也只是小巫見大 巫而已。

國人大可不必為北韓不知感恩而惱怒。為了能生活在政治極度黑暗、生活極端匱乏的環境中,而感謝志願軍那些炮灰?天下可有這樣的書 賣?在大陸論壇,只要有帖子論及北韓地獄般的圖景,總會有無數的跟帖感謝美軍飛行員,因為毛太子死於聯合國軍的空襲。網絡民意對獨夫民賊毛澤東和金氏世襲 政權的痛恨,由此可見一斑。

2000年韓戰爆發50周年紀念日,美國舉行大規模的紀念活動,克林頓總統向所有參戰的美軍官兵以及 36000名犧牲者和8100名失蹤者致敬。2009年,奧巴馬總統將7月27日指定為“韓國戰爭參戰勇士停戰日”,聯邦政府所有機構當天都要降半旗致 哀。美、韓都將拿出韓戰題材的大片紀念為自由而戰的勇士。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共近30年來對抗美援朝的宣傳日趨冷淡。為給“抗美援 朝”50周年獻禮,央視耗費巨資拍攝的30集電視劇《抗美援朝》及八一廠拍攝的《北緯三八線》,到了60周年仍無法公映。名不正則言不順,中共心有千千 結:一方面,不想在911事件後激怒正在火頭上的美國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保家衛國”這個最主要的出兵理由,完全就是建立在謊言之上。

不 知道歷史,就無法理解現在,更無以了解未來。獨裁者總是想盡一切辦法來歪曲、掩蓋歷史事實,相對地,自由世界也在通過影視、書刊和各種紀念活動,向遺忘和 背叛宣戰。

作為紀念朝鮮戰爭爆發60周年活動的一部分,韓國計劃邀請上千名曾為韓國的自由而戰的老兵訪問韓國。2010年4月,韓戰中榮 獲維多利亞十字勳章(英國政府頒發的最高等級軍功章)的斯皮克曼和其它53名老兵接受了邀請。在被記者問及如何看待天安艦沉沒事故時,斯皮克曼回答:“我 會再次為這個國家而戰。”

□ 《觀察》

                    ※   ※   ※   ※   ※
    
        中朝關係惡化?中媒罕見報道朝鮮戰爭真相——斯大林和金日成合謀發動朝鮮戰爭

                             記者:楊雲

本月25日是朝鮮戰爭爆發60周年,而中國官方媒體首次承認了朝鮮戰爭是由斯大林和金日成合謀發 動的戰爭。

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時報》17號援引歷史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沈志華的話作出了上述報道。韓國的各大報紙18號同時轉載了 中國媒體這一罕見的報道。

沈志華教授,曾經組織翻譯了美-蘇兩國關於朝鮮戰爭的解密文件,並出版了《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等多種同 類著作。

沈志華在接受採訪時說:“金日成多次請求斯大林和毛澤東允許他武力統一南朝鮮。起初,兩國都否定了金日成的計劃,因為蘇聯不想與 美國的緊張關係升級,而中國正忙於自己的統一。但是1950年1月底,斯大林突然改變主意,決定同意金日成對朝鮮南方採取軍事行動的計劃,並召他來莫斯科 密談,最終批准了金日成的戰爭計劃。”

沈志華說:“斯大林反覆向金日成強調了兩點:第一,這個計劃必須徵求毛澤東的意見,必須得到中共的 同意才可以實施;第二,萬一美國進行干預,蘇聯是不會出面幫助朝鮮的,那時只能依靠中國的援助。而金日成充滿信心地認為,美國不會參戰,因此也不需要中國 的幫助。”

沈志華還說,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來到北京,向中國通報蘇聯已同意的消息,要求中共支持他的戰爭計劃。將信將疑的毛澤 東通過蘇聯駐華大使確認了斯大林的立場,並決定一旦美國介入,將派中共軍隊支持朝鮮。”

北京大學客座歷史教授金東吉說(錄音):“斯大林 在同意金正日發動戰爭後,要求中共守住這個秘密。”

就當初反對朝鮮戰爭的斯大林到後來改變主意的原因,沈志華分析說,是因為1949年中 共掌握政權之後,蘇聯必須放棄對中國境內長春鐵路的所有權和對大連和旅順港的30年租借權。蘇聯為了補償在遠東的這一重大損失,希望在韓半島建立親蘇政 權,同時擁有朝鮮的3個通向太平洋的不凍港。

中國的歷史教科書一直沒有明確記述朝鮮戰爭的起因,中國人普遍認為朝鮮戰爭是美國和南韓一起 發動的,誤認為中國參與所謂“抗美援朝”戰爭是正義的。

韓國的KBS電視分析中國官方媒體罕見披露這一歷史真相的原因可能是“天安艦事 件”後中共和金正日政權的關係開始惡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周恩來與中央專案組
2009: 中國古代史上殺人最多的十大嗜血屠夫
2008: 秦河: 評張戎的《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08: 金小丁: 評《毛,不為人知的故事》
2007: 千家駒年譜簡介(ZT)
2007: 第三次印巴戰爭
2006: 寫真老佛爺
2006: 生態環境與經濟開發的互動變遷